金手指作品 | 母亲的“经书”

母亲的“经书”
◎ 冯剑芳
腊月里的的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住进了医院。啥活也做不成,还得花钱,母亲有些惆怅。“老天爷让你歇着呢!”弟媳宽慰着母亲的心。出院的时候,在我有点任性的央求下,母亲才跟我回家。
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忙碌,看到母亲被绷带勒住的手指肿胀得发亮,我的心猛地一抽,似油煎一般难受。
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又红又肿,四处皴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手背上白一块,紫一块,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又多添的一道道伤疤。
母亲喂猪,是我家的第一支“晨曲”。“就你吃得急,别抢!你,别磨磨蹭蹭的,快点!”
猪食是花生的藤蔓磨成的草面拌上热乎乎的白菜帮,或者萝卜缨,再添上点精饲料。母亲说起她的猪,就像说起她的孩子,谁精明,谁老实,谁挑食儿嘴刁,谁泼实好养,她如数家珍。到年底,我家的猪总能卖个好价钱。总有几天,母亲望着空落落的猪圈轻轻摇摇头。有一年,家里只养了一头猪,这头猪很淘气,竟然喜欢冲出猪圈往外跑,年底没能上膘。父亲决定自家杀了吃。它被抓的时候仿佛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裂开嗓子“吱——吱——”地叫着,仿佛在乞求人们刀下留情。它被抬出猪圈的时候,我看见母亲背过身去,用她长着冻疮的大手,偷偷抹着眼泪。晚饭时,父亲不无惋惜地告诉母亲,猪肚子里面有十余头小猪崽,母亲放下的碗,再也没端起。
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竖着耳朵听流水淙淙地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我们喊声“到”,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铁锹带起厚厚的土,落在垄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母亲还未痊愈的手背却崩了几个口子,鲜红的血液汩汩地往外冒。贪玩的我们很快就忘了自己的“任务”,撇下母亲去捉“黑老包”,拧“柳哨”去了。十亩地的庄稼全靠母亲一人。父亲先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后来又去乡里的计生委工作,一到农忙时节,父亲就有加不完的班。
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伸出大手,厚厚的手掌把盛开的棉花一把攥住,往上轻轻一扬,肉墩墩棉花就全部听话的跑到她的手掌心,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让你睡不着觉。”母亲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我们。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招一式地摘着棉花,只有妹妹猴急地跑到了最前面,落下许多“眼睫毛”。母亲也不急,跟在妹妹后面打扫战场。渐渐地,包袱里的棉花越来越多,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艰难的挪着步子。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红艳艳的夕阳像车轮那么大的时候,“小山”变成了“大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候啊!”母亲颇感欣慰,我们姐弟三个仰起自豪的笑脸。我身为长女,为家庭有所担当的责任心,大概是这时候来的吧!
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坚决地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白眉大侠》,《窦娥冤》……在评书和舞台剧中我们成长:明是非,养浩然正气;《梅花三弄》,《四小天鹅舞曲》……耳边忽然传来的名曲是我们最早的艺术启蒙。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谁考试得了第一名,母亲就带谁去新华书店,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一边种着小麦,母亲的手便又红又肿。她把棉花枝杆上剩余的,绽绿的棉桃晒在太阳底下。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母亲用不知从哪里寻来的,不冻手的偏方熬制成热汤。热气慢慢浸润手背,我们把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手背上,裂开的口子,疼得母亲不时呲一下嘴,可这时,分明又是她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从半自动洗衣机里打捞着衣服,她不让我们姐弟三个触着凉水,她怕,怕我们的手像她一样。
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大顶针,飞针走线,穿过厚厚的鞋底,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我们的棉衣总要比人家厚实一些,手套也常被调皮的男生称为“熊掌”。
熟透的西红柿最便宜,母亲买来满满的一大盆。我们姐弟把切好的西红柿一瓣一瓣塞到玻璃瓶里,母亲把它们放到锅里蒸,自制番茄酱就做好了。到了冬天,拿出来做成西红鸡蛋面,那味道,别提多鲜多香!
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母亲坐在沙发上打盹儿,我把炖好的鸡腿端到她的面前,母亲还不习惯我的照顾,接过我手中的碗:“我自己来,自己来!”
母亲呶呶嘴:“你看,这书写的真好!‘人老了,嘴却没有老,依然喜欢唠唠叨叨’,这好像是在说我呢!”
茶几上摊放的是作家朱成玉的书,母亲不知道,我把作家写母亲的文章反复看了多少遍,我多想把她也写进自己的文章里,写一写她留给我们的胜过千金的“经书”!
注:冯剑芳,金手指成员。此文发表于《知识窗》2021年第1期
—— end ——
(0)

相关推荐

  • 【002】“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宋开山作品

    母亲的心事 宋开山(山东) 大学开学时间日益临近了,父亲母亲开始筹办我的行李和生活用品. 细心的母亲怕考虑不周出现闪失,寻机访问了学校的老师和本村在城里工作吃公家饭的人.老师们自不必说,本村在临沂城和 ...

  • 父亲中风,母亲刚生孩子,缅甸姐弟俩为了赚钱出门卖气球

    父亲中风,母亲刚生孩子,缅甸姐弟俩为了赚钱出门卖气球

  • 2021年05月27日

    小时候,蓓蒂最喜欢和我一起爬屋顶. 她说:"每一幢披着红瓦的房子都是一条金鱼."她还说:"风就是水,风吹过的时候,每一幢房子都在游." 那天,我坐在金鱼的脊背上 ...

  • 亚凌笔记:旧时年味系列——大扫除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渭南市作协副主席.数十篇散文.小小说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及各种模拟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

  • 金手指作品 | 母亲的站牌

    母亲的站牌   ◎ 赵海杰     闲来翻看旧书,几张泛黄的车票就从书页中滑落:敖汉--扎兰营.玛尼罕--扎兰营--车票的终点都落在村口的站牌上,那若干年前的时光,就沉甸甸地荡了出来. 中学时住宿,周 ...

  • 金手指作品 | 半条腿的母亲

    半条腿的母亲   ◎ 高云红     小学三年级的春天,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艳,小草也刚刚冒出嫩芽.我坐在教室里,大哥向老师请假把我带回家,路上大哥告诉我,母亲出事了.懵懂的我不知道"出事&q ...

  • 金手指作品 | 三叔的红高粱

    三叔的红高粱   ◎ 杨立英     夕阳下,亮闪闪的汗珠子,贴着金山黑黝黝的脸颊滚落下来,手臂上的三角肌鼓出一个个肉疙瘩,他一边用力推车一边喊:"三叔,拉完这车收工,晚上咱爷俩好好喝上一壶 ...

  • 金手指作品 | 春天的信笺

    春天的信笺 ◎ 静秋 春雨把大地润活,万物把春天打翻:桃花最早把自己的妖娆写在春天的信笺上.桃树上的小骨朵不安分地冒出来,露着红嘟嘟的小唇.像抿嘴含笑的小姑娘.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你推我让,谁也不肯 ...

  • 金手指作品 | 变色

    变色   ◎ 杨立英   钱小叶是我的同事,我俩合租了一间屋子,吃住都在一起.这几天,钱小叶不知道抽什么疯,非得缠着我帮她写一封表扬信. 钱小叶门牙缝隙变色有段时间了.前几天遇到老乡花兰花,她大呼小叫 ...

  • 金手指作品 | 因为你在,妈妈才活着

    因为你在,妈妈才活着   ◎ 洪征   "因为你在,妈妈才活着!"一位母亲深情的话语,如春天的阳光温暖了女儿的心. 马淑华被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已经整整10年.确诊之后,医生认定 ...

  • 金手指作品 | 当一只虫子有了愿望

    当一只虫子有了愿望 ◎ 洪征   天气好像比昨天稍微变温暖了一点儿.灿烂的阳光,在窗外温暖而宁静地洒落.     楼根儿底下,草坪上钻出来点点的绿.分散于枯草丛中.像颗颗星星,闪烁着光芒.又像是孩子们 ...

  • 金手指作品 | 温柔生的茧

    温柔生的茧                   梁新英   105岁,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纵观历史,女子被称为"先生"者无几,她享有这样的尊荣: ...

  • 金手指作品 | 春之柔

    春之柔   ◎梁新英   每一个春都像从前面的春拷贝下来的,万物呈现同一种气质--柔,看似绵软,其实极具亲和力与包容性. 雪花最先感知春讯.在大兴安岭以北,冬天的雪没有"花"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