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玻璃杯、大茶壶,不同茶具如何控制投茶量?干货!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世人常说,勤俭持家。

勤,大家一般都没有歧义。

想干成一件事,或大或小,想获取发展,勤必不可少,而懒是干不成事的。

俭,却需要理性地看待。

有人说,节俭就是少花钱,能不花的就不花,能少花的就少花。

甚至有些人,该花的也不花。

的确,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当然是能省则省。

钱,尽量不花;物,尽量要用得长久些。

就像老一辈口中传说,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上一代的过度节俭,是“计划经济”的后遗症,在属于他们的时代,每个人可支配的资源有限,用完就没有了。

因此,他们习惯了“囤货”。

可到了我们这里,是一个消费至上的年代。

于是,才有了信用卡,才有了这呗那呗,才有了各种贷。

但无论在什么时候,有一点是确定不变的:俭,需要物尽其用,不克制也不浪费。

即使只花1分钱,买到的却是无用之物,也算浪费。

《2》

“节俭”的原则,也渐渐传到了茶圈里。

有人提出,自己一个人喝茶,就可以少放一些茶叶,如果还是按照标准的投茶量,就太浪费了!

诚然,喝茶也需要懂得变通。

在陆羽的《茶经》里,就曾经写过,不同环境下需要变通饮茶。

在山野之间喝茶,要把器具简化,还特地说道:“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那么,我们平时喝茶,投茶量也需要根据喝茶人数的多少,来进行适当调整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茶水比例存在的意义。

顾名思义,就是投茶量与水的比例,恰好处在一个均衡的情况下。

所谓的标准投茶量,是指排除个人习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一个滋味。

泡茶时,严格地遵循茶水比例,进行精准投茶,更有利于茶叶最佳风味的呈现。

除去一些常常抽烟、喝酒的人,因为长时间受到尼古丁和酒精的刺激后,味蕾的敏感度下降,对茶汤的感知度也变低。

没办法,只能加大投茶量,直到茶汤变得更浓更苦,才能符合这部分茶客的喜好。

但如此一来,会摄入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物质,长期下来,对身体无益。

而我们也知道,大多数喝茶者的味蕾,是正常的。

因此,茶水比例虽然只是一个建议,可我们经过了反复的测试,也帮助大家省去中间的麻烦。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岂不美哉?

所以,想要泡出一杯好喝的茶汤,茶水比例显得尤为重要。

投茶太多,会使得汤水滋味浓酽苦涩,风味不佳;投茶太少,又会导致后劲不足,缺点火候。

标准之所以为标准,自然有它的道理所在。

一个人喝茶,若是用盖碗冲泡,仍然不建议随意减少投茶量。

一来,会导致滋味寡淡,影响整个喝茶体验。

二来,若是泡袋装的茶叶,若没有及时喝完,下次再喝极有可能跑气、受潮,反而不是当初的那般美好风味了。

不管出于哪个角度来看,投茶量的多与少,和喝茶人数无关。

即使喝不完,之后仍然可以用盖碗冲泡,倒在大玻璃杯里,慢慢享用。

《3》

如何控制好投茶量?

针对散茶的茶叶,通常建议茶友们准备一个克秤。

泡茶之前,先打开克秤,把盖碗放在上面,揭下盖碗的盖子后,去皮归零。

接着,就到了投茶的步骤。

用110毫升左右的标准盖碗,冲泡不同的茶类,投茶量也不尽相同。

比如,白茶和红茶是投干茶5克,岩茶则是投干茶8克。

泡袋装的茶叶,建议一次一泡,而不要留到下次。

随意地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到茶叶香气和滋味的表现,错过最佳状态。

另外,很多老茶客说,自己向来是随手一抓,从来不用克秤。

不可否认,有的时候,丰富的经验会让你与精准的重量八九不离十。

但是,依然还是有差距的。

先前,和李麻花去一位老前辈家里喝茶。

只见他徒手从茶叶罐里,抓出了一大把白毫银针,整整有大半碗。

很显然,肯定是超标了。

虽然身边没有克秤,但仅仅根据肉眼的观察,多了起码一半左右的量。

可当时我们也不敢提意见,只好喝下了那一杯价值不菲,但滋味浓烈的白毫银针。

一边喝着,一边想着:暴殄天物啊,太浪费了……

心里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一斤500克的白毫银针,一次投茶5克,可以喝100次,一天一泡,三个月绰绰有余。

而如果一次是7克,那么一斤只能喝71次左右,足足压缩了一个月的量。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用上克秤精准投茶惹得祸。

当然,也不能因为害怕浪费,而减少投茶量。

否则,只能喝到被稀释后的茶汤,难以感受到真正的风味,也是一种浪费。

《4》

什么情况下,喝茶可以减少投茶量?

答案是,用一切茶水不分离的茶具。

比如,玻璃杯;

比如,大茶壶;

比如,飘逸杯……

原因在于,茶水不分离,也就代表着茶叶与水接触的时间会不断延长。

不似盖碗泡茶,可以迅速出汤,茶叶与水也能快速地分离开。

通常情况下,盖碗冲泡提倡快出水,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控制在7-8秒左右。

短短几秒,茶叶便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内质,保证茶汤风味的饱满。

若是出汤慢了,便成了闷泡,很容易导致茶汤太浓、太苦。

而用玻璃杯、大茶壶、飘逸杯这些茶水不分离的茶具,其实就是一种闷泡。

我们所定义的闷泡,是在快出水时间范围以外的,通通为闷泡。

所以,即使有人说飘逸杯可以茶水分离,但分离的速度太慢,妥妥也是闷泡。

虽然闷泡会使茶汤变苦,而这些茶具又无法舍弃。

因为它们的确很方便,解决了不少人没有条件使用盖碗的难题,在办公室喝茶,追求的是删繁就简。

在此情况下,就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投茶量。

玻璃杯泡白茶,200毫升左右的玻璃杯,只需投干茶1-1.5克即可。

大茶壶泡白茶,400毫升左右的茶壶,只需投入干茶2-2.5克即可。

若仍然觉得茶味太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风味。

如果手边没有带克秤,那就记住:宜少不宜多。

待改日闲下来,用盖碗冲泡时,可就不能如此随性了。

《5》

喝茶向来讲究清新淡雅,而不追求浓酽苦涩。

否则,不就成了自讨苦吃了吗?

有一部分茶客,因为向来不在意投茶量,就会发现自己泡出来的茶叶滋味很随机。

有时淡一些,有时浓一些,有时刚刚好。

可能喝了大半年,都不曾明白,哪个才是这款茶的真正味道。

既然喝不准,又如何能喝懂呢?

节约,也需要看场合,看环境。

本以为自己喝茶,减少投茶量,是秉持着“节俭是美德”。

可透过现象看本质,白白浪费了一泡好茶不说,还影响了自己的喝茶体验。

大家说,这算是节俭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