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穴位孙思邈特别推崇!3个动作拉开它,养生保健都有啦!

【养生动作】第23期

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

各位朋友们早上好,我是白术,今天要给大家科普一个药王孙思邈特别推荐的穴位——膏肓穴

大部分的人都听过“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是对膏肓穴并不太了解,甚至有人对他还有一些误解。其实呀,膏肓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用好了它,对身体好处大大的!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膏肓穴~

开始聊膏肓穴之前先来说说“病入膏肓”这个成语的典故,它源于《左传》:晋景公患了病,太医经过诊断,对景公说:“病入膏肓,药物已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任何病都会好!
这个穴位真的那么神奇吗?一起来看看。

膏肓穴治百病,尤擅虚劳证!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
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2、艾灸膏肓穴,扶阳调气血

我们都知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说的是足三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殊不知,《针灸问对》的原文其实是这样记载的:“若要安,膏肓、三里常不干”!
“药王”孙思邈年少时身体羸弱,但最终却活了百余岁,他之所以能以多病之身安享百岁之寿,艾灸功不可没!而孙思邈最常使用的穴位就是膏肓穴。
膏肓可治百病,尤其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更是十分广泛。《玉龙歌》中云:“虚羸有穴是膏肓,此法从来要度量;禁穴不针宜灼艾,灸之千壮亦无妨”。
当久病不愈,身体羸弱消瘦时,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此时选择膏肓穴小灸量开始试着施灸,身体能承受的话坚持施灸就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艾灸膏肓穴注意事项:
1、少儿不宜灸膏肓穴
2、须与其他穴位配伍!
灸完膏肓穴后,必须灸气海、足三里,“以引火气实下”,防气火壅盛于上。
3、取穴必须准确!
取穴方法:取穴时,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使两肩胛骨充分张开。施灸者从大椎穴开始往下摸,在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内侧缘骨缝处按压,觉得胸肋间困痛,传至手臂,即是膏肓穴。找到膏肓穴后,用笔画个圈做记号,然后对着圈灸。

3、运动膏肓穴,除去一身疾

1.双肩旋转法
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住大腿两侧,以肩为轴,双肩一起往前转动10次,这就是在“开膏肓”;然后,仍旧以肩为轴,两肩往后转动10次,这就是在“合膏肓”。
这个动作可以把膏肓活动开,充分松开肩背部,长期练习,能有效解决肩背痛的问题;而反复的前后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扩张,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2.开合肩背法
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腰直,胸平,两手握拳,两臂缓缓抬起到胸前与肩平,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极限,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挤压两侧膏肓穴,略停1至2秒钟,再恢复原姿态。
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这个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做完几次后,人会感觉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3.反拳捶脊法
“反拳捶脊”也是一个开膏肓的好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体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
久坐后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意:所有动作要根据自身承受范围为度。
看到这里,你记住膏肓穴的用法了吗?千年古方,中医传承,用好膏肓穴,百病都难藏,记得分享给身边的人!

感谢你读到这里,我们还有更多的中医健康知识,赶快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记得星标公众号,不要让我们错过关心你的机会呀~
橘杏缘

学中医,就在橘杏缘。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授中医专业技术,让中医药理念和技术惠及千万家庭。
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辩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