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1期 文本解读 | 吴长贤:“柔情”的思慕,“豪情”的呼唤 ——读《短歌行》

第3531期

编者按: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曹操大战在即,慷慨饮酒,引吭高歌,在歌声中畅快抒发自己的心志、渴盼,今天让我们跟随吴长贤老师的分析,看看曹操的思慕中又包藏着怎样的豪情。

——山西省临汾市县底中学  王瑾

“柔情”的思慕,“豪情”的呼唤

——读《短歌行》

吴长贤

曹操,不仅是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的领袖和重要诗人。哪怕是“尊刘贬曹”的小说《三国演义》在写曹操唱出《短歌行》时,也是赞赏有佳。《三国演义》写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令士兵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饮酒醉后,取槊立于船头,对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之后歌出《短歌行》。从《短歌行》中我们看到一个豪情满怀、敢作敢为的真英雄,一个心怀天下、文治武功的政治家,一个柔情万丈、才气飞扬的文学家。

《短歌行》的开篇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们今天读到这几句,遥想曹操当时的心境,不由身心俱醉,每个人活在尘世都有英雄情结,都渴望建功立业。但是,人生如朝露,即使你功成名就,坐拥万里江山,也已经去日无多,到头来也终究会化成一柸黄土。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一个英雄,一个时代的英雄,发出这样的感慨,可能都会触及我们每个人最敏感的神经。这时的曹操内心是苦的,他苦于人生短暂,苦于天下的人才没有归属于他,苦于天下没有统一。他内心虽然苦,但在宴会上的歌声却是激扬慷慨的,这时他是用酒来解他的“忧”,随即写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由苦到忧,诗人的情绪给人一种很深的压抑感,沉重感。我们好像看到一个苦闷甚至是有点消沉的曹操。但是曹操的苦闷不同于以往的文人雅士,只顾无病呻吟,吟咏感叹,他是大胆地写出心中所想。那是一个英雄想有一番作为的政治家的苦闷。那他究竟在苦闷什么呢?

接着他写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话锋一转,情绪转变,原来英雄的曹操是在柔情的渴求人才。他用柔情的笔调柔情的说出他的苦闷。“青衿”贤士的代称,“悠悠”多么绵长的思念之情。这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篇中的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以解释为“你知道吗,这些天来我无时不在想你,眼前总浮现出你的影子。”诗句中一个深陷爱情的女子对于情人的思念跃然纸上,这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思念,是一种迫切需要见面的思念,是一种直白的思念。

曹操引用这首诗,可见这时他对人才的渴求也如同深陷爱情的女子。只要能见“君”,我可以一直叨念、一直思念、一直思慕。在北征乌桓后,登临碣石山的曹操看到大海,写出的可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气磅礴。但是,为了人才,他却能像一个渴慕爱情的女子那样柔情,那样多情。而且如果他们这些人才来了,曹操会把他们当成嘉宾,他要高声吟唱,他要“鼓瑟吹笙”。可见,他多么希望天下的有志之士都能汇聚在他的身边。这是一个文学家的真情流露,更是一个政治家的理想抱负。曹操一生惜才、爱才,对徐庶、对关羽、对刘备无不如此。在刘备寄居他的篱下时,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三国志·蜀书。先生传》)

有了对人才真心的渴求,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关键还看人才能不能选择自己。接下来写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因为他渴求人才,又一次地转入“忧”中,又担心自己不是他们最好的归属地,妙用“枉用相存”表达此意。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胸襟和气度,他渴求人才,但是同时还觉得自己可能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所以又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一个谦虚的曹操,他在想:“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在这里,曹操好像有点不自信。时局的混乱,政治形势的不明朗这些因素都是那些有志之士选择跟随者要考虑的重要原因。所以曹操前面的“忧”就很能理解了。

不过,“忧”归“忧”。曹操毕竟不是寻常人,他最终还是非常自信地相信自己一定能招揽人才。诗歌最后发出最豪迈的、最真诚的邀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是曹操,他非常豪情地表达自己的优势,他只要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就一定能征服天下人的心,到他这里,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来的越多越好。因为他渴求贤才是为了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这是一种豪情的呼唤。曹操用文学家的素养和雅兴抒写他的雄心与壮志,他的理想与抱负。这时的曹操由于年事已高,又恐大业未成,所以内心很迫切。这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曹操。他顺应时代的潮流,他想尽快结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烈生活,他想完成统一大业的使命,他的理想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在曹操这样的豪情的呼唤之下,无论是想有一翻作为的哪个人,想必也会被他打动。

《短歌行》原是汉乐府中的宴会歌词,一经曹操之手却张扬了渴慕贤才,重建天下,追求不朽功业的壮志,寄予这一种建立功业,不负此生的豪情。这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之作。《文心雕龙》这样评价“风骨”:“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曹操所处的时代,在儒家的文学观念当中,文学只是经学的附庸,而随着儒学的衰微,文学得以摆脱了经学的制约和束缚,文学不再作为经学的附庸,而是逐渐被人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怀和思想,更为自由。当时曹操位高权重,在他的榜样作用下,很多人开始效仿,大胆摆脱传统的束缚,掀起了一个文学创作的高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人,最有名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和“七子”,以及后来的蔡文姬等。建安文学让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寻常之诗只是写景,写情,写人,写事。而曹操之诗却是在写他那厚重的人生,写一种时代的精神。这是他作品永久的生命力存在的原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人物”,历史也好,传说也吧,终究是淘不掉曹操这个豪情满怀、敢作敢为的真英雄,淘不掉这个心怀天下、文治武功的政治家,淘不掉这个柔情万丈、才气飞扬的文学家。

走近作者

吴长贤,中学高级教师,贵州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贵州省优秀教师,毕节市优秀班主任。荣获贵州省“扬帆杯”教师节征文比赛一等奖、贵州省“践行贵州教育精神和贵州教师誓词”征文二等奖;获毕节市小学语文、高中语文优质课二等奖,毕节市优质录像课一等奖,贵州省优质录像课三等奖;发表《不成名卉也芬芳》《迷失在山城的风尘里》《无需阅读的博客》等随笔;获“国培计划”优秀辅导教师;主持完成贵州省基础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新教师培养的方式与途径研究》的研究,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

本期编辑:王  瑾

执行主编:彭新颖

栏目负责:刘洪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