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太极城(上)

编者:本文节选自作者介绍永年广府古城的长文《古城 水城 太极城》,为该文的第三部分。

广府历史十分悠久,平原水乡景色美不胜收,然而,更值得骄傲的还是太极拳。太极拳,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精神财富,它运用武术的肢体语言来出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代名词。如今,它更象一艘航母泊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假如我们追根溯源的话,这艘航母就是从这里——广府起航的。作为太极拳的摇篮,主要的五大太极拳流派中,杨、武、吴、孙式均源自广府。杨式太极拳是最早开始传播、流传范围最广、习练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巨大的一派;武式太极拳对理论研究的贡献最为突出,其成果被各派奉为圭臬。

遥想十九世纪中叶,太极拳第一次亮相武术界,便惊艳大清国的都城而风靡一时,王孙贵族、富室子弟纷纷求学。它的推广者便是广府的杨禄禅。此后的一个半世纪里,广府太极拳翘楚代有人出,比如武禹襄、武澄清、武汝清、李亦畬、李启轩、杨班侯、杨健侯、郝为真、杨少侯、陈秀峰、李万成、郝月如、李逊之、杨澄甫、韩钦贤、李福荫、傅钟文、郝砚耕、赵斌、郝少如、杨振铭、傅宗元、魏佩林、姚继祖、翟文章、李锦藩、杨振铎、傅声远等。其中,杨禄禅是武术史上广传太极拳之第一人;武禹襄是太极拳理论的奠基人,太极拳文化的开拓者。1881年,李亦畬手书完成的三本太极拳谱,史称“老三本”,是太极拳史上最早的理论文献,为太极拳的奠基之作;1914年,郝为真受聘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担任武术教员,太极拳首次进入正规学校成为必修之课;1934年,杨澄甫出版了《太极拳体用全书》,得到蒋介石、蔡元培、吴铁城、张历生、庞炳勋等政届、军届、文化届高层要员的题词。享受这份殊荣,在武术界可谓前无古人……

一座小小的古城,为什么能造就如此众多的武术人才,太极拳为什么能够在广府孕育、初始、成熟、发展、壮大呢?

首先,这与广府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上文已介绍,广府见于史料的第一笔记载便是战争。《左传》中写道:“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六月,晋国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里必定是兵戎相见的战场。连年的烽火硝烟,积淀出古朴、剽悍的传统民风,百姓们为了防身自救而多习拳脚,群众性的武术基础十分的雄厚,浓郁的尚武之风绵延两千余年。尤其到了清中晚期,大红拳、小红拳、梅花拳、二郎拳、六合拳、形意拳、披挂拳、春秋拳等十分盛行。村村设武场,庄庄有练家,可谓高手如云。太极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最终破茧而出。

其次,太极拳的孕育诞生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因为这是一项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雅的文化拳。广府的文化资源极其深厚,它的包容性如同海洋一般。它地处中原腹地,又是洼淀水乡。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出独特的人文景观。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原文化的粗犷、豪迈、奔放、厚重,与水乡文化的温婉、细腻、灵动、包容交相辉映,水乳交融。具体而言,城内文人雅士聚集,学风崇儒尚礼。广府设有三年一次的乡试,读书之风甚浓。广府城外东北角有一所著名的书院——清晖书院,于乾隆六年(1741年)进入鼎盛时期,成为青年才俊读书研文的理想书院。此外,城内每条主要街道几乎都设有私塾蒙馆,即便普通百姓子弟也多晨昏苦读,以求功名。一座一点五平方公里的小城,两千多居民,仅清代就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人们现在还可以从街道的名称如化育街、慎贤巷、育贤街等,想见昔日广府城浓厚的读书氛围。试看城里城外,诸多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府文庙大成殿,尊儒尚礼的神圣之所;清晖书院,青年才俊读书学文的理想之地。毛冢高风、弘济雄风、龙潭风雨、奎阁凌云、干将铸剑池等令人荡气回肠。由此拓展开来,猪山石刻,使人百思不解的千古之谜;观音阁,号称“燕赵第一境”;仰韶文化,承继商代文明。另外,还有南宫文化、黄粱梦文化、磁山文化、赵都文化等尽可容纳于这个文化系列当中。其中,以赵文化最为有名,影响最为深远。广府城西南25公里,便是当年赵国的都城邯郸——当今著名的成语典故之乡。胡服骑射、毛遂自荐、围魏救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将相和等经典传颂千古,开拓创新、文武并重 等思想理念便源此。弯弯的黄泥驿道,向远处延伸,延伸至历史的深处,从中可以洞悉中原文化一脉贯通的微妙相连的传承脉络。数千年的文化沉淀与累积,形成广府醇厚的文化氛围,正是这种绵延悠长的文化氛围,经过不断的引进、更新、吸纳、洗礼、滋养,厚积而薄发,升华为一种影响整个人类的文化现象——太极拳文化。

清代,著名学者颜习斋先生(1635——1740)曾经担任漳南书院(志英按:该书院在广平府境内)主讲。倡导“实习实行”,反对章句空谈。用现代话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既讲“文事”,也求“武备”:经史、礼乐、骑射、术数、兵农、水火,六艺并重。这种思想对广府的莘莘学子影响很大,文人也包括武士,都具备一种深入探讨研究,富于包容、开拓、创新精神的潜在品质。这一点,是太极拳文化能够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待续)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