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修炼自己?从“既往不恋”说起,曾国藩的境界少有人及
人生的很多烦恼都跟“过去”有关,已经发生的事情,总是徘徊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不得安宁。
有时候你会想起美好的过往,想念某些人,某些事。有时候你会想起自己痛苦、委屈、难受的过去,恨不得把那段记忆删除。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你再也不想遇见,有的事你再也不想经历。
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难以摆脱过去记忆的追杀,而且你越是渴望摆脱,就越是受其所扰。
“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这是很漂亮的3句话,可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
曾国藩在论及处世修身的时候,谈到了这个问题: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曾国藩在这里强调的是一心一意,摒除杂念,真正活在当下。他能够日理万机,就与他的这种修养有关。
普通人看做领导的人很威风,可真要他坐在那个位置上,他就难受了。要知道,世间最苦的就是心里苦。
你想一下,你现在面临这个问题,可心里还在惦记上一个问题,那两个问题就都无法解决。你就等于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了,永不解脱。
我是这两年开始有意识锻炼自己“既往不恋”的境界的,我真正体会到“知行合一”的难处,你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每当想起过问的人和事的时候,我就三番四次地尝试去“既往不恋”,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但确实是做不到啊。
在睡觉时候,吃饭时候,走路时候……过去的种种总是浮现在脑海里,赶也赶不走。
如此,自然无法做到曾国藩所说的“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当心里积压的记忆和情绪越来越多,人背负的包袱就越重,让你觉得活得很受束缚,就像是在牢笼里一样。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某种藏在我们大脑和心中的东西,如果不能面对和化解,那我们的人生恐怕是不容乐观的。
因为跟它们周旋的时间很长,我慢慢就明白了,干嘛要去赶走它们呢,来就让它们来,走就让它们走,我无所谓……
如此,渐渐开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感觉越来越好,真的是积思顿释一样。
事实就是这样,你越是着急、用力,想要什么东西,就越是难以达成。很多人想求心静,可越是如此,越是杂念纷飞,静不下来。
其实,杂念是客观存在,就让它们存在就是了,关键是想着最要紧的事情。就拿这个世界来说吧,有你喜欢的人,有你不喜欢的人,我们应该懂得谁是真正重要的人。
小和尚问师父,得道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师父说,“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
看起来一样,实际上大不一样。
而且这种境界无法传授,所谓修行在个人,你必须是靠自己去摸索,去体悟。
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我建议大家从曾国藩这四个字来用功:
物来顺应。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