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802
(2009年6月24日首发于古典网)
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关于紫黄的名品
关于紫黄的“名”品,在下多少觉得有点踌躇。
因为真正的“名”,窃以为是“名工”之“名作”。
紫黄本身已经是名木。犹如美玉当前,已然是名材。
只不过紫黄的“名工”,迄今为止似乎还未见峥嵘。至少,远远没有类似治玉的陆子冈,以及治壶的陈鸣远这般的人物。
如此看来,严格地苛求,大概勉强可以说:紫黄之作,名工尚欠奉。
当然,王世襄先生与陈梦家先生的紫黄藏品,笃定当得起“名品”。
只不过这一种“名”,属于藏者之“名”,而非制作者之“名”。
窃以为还是传统一点,正统一点为好。
比如名壶,比如名画,比如名器,所说的“名”,都是来自“名”工。
而紫黄的“名”工出品,还需要慢慢地等。
在下倒是认得一位福建业者,用现代的词汇,大概可以说是造型设计师。他的出品,屡屡有独树一帜的风范,而且确也是以紫黄,尤其是陈料海黄为主要根据地,所以大概可以说,算是紫黄的小有名气的工。
这个圈子毕竟是小众,而且紫黄的自立门户为时尚不长。
也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沉淀,磨砺,历练,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路遥知马力。
那些一时半刻就声誉鹊起的“大师”,来得快,去得也急。而且摩肩接踵,仿佛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月饼,车载斗量,两小无猜地奔着同一个路子追逐相同的一样东西:天下熙熙。
说回那位福建业者,姑且称为“造型设计人”Designer吧,在下最为佩服的,是那一种“胸中有沟壑”的游刃有余。一块歪歪扭扭的木料,或空或曲,在他的手中,屡屡能够如同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展现璀璨的光彩。
举一个例子:黄花梨孩儿枕。
这是在下“一见倾心”的物件。
后来随着阅历的积累,各式各样的仿品见识了不少,越发觉得其中的微细差别,妙到毫巅。
因为看得多了,所以胸有成竹地“脑有成枕”,直到有一天,第一次见到了那张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北宋定窑孩儿枕的图片。
于是有了后来的这样一番对话:
E:孩儿枕是你第一个弄出来的吧?
D:对,你怎么会猜得到,现在很多家都在仿我的。
E:这灵感从哪里来的?瓷器?
D:对,在故宫见到一个老的,我把底座去掉了,小孩的头也做得圆圆的。
E:改得真好。
告诉你一件事:故宫原来有三个这样的枕头,两个最好的去了台北,北宋定窑的白瓷有著名的刻花纹饰,留在北京故宫的这一个刻花比较差,颜色也没那么白。
D:我没有做刻花,黄花梨还是素的更好看。
“一见倾心”,发生于公元2006年。
2012-8-2 12:14 上传
后来有好些家仿做,黄花梨孩儿枕成为一个颇有名气的器物。前无古人。
再后来,材料过于昂贵,难以为继。
不知道这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尊贵”或“昂贵”。也许若干年以后,这个孩儿枕,或许会成为一个公认的“名品”。只因为在为数不少的芸芸黄花梨孩儿枕当中,这一件出类拔萃。
从物,到人。
谨以此文向福建仙游的手工木刻匠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