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如有关诗词评说
摘 要:
1,上面这首诗,对仗,韵脚,包括诗境,思想,情志,都很好。但有人提出有出律地方,说平仄不工,有问题。不过你要知道这诗是谁写的,就不会质疑了,它的作者是陈寅恪。
这是名头压出的效果。
我认为,对于今人写旧体诗,平仄固然重要,但是若是为平仄而平仄,刻意搬照,十分拘谨,就变得形式大于内容,不好玩了。
2,有个简单的窍门,就是你口中心里希望咏吟的诗句,读来起伏流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没有诘屈聱牙,十分顺口顺畅,那差不多大致平仄了。我现在写格律诗先不推敲平仄,而是意义领先,言志第一,朗口为上,注意对仗,韵律,情志,大体就是一首不错的近体诗了,等诗写好后,须推敲一下平仄,回检一次,调整过来,就很好了。记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用林黛玉的口说出近人写格律诗的一句话:“大凡有了好的句子,先写下来,哪管它什么平呀仄的!”
3,有的人喜欢故弄玄虚,把律诗写的很裹涩,用词诘屈聱牙,甚至还喜欢用一些僻字生词,故意让人看不懂,以显示自己有学问,只是把精力放在对付平仄上了,实在是拾了芝麻丢了西瓜。
千古以来可以流传的诗句,都是朗朗上口,明白如话,可以让人们心口相传的!比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你看怎么样,裹涩拗口生僻吗?
4,这首诗写了四句,但不是绝句,是顺口溜。若是四句即称绝句,任何人,贩夫走卒都会写。
旧体诗还是很有讲究的。不能随便胡诌,全无诗意词采。绝句虽不同于律诗,但也要讲究意义和声律,对仗,平仄。在很长时间四句一绝自然形成。五言或七言的四句小诗,今人都喜欢模仿。但很多人写的没有声律没有意旨。
当代人因没有古人的高度,就要特别注重思想,意境,词釆,形象。不必附庸风雅。四句虽短,特需重视,囿于形式,很难表达,不可走过场,空吟叹。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绝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王昌龄的《出塞》二首等,无不是景深意远,朗朗上口,千古流传!今人写旧体诗多模仿古人,大多自吟自叹,无病呻吟,胡乱拼凑,实在是东施效颦式的悲催。(刘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