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义汉与焦作龙卧,一座兵工厂系着两地深厚情谊!
5月23日下午,为期4天的“革命老区·太行红都”首届义汉红色乡村摄影展颁奖典礼,在陵川县平城镇义汉村文化广场举行。
陵川县平城镇义汉村
义汉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古村落。抗战期间,抗战期间,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二纵队在义汉驻扎,抗日英雄任义汉在此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兵工厂从河南焦作搬迁至此(本报2011年3月16日以《兵工厂隐身陵川山村六十载》予以报道)。
2011年3月11日到义汉村采访时的情形
2011年,这个对外称为“新华公司”的“解放军军工部十分厂”的兵工厂,隐名埋姓落户义汉村的消息传出后,让远在河南焦作的龙卧村村民非常激动。
2011年3月16日《山西晚报》8版
从此,围绕这座“兵工厂”牵出一段数十年的跨省革命情缘,以“兵工厂”为纽带的两地互访,使陵川义汉与焦作龙卧两个小村的革命友谊在70年后又再续前缘!
深山里的“新华公司”
2011年初,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一座解放军兵工厂遗址在陵川县平城镇义汉村被发现。
当年3月11日,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曾前往义汉村采访,在村里遇到了老支书任忠法。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曾经担任村支部书记。
在老人的带领下,原来兵工厂的机工房、高车房、水泵房、机电房、锅炉房的遗址尽收眼底。
当年兵工厂的弹药库
“兵工厂是从河南焦作转移过来的。” 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解放区。当时年仅10岁的任忠法仍能回忆起当年的情形:生产用的大锅炉运来时,被放在一辆大平板车上。由于一路上坡,“当时六七十号人一起往坡上运。”他说,当时生产用电是靠蒸汽锅炉来完成。“当时村里唱戏就有灯,用的就是兵工厂送来的电。”可以说,义汉是当时陵川最早用上电的村子。
“义汉原来叫秦寨村。”老人说,义汉村村名的来源于本村抗日烈士任义汉。这位1937年就加入牺盟会的共产党员,曾任村、县青救会秘书及区委书记、区长等职。1945年2月20日,他回村开展活动时,因被汉奸出卖而死在日寇屠刀之下,年仅24岁。当年6月,晋城全境解放后,为纪念任义汉,秦寨村改名义汉村,还专门修建纪念亭。
义汉村兵工厂旧址
据史料记载,军工部十分厂的前身叫新华公司,是解放军在焦作建的一个兵工厂。1946年10月,新华公司2000余人从河南焦作北撤至陵川平城、义汉两地,先后更名为边区政府地矿处陵川平城第三机械厂、解放军军工部十分厂。1947年1月正式投产后,主要生产六零炮弹,内设有翻砂、机械加工、机修、完成等车间,还建有机工房、高车房、锅炉房、水泵房、机电房、弹药库等配套设施。
为兵工厂恢复生产,义汉村村民付出巨大牺牲。在任忠法的记忆中,当时兵工厂的大门坐北朝南,门楣上有“新华公司”字样。
兵工厂弹药库内部情形
得知要在村子里建兵工厂的消息传来,义汉村村民们都行动起来了。仅半年多的时间,厂房、机工房、高车房、水泵房、机电房、洗澡堂全部建成。据有关资料记载,为修建兵工厂,义汉村拆除一座名为“六合观”的古庙和房屋上百间外,还捐献耕地数十亩,而所耗人力更是无法统计。
据史料显示,兵工厂投产后,义汉村不少男人还到厂里工作。那时,村里的女人们唯恐落后,义务为兵工厂工人缝被子、做衣服。
当年兵工厂的锅炉房
兵工厂能来义汉安营扎寨,一来是地势便于隐蔽,二来是当地群众基础好。“1949年,兵工厂就分散迁移了。到1950年10月,全部转移至长治。”任忠法说,如今长治的淮海、惠丰两厂,就是在这座兵工厂与黎城“黄崖洞”兵工厂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河南龙卧村民来晋寻访祖辈足迹
5月5日,陵川县平城镇义汉村党支部书记任和平等十余人,驱车前往150公里之外的河南省焦作市,去寻访70年前曾在义汉兵工厂工作过的革命老英雄崔长永的家乡——龙卧村。
而在此之前的4月14日,龙卧村的崔世朝已专程到义汉村,寻访爷爷崔长永在太行革命老区的战斗足迹。
据崔世朝介绍,1946年秋,根据上级要求,位于焦作龙卧村的新华公司组织工人拆卸军工机器,搬运物资,迁移至太行山上的陵川县平城镇义汉村附近。当时,龙卧村全村近百人举村同时搬迁,他们手提、肩挑、背扛,将军工机器安全运送到了山西。
崔世朝等在义汉村革命历史展览馆参观
崔长永就是此次搬运工作的主要领导。
来到义汉村,崔世朝等人参观了村内的红色展厅、新华公司兵工厂机工部、弹药库旧址……在旧址中,他们在寻觅着祖辈亲人曾经的足迹。
在义汉烈士亭,看到碑文中记载的数位为解放河南焦作而牺牲的义汉烈士时,崔世朝等人鞠躬以示敬意,将晋豫两地的亲情更拉近了一步。
“1946年秋,兵工厂转移到义汉时,兵工厂附近配套的电厂就是我爷爷带头建的。”崔世朝紧紧握着义汉村村支书任和平的手说。
任和平与崔世朝握手
听到“附近的电厂”,60多岁的任和平脑海中有些印象:“听长辈们说,当年俺村军工厂的大小设备都是从焦作拉上来的,俺村的军工厂为淮海战役输送了200多万枚炮弹,这也有焦作人的功劳!”
当天下午,崔世朝又前往平城村,参观了三皇阁太南特委旧址、兵工厂电厂旧址、吕祖堂煤矿旧址、元阳观木工部旧址等平城兵工厂遗址,加深了对平城兵工厂的印象,使亲人在太行老区的生活和战斗足迹进一步清晰起来。接着又到崇文镇南垛村,对亲人生活过的地方进行了寻访。
在回忆起奶奶说过的在南垛村北庙中生活的情景时,崔世举激动的说:“我奶奶和姑姑就是在这里生活的,感谢太行老区人民帮助我们龙卧村。”
陵川义汉回访焦作亲人
5月5日,任和平等人来到焦作龙卧村,瞻仰了革命英雄崔长永墓地,又参观了崔氏家族的革命英烈纪念馆。
在走访中,任和平等人发现,与义汉村一样,龙卧村也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红色村庄。
龙卧村崔姓人居多。翻开焦作党史,崔长永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1893年,崔长永生于焦作郊区龙卧村,从一名夫役,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参与、见证了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王褚农民抗租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焦作解放的历程。
龙卧村主任崔海涛介绍崔长永事迹
受崔长永的影响和激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仅百余口人的龙卧村,就有50余人参加革命,38人先后入党,先后涌现出崔长俭、崔长春、崔清文、崔清林、崔清信、崔世华6位烈士,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崔世朝讲,爷爷出生于龙卧村一个贫苦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王褚、新店、府城一带发动农民运动。1938年3月,焦作工委改为修武县委,崔长永任书记,积极领导全县人民抗日锄奸。1945年,他以党代表身份接管对外称为“焦作电厂”的新华公司兵工厂后,积极整修机器,恢复发展生产。1946年秋,国共谈判破裂后,根据党的的指示,他带领广大职工拆卸机器,将兵工厂机器设备转移到太行山上的义汉村,并负责新华公司兵工厂发电车间工作,支援了解放战争。
1948年10月底,焦作二次解放后,崔长永又奉命调回河南负责焦作电厂工作,直到1965年离休。1982年,89岁的崔长永病逝。
任和平等在崔长永墓前默哀
崔世朝说,1946年秋,在焦作兵工厂向陵川平城一带转移过程中,由于机器设备众多、道路崎岖难行,在爷爷的动员下,村里的全体青壮年全部参与了兵工厂机器搬运行动,硬是靠肩挑人拖以人力将兵工厂机器设备运到了平城。
当时由于龙卧村参与革命人员较多,且青壮年全部参与兵工厂搬运工作。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村内剩余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也随兵工厂全部转移到了陵川。“也就是说,当时龙卧全村100余人整村转移到了陵川。”崔世朝说。
果然不出所料,国民党军队占领焦作后,将龙卧村的房子全部烧毁、化为灰烬。
在龙卧村查阅历史资料
面对为新中国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的河南焦作老乡,太行革命老区的人民关怀备至。
崔世朝说,龙卧村全体村民将兵工厂机器设备运送到陵川后,青壮劳力继续帮助兵工厂运送物资、弹药,并来往晋豫两地送信,继续为兵工厂贡献力量。其中部分人还进入兵工厂成为了工人,1950年又随兵工厂转移至长治淮海、惠丰两厂。而老人、妇女、儿童则被陵川县政府妥善安置,除2户被安置在崇文镇李庄外,大多数被安排到崇文镇南垛村生活。
义汉、龙卧两村乡亲座谈
崔世朝回忆说,1950年,龙卧村全体村民才全部陆续返回家乡。“在陵川4年的工作和生活中,龙卧村民和太行革命老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视这里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很多人还和这里的村民成为了朋友。”如今,随兵工厂到了长治惠丰崔世朝的叔叔崔清和,现已93岁,仍然健在。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龙卧的崔清配与南垛的李志海依然来往。
那些仍健在的老人追忆峥嵘岁月
5月5日下午,任和平等人在龙卧村见到了84岁的崔世荣,她是当年随崔长永一起上山仍健在的唯一女性。
采访崔世荣老人
1946年秋,龙卧村举村迁往陵川,当时年仅12岁的崔世荣是其中一员。“一个村接一个村,走了半个多月,我们才走到山西的指定地点。每人领了一袋粮食,就被安置到了南垛村、李庄村。村里的男人都去拉机器了,只剩下老人、女人和孩子。因为担心有敌特分子出没,我们都称自己是河南逃荒来的,我们家被安顿在了村北头的庙里。”崔世荣回忆说。
在陵川暂时安顿下来的龙卧村村民也没有闲着。住在南垛的女人们发现当地人纺花织布的水平十分有限,村里看庙人的一件破棉袄居然穿了30年。她们让村里木匠做了一个纺花车,在庙里搭好架子开始纺花,引得南垛村的大姑娘、小媳妇没事就往庙里跑,学习怎样纺花织布。
崔世荣所言在南跺村也得到了证实。
任和平在兵工厂弹药库遗址前作介绍
4月14日,崔世朝等人在南垛村与几位老人聊天时,回忆起当年全村学织布的情形。期间,还得知村民李志海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去过龙卧村。令人遗憾的是,南垛村与龙卧村之间中断了联系,双方后人时隔半个多世纪才再次相见。
在南垛村居住了4个月,接到上级命令,龙卧村的村民们被安置在了平城村,靠在煤窑和炼钢厂当小工补贴家用。一直持续到1950年,龙卧村全村回迁焦作。
虽然这段尘封的历史已过去70多年,但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结下的革命友谊却丝毫没有衰减。
6月2日下午,一位90岁高龄的淮海老兵工在儿子的陪伴下重回义汉村寻根。
这位老人就是曾经在解放军军工部十分厂工作过的淮海机械厂安全保卫部原部长、离休干部宋世财。
在曾工作过的厂房内,宋世财回忆起往事
据老人的儿子宋跃平介绍,他的父亲1928年出生于陵川县平城镇林峦岭村一个穷苦家庭,17岁时参加革命。1945年4月陵川解放后,父亲随部队南下河南参加了解放焦作战役,在担架运输队工作,为焦作解放做出了贡献。
1946年秋,国民党重兵进攻河南,焦作等地党政机构和焦作煤矿(新华公司)被迫向太行山上撤退。宋世财奉命随新华公司转移到义汉,参加了新华公司的初期建设、炮弹制造、吕祖堂地下兵工厂建造等工作。1950年10月,宋世财作为最后一批人员撤到长治。之后,各地分散的兵工厂在长治经过重组,1953年分为淮海、惠丰、晨光三个大较大的兵工厂。
在儿子的陪伴下,宋世财走进坍塌的兵工厂厂房
宋世财被分配到淮海机械厂,负责安全保卫工作。1976年担任安全保卫部部长,1985年离休。
宋跃平说,父亲念念不忘在义汉兵工厂工作的日子,闲暇时间经常讲在兵工厂工作生活的故事,很想回来看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次来义汉就是来还老人埋藏在心底的愿望。
宋世财老人在义汉村座谈
作为全程见证了义汉兵工厂历史 “活字典”,宋世财的到访,对义汉兵工厂历史的补充完善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时隔70多年,宋世财看到依旧保存的兵工厂遗址,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他希望当地政府部门尽快妥善保护义汉红色遗址,作为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珍贵遗产留给子孙后代,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陵川县党政部门及全社会对义汉红色文化日趋关注。如今,义汉制定出依托本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兵工小镇”的规划。
5月23日刚刚落幕的“首届义汉红色乡村摄影展”更是将义汉村推向了新闻焦点,全国多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了摄影展的盛况,使红色义汉越来越为世人所注目。
来源:山西晚报 李吉毅
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