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耳山下采桑葚
文图均为原创
去年写的,今年因为疫情,不知道桑葚节有没有如期举办。
兔耳山下采桑葚
听说抚宁区西南部有一条路被誉为“抚宁版天路”,周末,沿着风光秀美的宁海大道一路向西,开启了我的探访“天路”之旅。
跟着手机导航,在宁海大道与省道261交口处右转,刚到洋河桥南,就看见立于左转路旁的大红指示牌,牌上“抚宁区首届兔耳山桑葚采摘旅游文化节”字样格外醒目。寻“天路”遇上桑葚节,算是个意外收获,心中的期待不免又急切了几分。兔耳山是抚宁区西南部山区的统称,因两山主峰形似兔耳而得名。自古以来,兔耳山就是风景名胜区,也难怪桑葚节要以兔耳山冠名了。
果然,自杨庄头到旧县,沿途的几个村子遍植桑树,此时正值桑葚成熟期,郁郁葱葱的绿叶之间,挂满黑色、紫红、粉白、青绿的桑葚果,随风飘散的淡淡甜香,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观光品尝。沿着乡路越往里走游人越多,路边停满了私家车,个别路段还出现了堵车现象。旅行社也抓住商机,组织了大规模的一日游,宽敞一些的地方都被旅游大巴占了去。人们携家带口、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而来,徜徉村街民巷,流连田间地头,体验采摘乐趣,享受欢聚时刻。
兔耳山一带种植桑葚,以旧县村最为集中也历史最久,至今已百余年,全村二十年以上树龄的桑树约3000棵,遍布房前屋后、沟沟坎坎。近些年,抚宁区就势借势,大力推广桑葚种植,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带动起附近村子种植桑葚的热潮,使桑葚种植逐渐成为一种产业。今年更是主办了首届桑葚节,让游客们在采摘品尝美味桑葚的同时,不断增进对抚宁旅游文化的了解。
经不住桑葚酸酸甜甜的诱惑,虽然我们此行的目的不在于此,但还是停车来到桑树之下。这是旧县村临街的一户人家,紧靠院墙有两棵干粗冠大的桑树,树下铺满彩条塑料布,男主人用一根长长的竿子勾住桑枝摇动,熟透了的桑葚就如雨点般纷纷落下;女主人和女儿忙活着,挑出红粉色的扔在一边,留下黑紫色的准备出售。游客可以在旁边的小桑树上边摘边吃,也可以捡拾打下来的桑葚,现场吃管够,买走10块钱3斤。听主人家的女儿说,昨天的游客那才叫一个多,她家地里种的桑葚几乎都被买走,连那种拣出来不太熟的桑葚都销售一空。她说刚红的桑葚喜欢酸甜口味的正好吃,还可以酿成桑葚酒,只不过他们忙不过来,就把那些扔掉了。
桑树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广泛种植,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物种之一,如今培育的新品果叶兼用,桑树苗当年即可结果,是不错的经济作物。桑树全身是宝,桑叶可以养蚕,还可以入药,有止汗作用,煮水洗头可养发生发;桑根白皮是很好的止血药;桑葚子和桑枝也各有其作用。桑葚是桑树的果实,长圆形,表面粒粒状,性味凉甘、酸甜,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的功效,常吃能防癌、抗衰老,是很好的功能水果。
桑葚的品种有黑珍珠、白腊皮、红蜻蜓等,品种不同,个头、颜色也不同,我们采摘的应该是黑珍珠。我老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棵大桑树,小时候每到初夏时节,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第一个奔向的就是那里,借着围墙爬上去,坐在高高的树杈上,专拣最大最红的桑葚吃。桑葚紫红的汁液染在手上、嘴上,让我们每每从树上下来都像个小花猫,彼此指着对方相互取笑儿,留下一地的单纯快乐。
出旧县村往西,就是传说中的“抚宁版天路”了。“天路”东起坟坨乡旧县村、西至茶棚乡南山村,全长10公里,建有桥梁4座、管涵13座。新修的沥青混凝土路穿山过岭,黝黑的路面和金黄的标线蜿蜒盘桓于满目葱翠中,宛若腾飞的巨龙在兔耳山间时隐时现。这是一条山间走廊,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串起沿途村庄的希望与未来;这是一条景观大道,山清水秀,峰回路转,人行其间仿佛画中游。“天路”中途设有停车点,游人可下车观景,其中一处最大的停车点类似驿站,有木栈道通往山顶。
顶着炎炎烈日走上半山腰的凉亭,只见四周石奇峰峻,山顶随风轻移的云雾与茁壮的松林、漫山的新绿把天地间涂抹成一幅巨大的水彩画,景色十分壮观。观景平台上,衣着艳丽的大妈披着色彩纷呈的丝巾,摆着各种Pose,一旁的大爷举着装了长镜头的“单反”不停拍照;有几位阿姨更是旁若无人,干脆随着手机音乐跳起了广场舞。他们唱着、跳着、拍着,陶醉于青山绿水间,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快乐中。有人说“丝巾是大妈最后的骄傲,单反是大爷最后的倔强”,这又何妨?每个人都有追求诗意与远方的权利,只要无损于社会和他人,“我的人生我做主!”
兔耳山桑葚节自5月25日至6月25日,为期一个月,想去的朋友不要错过哟。走“天路”,沐桑荫,赏“兔耳”美景,尝香甜桑葚,累了还可在桑葚驿站免费休息,再吃上一顿正宗的农家饭菜……不是神仙,胜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