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将秦琼排在功臣榜的末位,他为何不直接除掉秦琼呢?
在影视作品和一些史书中,秦琼的形象是光辉且伟岸的,他被塑造成为唐朝战神一般的人。但熟悉历史的都知道,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在最后一位,这便让人形成一种极大的落差,怎么可以这么对待他?
排名代表着什么?排名代表着上面这些人在皇帝心中的位置,秦琼的排名在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之后,便引来路人无数的猜想。秦琼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走进李世民的心中,而李世民将他排在功臣中的最后一位,也是为了借此压制他一番。在这一点上,和明太祖朱元璋封汤和侯爵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李世民不待见他,那为何不直接除掉他呢?自古帝王杀臣子,李世民也不是第一家,连兄弟都能杀,更别说一个秦琼了。那么为何李世民最终都没有向秦琼下手?这就得好好思索一番了。皇帝杀害大臣,并不是想杀就能杀的,尤其是像秦琼这种对国家有功之人,一旦处理不当,不免寒了兄弟们的心。
朱元璋除掉蓝玉、李善长等人,是因为他们确实犯了重大的罪过,进而威胁到皇权的安危。在封建帝王的思想中,天大的事情,也比不过江山社稷。但秦琼并没有威胁到李世民的皇权。他仅仅担任一个左武卫大将军,仅仅是十二大卫将军之一。
在军中的权威来看,秦琼的存在感不强,李靖、李绩等人才是唐朝战神一般的存在。历史上真实的秦琼,并不是一个帅才而是一个将才。两军阵前,以一己之力斩杀敌将才是他所擅长的。在伴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期间,更多的也是担任一个阵前先锋。
一腔孤勇的秦琼仅仅拥有这些资源,完全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并且李世民当时年纪不大,根本不用担心身后之事。因此,他便没有杀害秦琼的理由。
皇帝诛杀臣子有两个原因,一是皇帝想杀,二是臣子作死;为何许多功臣,随着皇帝开疆拓土,最后不得善终?这其实和这些将领本身的情商有很大的关系。上阵杀敌是他们的强项,但到了坐天下之时,他们情商低的劣势便被无限放大。因此很多功臣被杀源于他们的低情商。但秦琼却不是这样一种人,早年从张须陀到裴世基,再从瓦岗寨投奔王世充,最终投到了大唐的帐下,为李世民效力。
在乱世之中,能够应对纷繁复杂的局势,做出细致缜密的判断之人少之又少,秦琼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尤其是他放弃王世充给他的高官厚禄转而投到大唐的怀抱,是极具战略眼光的一次“跳槽”。玄武门之变,秦琼并没有被安排到参与玄武门内部的厮杀,而是让他去拦截外围的支援,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这也不能说明李世民对他有看法。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便开启了“养老模式”,回家养病,或许秦琼正是由于边界感太强,导致李世民对他有点小看法。可这并不是李世民杀害秦琼的正当理由。
另一点原因便是李世民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李世民取得皇位的途径并不是很正当,他很清楚,哪怕是再粉饰历史,这件事也并不光彩。他立志想成为一代明君,既然兄弟之间的事情没有处理好,那么当好这个皇帝才是挽救他名声最好的方式。
于是,他吸纳了太子李建成的团队成员,委以重任。忍受魏征常年的喋喋不休,对一个皇帝来说,忍受臣子对自己说三道四,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李世民为了自己的民生,他忍了。最终他以从谏如流,明辨忠奸与魏征成为了一段佳话,留名青史。
那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李世民就更加注重方式方法了,秦琼作为一个为唐朝屡立战功之人,即便是在某些地方做的不是那么让他满意,但他已经急流勇退,甘居幕后,他又怎么忍心痛下杀手。毕竟,他要考虑这么做造成的影响。
李世民一生中都再与这些良臣猛将打交道,对于秦琼的脾气性格他自然了然于胸,秦琼的心意他自然都懂。他一生中接收了大量来自地方阵营投靠的猛将,尉迟恭、程咬金等人皆属于此类,仅仅也只是杀了一个单雄信而已,因为他感受的到,单雄信与他们不一样。
综上所述,李世民将秦琼放在功臣榜的最后一名,或许是他功劳在此而已,毕竟,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他便开启了养病模式,而尉迟恭等人依旧在立新功,这个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说明李世民不待见他,或许这才是对秦琼比较公正的评价与定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