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十二):酒道
本文作者:李云彪
小时候看到大人们在农闲时,倒上一两斤山药酒,坐到一块喝酒划拳,碗里放着就酒的咸菜鸡蛋。咸菜随便吃,不用花钱,在谁家喝酒谁家供应,鸡蛋可得省着点吃。大家有说有笑,有唱有喝,还论输赢。只见两人的十个手指头有伸有缩,上下翻转,伸缩自如,伴随着唱道:“一个蛤蟆四条腿呀,两个蛤蟆八条腿呀,扑通扑通跳下水呀,你喝酒呀……”边唱边划,唱得很有节奏,也好听。出错了手指的就得喝酒,显得很狼狈的样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赢了的一方则露出洋洋得意胜利者的笑容。一会儿又换了划拳方式,只听到:“六六呀,五魁首呀,翘呀翘呀,八马马跑呀……”手指出错的照例喝酒,就一口咸菜,还没有下咽就又划开了。我们小孩在一旁看得出神,看着饮者那种猛酒下肚的香甜劲,偶尔也不自然地流出涎水,咽一咽口水。划拳的,喝酒的,呐喊助威的,好不热闹。这种场面美其名曰:打平伙,酒场的花销都由喝酒者平均摊派。
酒席虽然有点寒碜,但也自得其乐,苦中作乐,不失为一种幸福。
那时候心想,长大了也得打一次平伙,真带劲!
长大了,结婚了,成家了。工作之余,常常背着老婆说加班,便和几个爱喝酒的弟兄打起了平伙。打完了,带着酒意回家,免不了遭老婆一顿数落。
赶上改革开放时期,生活好了起来,下酒菜比小时候父辈们的丰富多了,鸡蛋随便吃,有的时候也杀鸡宰羊。打平伙,酒是必备的,少了酒,没了兴致,也没了劲头。酒是瓶子酒,两块钱一瓶。
当酒菜摆上桌,几个家伙坐在一起,倒上酒共同举杯,一声喊:“干了!”这时,你的所有压力,一切烦恼,工作的,家庭的,亲戚朋友的,金钱的,名利的,地位的……都随着酒杯一饮而尽,统统抛到九霄云外了。那种痛快,那种美好,那种自以为是的伟大……语言是表达不清的,感觉真好!一番猜拳行令之后,还没尽兴,就开始了打同贯。每人打一圈下来,酒足饭饱,有了酒意,有的就开始说醉话了,什么和某领导握过手,什么谁谁见了我都点头哈腰,什么回家了老婆得给我洗脚……唯我独尊,相互吹牛,能吹上天。如果老婆这时候真的来了,那必定鸦雀无声。这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一阵大呼小叫后,各自摇摇晃晃,飘飘欲仙地回了家,有的不知道东南西北,还得别人送。
喝酒,最有趣味的是文人。
文人墨客们喝酒不叫“喝”,叫“品”。人家品酒慢条斯理,斯斯文文,寓酒于高山流水,田园风光,诗情画意之中。品着酒就有了诗兴,有了灵感,于是,就吟出诗来。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不就是酒席上作的吗?诗人那种豪放纵情不拘一格的浪漫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李白斗酒三百篇的传说。咱是些俗人,没有诗仙的豪气与诗情,自然是作不出诗来的,倒是能吹牛,谈天说地,喊爹骂娘,豪言壮语,借着酒劲,当一回“英雄”。
喝酒还真能喝出英雄来。梁山好汉武松就是喝了十八碗酒,酒壮人胆,才一鼓作气打死了吃人的老虎,为民除了害。武松也成了千古传颂的英雄好汉。由此看来,酒的功劳还真不小,喝酒是好事。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步入社会,行走江湖,免不了与人交往,打交道。请人办事,要感谢人家,就得喝酒;给人办事,受人之邀,要吃请,也得喝酒;人家对你有恩,少不了喝个感恩酒。
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要互致礼仪,免不了要摆酒席。
喝酒也就成了生活中的常态。
能吃能喝的年龄,喝酒也频繁。有的时候,几个人杀一只羊,炖着肉,没事干,先喝酒,喝着喝着就醉了,羊肉也白炖了。常常喝到有人醉了才下场。
笔者曾经和一个唱歌的人比赛喝酒,人家唱一首我喝一盅酒,如果他不会唱也喝一盅,结果是自己喝得醉烂如泥,唱歌的清醒如初。现在想起来还不禁失笑,觉得自己蠢不如猪。
喝酒次数多了,参加的人也就不一样了。喝酒还真能喝出人性来。几番推杯换盏下来,撑不住酒量的人,就会酒后吐真言,就会像白娘子喝了雄黄酒一样,露出了本相。豪放的,凶狠的,狡诈的,善良的,胆小的……都揭去了平时的伪装。
一场酒喝下来,怕老婆的人说,我其实不怕老婆,我是爱她才让着她的。说了真心话,是善良。
有的人,喝了酒就想报复平时有意见的人,甚至还动了手脚,露出凶狠的一面。
如果酒场上坐着几个有点权势,有点金钱的,那世间百态表现得就更明白了。精明会干的必定首先敬酒于有权有势的;擅长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的,酒喝得适宜,话说得得体,既讨好了有权的又不惹别人生厌;性格直率的则不卑不亢,偏偏不先敬有权钱的;墙头草、随风倒的人则随大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对酒的真谛有了深刻的认识,那就是要和性格相投、志同道合的人喝。
酒席上,少喝为佳,少说为妙。喝多了,话多了,容易说错话、惹人的话,就会起矛盾,得罪了领导会给你穿小鞋。喝酒是好事,也是坏事,也会败事,要学会喝酒的辩证法。刘邦在鸿门宴上,不贪杯,独具智慧,审时度势,在张良的策划下,机智地躲过了一劫,才有了后来的刘邦安天下,项羽兵败垓下的结局,这就是好事。
喝酒还真有风险。酒后有说错话的,酒后有乱性的,酒后有违法的,这又成了坏事、败事。
也不是说酒不能喝了,还是要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