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为花遮挡阳光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
夜里,在朋友圈看到两张图片,突然就被深深的打动。
一张是一个流浪的小孩儿,走在空旷的幽暗的地下通道,忽然,他看见了谁画在通道冰冷的水泥墙壁上的飞碟,飞碟有光照射下来,照亮小孩儿脚下的路。看不到小孩儿的表情,但我想,孩子的脸上一定充满了感动、希望和信心。
另外一张是一个头戴礼帽手提皮包的孤独行者,面对纵横交错的岔道。行者站在两条岔道的夹角内,面对路牌,凝神思索的意味分外明显。同样看不到行者的表情,我想,行者一定会走往他眼前通向山岭高处的那一条路吧。
在路上,走向远方,走向高处,都会遇见更多的风景,这难道不是行走的最终目的吗?
两张图片,何尝不是殊途同归的表达!
不论是流浪,还是行旅,他们都一直在路上。孩子终归有一天会长大,大人终归会面对更多的选择。人生,其实大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往往在一个熟视无睹的地方被轻易忽略。
感于两张图带来的飘忽不定的思绪,用文字随手记下了那一刻的心情。
总有那么一刻,你会发现从前的自己,并没有那么不堪,只是你听信了片面之言。亲人的,朋友的,自己的,为了完美自己,从前是如何努力的盯紧自己脆弱、幼稚、错误……那一面,然后让自己陷在一无是处的深渊。
等到走在路上那一刻,面对纷乱的岔路,你的彷徨、犹豫、举棋不定……毕竟没有阻挡你继续前行的脚步。你终于知道,敢于正视自己,本身就是进步,不论走向哪个方向。与熟悉相比,所有陌生都充满希望。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有越来越多的阻力。陌生,刚好给你重新起步走向远方的信心。
心中那个孩子,偶然间的驻足,他看清了什么?也许多年以后,在陌生的站台,在陌生的街口,他会给自己一个答案。
一不小心,在两张图片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孤独,并不寂寞,倔强,再无张狂。秋风渐近渐劲,前路清爽。就这样,一直在路上……
然后,我真诚的问候早安。
我不知道问候给谁。也许是朋友,也许是亲人,也许仅仅是自己,甚至,也许只是问候给这一刻。
这一刻,我放弃之前一些固执己见。给朋友圈那些为孩子和朋友拉票的人投上一票,给那些尽力在把推销做得接近鸡汤的文字顺手点赞,甚至用心看一眼那些暴晒早餐的图片……只要初衷是美好和善意,又何必对表达的方式那么刻薄和挑剔呢?
有余力极尽奢华的人,喜欢锦衣玉食,追求简朴生活的人,喜欢粗茶淡饭,喜欢的本质没有什么不同。喜欢,只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还有喜欢的目标,还有喜欢这个目标的方式,任何人就此指手画脚都是管闲事。
我喜欢我的,与你何干?
也许稍微往深刻一点说,对他人的指手画脚,就是缺少慈悲心。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好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念。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宠物唤作儿子,你又何必看不惯?你自可以把你的宠物唤作孙子,道理上没什么不同。
砍柴人喜欢和牧羊人聊天,即便聊到天黑忘记了砍柴的事,可是他喜欢。也许这一场聊天砍柴人再次打消了牧羊人跳崖自杀的念头,也许这一场聊天牧羊人给予了砍柴人更好的指引,也许他们三番五次的畅谈终于在这一场聊天后达成了深度合作的意向……你又何必那么狭隘的随波逐流,仅仅把思维局限于“无效社交”四个字上?实际上,随波逐流的过程恰恰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效益”和“价值”的过程。
科学家与戏子的对比,也是类似的“无效过程”。戏子的粉丝喜欢戏子,那是粉丝的自由。所谓的华夏民族,几乎历来如此,史上多得是“名垂千古”的戏子,却很少流芳百世的科学家。如今依然,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也许,戏子喜欢的就是这种热闹,而科学家喜欢的就是这种清净。又何必用你的喜好去指摘他人的喜好?
有人问禅师:“喜欢与慈悲有什么不同?”
“一个孩子站在花前,孩子被花的美丽迷醉,不由伸手把花摘下。”
禅师说,“这就是喜欢。”
“另一个孩子满头大汗在给花浇水,又担心花被烈日晒着,就站在花前挡太阳。”
禅师说,“这就是慈悲。”
喜欢是为了私心的满足与获得。
而慈悲的人却在付出的同时又成就了自己。
我愿意做一个为花遮挡阳光的人。
我知道,这很难。
叶开,一个喜欢汉字和朋友的人。
读闲书,卷数不过万;走闲路,里程不过万。
名字剽窃古龙武侠小说,与任何其它叶开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