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28宿星名
28宿是我国古代对天文星象观测所总结出来的测量标志,关于28宿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周礼 春官》的记载'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月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可见,最晚战国时期28宿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根据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蚌塑龙虎图案以及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东宫西宫龙虎图形等发现,说明28宿的最早起源及发展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在对商代卜辞的研究中发现,28宿中的一些星名在商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曾侯乙墓漆箱上的28宿
四象也称为四宫,是28宿在四个方向上的分区,如果说蚌塑龙虎图案就是东西二宫的划分的话,那么完整的四宫28宿可能在商代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东宫星宿
古人创立四宫分别为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其中东宫青龙主祈雨,如《春秋左传》中说'龙见而雩',《说文》'雩,夏祭乐,隹赤帝以祈甘雨也。'在商代卜辞中,龙除了作为地名和国名外,也有反映祈雨的例子。
其乍龙于凡田。侑雨吉(合29990)
龙,无其雨(合13002)
甲子卜亚弋耳(取)龙母,启,其启,弗悔侑雨(合28021)
殷人认为龙星是阴性,所以有龙母之称,卜辞中又有东母、西母的说法,所以这很可能是殷人最早东西二宫的雏形。
《易 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这里的潜龙即《说文》中所说'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见龙在田'指的就是'天田',也称为灵星。张晏注曰'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农见而祭'。
二月二龙抬头即亢宿初升
对天田的祭祀,也可以在甲骨卜辞中找到证明:
根据卜辞中的描述,殷人用
来祭祀天田星,意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为五谷成熟报其功。
甲骨拓文
《说文》记载'亢,人颈也',《易 乾卦》'亢龙有悔',亢宿为龙之咽喉,甲骨文的亢写作
,卜辞中有:
贞令象亢目若(合4611)
壬申卜王陟火,亢,癸酉易日(合20271)
贞日……投其……亢……(怀特1502)
亢为东宫七宿之一,'陟火,亢'指大火(心宿)亢星上升于南天之时,陟字有出现直上的意思。
南门即大火星,也是东宫七宿中的心宿,《夏小正》'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南门为距离亢宿最近的大星。
于南门旦(合34071)
南门雨(合3187)
这两句卜辞中,南门更像是指的星名。另外还有:
这里的门很可能也是指的南门。
《夏小正》'初昏大火中。'这里的大火指的东方苍龙的身体,即氐、房、心三宿。甲骨文中火与山字形相同,不过根据上下文还是可以辨别出来的。
这句卜辞中'不降火'可能就是祭天祈求丰年的祝词。古人重视大火,将其作为授时的标准星,并设有'火正'的官职,在卜辞中有'火令'就是与'火正'相同的官位。
大火也成为大辰,《左传 昭公十七年》孔颖达《正义》'大火谓之大辰。李巡云'大辰,苍龙宿之心,以候四时,故曰辰'。孙炎曰'古人以辰为纪时,一年四季农耕劳作可以定时不误''。辰与农在卜辞中可通用,其原始的本意就是来自辰星。
这里岁指的是岁星,也就是木星,古人以12年为一轮,而木星在天上的运行周期正是12年,因此成为岁星。
'尾'也是东宫七宿之一,是苍龙的尾巴,在卜辞中仅有一条关于尾星的记载:
'侑尾'就是指侑祭尾星。
箕宿也在龙尾上,古人称'风伯神箕',故有'箕风毕雨'之说。卜辞中关于箕宿的也只有一条:
角宿,在《国语 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关于角的卜辞有:
其中角母与龙母的词义相似,应该指角星。
西宫星宿
自曾侯乙漆箱出土青龙白虎图之后,证实古人东西二宫的观点由来已久,从甲骨文中便可以找到端倪。
这里提到的'虎陟'、'帝虎'、'白虎'等皆为与东宫苍龙对应的西宫星象。
参星又称伐,《公羊传十七年》何休注云'大火为心星,伐为参星,大火与伐所以示民时之早晚'。
这两句卜辞中就是祭祀伐星的。
西仓又称为胃宿,《史记 天官书》曰'胃为天仓',卜辞中是这样的:
觜宿又称为此,是西宫星宿之一,甲骨文中有
甲骨中的此字,有人解释为烄天祭雨,但是烄字已经含有'烄交木燃'的意思,所以此在这里应该是做名词解释,也就是指此星了。
昴宿大家较为熟悉,在卜辞中也有
置庸鼓为乐器名称,应该是祭祀时所使用,商人祭星有帗舞,也要有乐器配奏,这种习俗自殷代开始,由来已久。
毕宿,古人观天象用毕宿来预测雨水的多少,故有'箕风毕雨'的谚语,甲骨文中的毕也与占卜雨水相关。
南宫星宿
古人观察星宿以定四时,而在春分前后南方所见的诸星近似一个鸟形,故称正南之星为'咮',其字的含义为鸟嘴,也即为朱雀的早期观念。
柳宿也称酉,曾侯乙墓漆箱上的柳宿即写为酉,《汉书 天文志》曰'柳为鸟喙,主草木',在卜辞中也有将酉与先祖合祭的证明。
巽又叫做轸,为南方鹑尾之宿,
帝異与帝心的含义相同,都是指的星宿。
北宫星宿
古人有北陆的说法,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有这样的称呼,其是否指的是北宫,目前还不好判定。
古人观察天象因为冬至日在牵牛星附近所以周人以斗牵牛为纪首,在卜辞中也有牵牛星,而且经常与参星一同出现。
虚,又称为天鼋,卜辞中有
该字甲骨文上形从丘,下形为土。虚《说文》曰'大丘也',所以虚也通丘。
斗,也为北宫的星宿,《史记 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可见北斗七星在古人眼中的重要性。
古代的四象28宿,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对28宿的可靠记载已经提早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那么在这之前的数百年中,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甲骨拓文
古人观天主要是为了农耕,然后进而是对自然和神的崇拜,再进一步就是维护统治者的权益。为了便于观测和记录,就要对天上的星体进行辨识,而确立方位和星官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28宿的形成初期应该在很久之前,而随着我们对甲骨文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28宿中的大部分了。这不但证明了古代文化的灿烂,也显示出了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