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夫子庙 秦淮河 乌衣巷夜景
夫子庙~是祭祀中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是因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而得名。位于南京市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四大文庙分别是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曲阜孔庙和吉林文庙)。
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夫子庙一带,素有“六朝金粉”之称,为古代中国江南文化枢纽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
夫子庙不是简单的一座庙宇,而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适合家里有读书的孩子,去拜拜祈福考个好学校。
建于1034年,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寇的炮火中。从1985年修复后夫子庙已接待游客一亿多人,平时日人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在30万人次上,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5A级旅游景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孔子“万世师表”的典范形象。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到479年,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孔子青铜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于公元1993年1月8日落成,是目前全国孔庙中最高的孔子青铜塑像。
殿内正中悬挂一幅中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
庙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夫子庙大照壁建于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高10米,是中国照壁之最,有“天下第一壁”之称。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上有双龙戏珠图案。在风水上,照壁起着装饰和遮蔽的作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建制。
夫子庙的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因为名臣王导的主张以及朝廷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夫子庙首次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试,也没有在此修建孔庙,夫子庙当时仅用作学习的学宫。
到了北宋时期,为了祭拜孔子,崇尚圣贤之道,就在原来的学宫基础上建造孔庙,也就是夫子庙。
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青楼0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
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馆。博物馆从地面下去,一共4层130米,一米抵十年,刚好再次寓意科举1300年的历史。走完博物馆,也就走过了1300年科举泱泱历史。
建筑风格四四方方,像米字格似有棱有角,如鱼鳞一般的瓦片外墙,用书简堆砌而成的内墙,设计感十足又不乏历史味道。
2020年12月,中国科举博物馆被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中国科举博物馆。
如果你想要来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和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话,就一定要来这里,开阔一下眼界学习一下历史。
科举是中国已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古代设科考试,选拔知识分子任官的制度。创立于605年,停废于1905年9月2日,在中国历史上延续达1300年,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至19世纪起法、英、美等西方各国更是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这是在中国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完全可以与物质文明领域中四大发明相媲美,因此有学者称科举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科举博物馆以刻满历代状元名录的魁星堂为核,以刻满经史子集文字的石墙为皮,以科举的历史变迁分层(隋、唐、宋、元、明、清……如同科举历史册页),将科举的千年历史收藏其间,等待开启。
一走进去的时候让人感觉特别的有书卷气,因为两旁的墙壁都是由书卷和刻字垒叠而成。走过深深的一条走廊会让人感觉有进京赶考的紧张感。
建筑风格四四方方,像米字格似有棱有角,如鱼鳞一般的瓦片外墙,用书简堆砌而成的内墙,设计感十足又不乏历史味道。
赴京赶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们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经受了精神上和体力的巨大考验,如期到达京城,这仅仅是他们赴京赶考的第一步,而真正考验是竞争异常激烈的会试,只有脱颖而出,才能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
明远楼~建于1534年,虽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是中国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自1905年废科举后,贡院即闲置无用,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明远楼作为南京市市政府所在地,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止。
“明远”二字,取自于《论语》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的含意。此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在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
明远楼两侧恢复了科举考棚,作为室外实景展示。
明远楼两侧恢复了科举考棚,作为室外实景展示。
建于1534年,虽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是中国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
江南贡院建于116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最多可以同时容纳20644名考生参加考试,为多个朝代选拔了人才,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江南贡院也孕育出许多优秀人才,包括方苞,唐伯虎,吴承恩,吴敬梓,陈独秀等。据统计,仅清朝一代,考入状元则多达58人,占了全国状元的一半以上。
江南贡院为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从江南贡院走出的名人包括陈独秀、方苞、唐伯虎等,林则徐、曾国藩等清代重臣也曾在江南贡院担任过主考官。
古代科举考试从大到小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进士榜用黄纸书写,也称金榜,
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科举历史的长河中,曾经产生出800多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百万余名举人,涉足科举者更是数不胜数,他们长期受儒家经典的熏陶恪守儒家所提倡的“尊德性,道问学'、胸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肩负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即便是科场失意者,他们依旧秉持儒家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在多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泽被后世。
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明朝考生主要来自江苏,安徽两省相似的考场。江南贡院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最多可同时容纳20644名考生参加考试,江南贡院也孕育出许多优秀人才,走出许多名人,据统计仅清一代中举、后考中状元则多达58人,占了全国状元的一半以上。
这是部分名人,考取进士就可以到朝廷做大官。
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其目的是维持公平公正的选才制度,但在考试中存在各种舞弊现象,为此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博物馆中也例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苏州人。16岁参加秀才考试,名列榜首。29岁在南京贡院参加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年在北京参加会试,因涉嫌徐经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和我们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城南,指的是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东起东水关淮青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
有一种夜色叫华灯璀璨,有一种美叫信步闲游,一座桥是一场视觉盛宴,桥下人,看桥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桥上人,看船只穿梭目不暇接,漫步来去,你就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曾因贡院和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莺歌燕舞和朗朗书声不过一墙之隔,而今,夫子庙依然人声鼎沸,只是它记录的那段时光已经过去了很远很远。
夫子庙作为南京标志性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的代表,毋庸置疑是南京必玩榜之一,本地人也经常会来转转打个卡,“秦淮八绝”这里就占了快一半,随便坐在哪个馆子点上一份尝尝特色,都是不错的选择。
夫子庙商业街很长很长,大部分都是吃的,还有当地特色,花一两个小时都不一定逛的完。
秦淮河~是长江支流在南京城内的一段被称为“十里秦淮”,也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南京文化的起源,历朝历代都是游历江南必去的繁华之地,历史更迭,不变的是秦淮河畔的旖旎风光。
几座画舫伴着月色泊在岸边,铺张着复古的优美。举目,皆是青砖黛瓦的岸上人家。俯首凝视波痕,道道水纹勾断一帘幽梦,在粼粼碎影中,极力拼凑水月镜花。水流脉脉,画舫来去,一切,不过是秦淮人家窗前,淡去的风景。
夜幕降临,暖黄色的灯盏亮起,这是秦淮河最美的时分,游船码头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河对岸的露台上,我站在岸边看着船只来来往往,画舫上的点点灯影,仿佛给秦淮河笼上了一层朦胧的烟霭,而画舫驶过泛起的阵阵涟漪,似乎让这风光又旖旎了一寸。
秦淮河两岸自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如今的秦淮河风光带因其众多景点和繁华的商贸购物特色,已经成为众多游客来南京的首选之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夜晚的秦淮河水静静的流淌着,两岸一片灯火辉煌,树下灯光或绿或白,远远望去,城墙巍峨、树影憧憧。坐着画舫在河里慢慢飘荡着,颇有旧时才子佳人,船前夜话的浪漫。
从文德桥跨过秦淮河,就可以到达乌衣巷了。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历史悠久。据志书记载,其名源于三国时期,当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至今在巷内还遗有古“乌衣井”一口。
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而流传千古。“王谢古居”陈列馆内保存的珍贵文物,典雅的建筑,精致的陈列和许多艺术名家诗文楹联,构成了“六朝古都”南京又一处文化与旅游精品景点。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王导作为东晋开国元勋,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传世,却是南京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长达103年的东晋王朝,这在短命王朝见多的南京建都史上是最长的。20年后,王导唱罢谢安登台,受命于危难之时,做得比王导还要出彩,于是与王氏大族地位相当的谢氏家族崛起,成为东晋乃至其后的南朝最为显赫的两大家族。
王导、谢安家族涌现了如王羲之、王献之、王殉、谢眺、谢惠连、谢灵运等文化巨人,给予中国文化、艺术以极其深远的影响,因而,乌衣巷内的王、谢故居一直受到后人的尊敬。
王谢故居纪念馆就位于翻修后的白墙黛瓦内。多数人则是因为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慕名前来。院中有一处“曲水流觞”,让游人对当年生活在这里的贵族雅士生活产生无限幻想。
南京夫子庙,有庙市街景合一特色的古建筑群,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这里既是历史文物建筑,又是反映南京风土人情、弘扬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在这里,春有金陵灯会;夏有民俗文化庙会和“秦淮之夏”纳凉晚会;秋有美食节、文化节、祭孔活动和菊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