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论撷英】1920 吴庚鑫《国语文典》
著者:
吴庚鑫,又名吴耕莘(生卒年代不详) 民国时期全国私人办社会文化教育的先行者。
1917年,江都县吴庚鑫于1917年在砖桥镇创设了一所私立通俗教育馆,经费自筹,报经江苏省教育厅备案。
1925年出版《山西自治行政实察记》。
1943年担任南京育才中学校长,并增设高中。
目录:
fenglong88按:这本书是中国关于白话文语法和标点比较早的专注。这本书对于我个人来说跟重要的是,这本书“绪言”里谈到的“什么是白话文”的内容,录于下面,以供参详。
什么叫白话文
我们把日常起居所说的普通话,用文法组织起来,写在纸上;这便叫“白话文”。
有人以为白话文和文言文是相对的;要实做一个白话文,必定要把乡愚村妪所说的话写出,才能算是名称其实。而且既然是白话文,那么文言文里边的字,如:代名词的“其”字,“彼”字,……;连词的“而”字,“则”字,“或”字,……;是绝对不能通用的。又有人说白话文是跟随国语出世的;国语要统一,白话文就不能各省说各省的话各县说各县的话;必须要用北京一带语言,才能够通行无阻呢。
我看这两种论调,都觉“振振有词”,“理由十足”但嫌有点“胶柱鼓瑟”“泥而不通”的。我要解释这两句换,先把白话文的定义,再明白说一句,就是“政界的普通交际语”和“教育界的普通讲学语”,在我们嘴里说出来,便是“国语”;合着文法写出来,便是“白话文”。
白话文的定义既然是这样;那么乡愚村妪的土语方言,是一定要屏诸门外不烦多解的了。至于不用文言文的字面一层,那也不对。要晓得“文言”“白话”,当初并没与划过此疆彼界;哪类字是文言,哪类字是白话,教我们怎样的分法呢?我看只要嘴里说出来人家能懂,自然是可以通用的。而且顾虑一多,力避文语,那白话文做出来,难免“辞不达意”;这又何必以“不食为廉”“徒遭苦饿”呢?
论到用北京话做白话文一层,那也不必拘泥。因为现在的国语,是用黄河流域下游一点通行语言做标准的,只可说大同,不能无小异;所谓“政界教育界普通交际讲学语”,也就是这样的话;不必施用那确切的准绳来限制人,缚束人,反致收个“曲高和寡”的效果。
我还有一句话不能不说:有一班不真通的迂腐,痛骂白话文,说是“文章没有做得好,教他做白话文,如何能够通顺呢?”这句话真可笑极了,在他的一孔之见,只知道“四子”而外便没有书,“八股”而外便没有文;自以为是“十载寒窗”“三更灯火”才会做几句可意会不可能言传的文字;你们芸芸众生要文字好,必须走他们从前绕道的旧路,才能升堂入室。却不知道现在津浦铁路开车以后,苏直交通,一日可达;他却仍然要人绕越海道,枉费时日,谁能依从他呢?谁不目笑他呢?其实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死工,不知道活法;还要说白话文随口乱道,无法无章;哪晓得白话文的“结构章法”,都有一定的规则;“教学揣摩”,都有一定的方法;“遣词造句”,又有许多文法书供人研究,供人参考。那么现在青年学文怕不同于坐津浦车,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白话文的价值,怕不驾乎文言文之上,有“取而代之”的趋势呢?
我所以顺着潮流编一部“白话文典”;却先做一篇“什么叫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