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世界的'一小步':二战德国迫击炮,日军掷弹筒的祖宗也在这

在之前的文章里,小编有介绍苏联红军中大量装备的几种迫击炮。

链接如下:

急眼了玩具厂也能造!1941年苏军最困难的时候靠的就是这种炮

在那边文章里有提到一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是迫击炮的第二大使用国。除了苏联以外,其他国家的生产数目加起来也没有德国多。

德军之所以重视迫击炮,也是和德国军队在一战中发明的'风暴突击队(Stormtroop )'战术有关。

这个战术是指利用装备强大火力的特殊精锐部队进行高密集的小规模突击。

风暴突击队

这种突击部队会利用自己精悍的装备,以最大速度向前突击,并迅速扩大突破点,把抵抗地域的守军分隔和孤立起来。

突击部队会尽一切可能突入敌人防线后方,而普通的步兵则会在之后加入战斗,肃清残敌并前来支援和巩固战果。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部队在作战中要承担巨大的压力。

攻陷敌人体系完备的防线已经很难了,突击队还要在一战中常有的通讯不畅的情况下,挺住围攻,守住阵地并坚持到援军到达。

在步话机没有普及的时代,前线部队是没办法呼叫炮击的。

如果想要一点火力支援,机枪也好大炮也好都得自己携带。

于是迫击炮和'掷弹筒'就成了德军突击连的标配。

Granatwerfer 16轻型射雷器、75.8毫米战壕迫击炮、91.5毫米战壕迫击炮也是这类突击队的基本装备。

Granatwerfer 16轻型射雷器

75.8mm战壕迫击炮

这些武器不但能端掉敌人的机枪碉堡,甚至在三百到五百米的射程范围内,对英军引以为傲的坦克都造成了重大威胁。

'……那些装甲已经被打穿的坦克着了火,似乎无论是英国坦克的侧装甲还是炮塔装甲都没有得到加强……在500米的距离上,射击精度非常好,在这个距离里,坦克肯定会被消灭。在稍远的距离,即500~800米的距离上,轻型堑壕迫击炮的火力仍然非常有效,结果,坦克不得不调头逃跑……'

一战时期 德国第192步兵师的作战日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战败。

《凡尔赛条约》把德国国防军限定为一支十万人的小型军队,而且还对火炮\坦克甚至机枪,从口径到重量都做出了种种苛刻的限制。

在魏玛共和国时代和纳粹党上台重整军备的前期,德国领导人在尽可能增强德国军队的实力的同时,又不敢把动静闹得太大。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军军旗

而迫击炮作为一种支援性的、射程很近(在当时来看)基层配属的武器,基本上不出风头。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军军官们

于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大部分时间里,提高步兵基层部队中伴随火炮的比例,是魏玛'十万国防军'的总建军方针之一。

在1933年纳粹掌权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方针也被继承了下去。

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在纳粹上台,德国最初试图重整军备的那些年里,英法等国的陆军极为强大,如果扩军太猛,引起他们的警觉的话,当时的德国根本无力抵抗。

要知道小胡子元首重新武装德国是一种冒险行为。

只要一步走错,战争随时爆发。

英法比等国完全可以指责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对纳粹德国进行早期武装干涉。

所以至少明面上,在德国准备好征服整个欧洲之前,条约还是必须得最低限度的尊重。

2. 德国军队的规模迅速扩大,第一次扩军就由7个师扩张到23个师。

可德国军事工业当时还没有做好准备,难以满足以惊人速度膨胀的军队对重型火炮之类装备的需要,更不要说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德国新式坦克了。

炮兵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即使是这些东西装备到位,那么培训炮兵、装甲兵在内的各种技术兵种也是一件急不得的事。

相比之下迫击炮制造非常简单,能够迅速大量装备部队。

其实用方法也简单易懂,步兵只需要接受短暂培训就可以使用。

大量装备部队之后,就会迅速成为即战力。

下面就介绍两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迫击炮:

——————————

50毫米Granatwerfer 36连排级迫击炮

50毫米Granatwerfer 36连排级迫击炮

1920~1926任国防军总司令的冯·西克特将军等人用心良苦的努力下,德国国防军的最精华的部分得以妥善留存。

冯·西克特,德国国防军之父

但《凡尔赛和约》还是在方方面面影响了德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在许多陆、海军各个领域技术创新上趋于保守。

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大扩军之中,面对军方提出的连排级小口径迫击炮要求,德国工程师们拿出的却仍是一个一战风格的射雷器。

这种东西的原理基本就是迫击炮,但是外形上实在是一战味儿太浓。

把底座简化掉的话,基本就是日军的掷弹筒。

掷弹筒在日本步兵战术中地位十分重要,在抗战中让中国军队吃了大亏

旧日本在军事方面非常崇拜德国,特别是一战和一战之前的普鲁士,所以借鉴一下武器也一点不奇怪。

其他国家的迫击炮已经普遍使用的两脚式腿架、缓冲机和轻便座钣等设计,看起来就像是我们今天熟悉的那个样子。

而Granatwerfer 36仍然是一战时期Granatwerfer 16轻型射雷器的那个样子。

Granatwerfer 16轻型射雷器

只是因为口径增加,威力和射程有所提高罢了。

Granatwerfer 36

该炮全重14公斤,身管长465毫米,弹丸炮口初速75米/秒,射程只有区区520米。

尽管射程太近,缺点明显。但在当时也没什么好的替代品,于是Granatwerfer 36开始大量投产并装备基层部队。

50毫米Granatwerfer 36迫击炮造价400帝国马克,1939-1943年间共生产了25842门,配用的50毫米弹药共生产了22112000发。

1939年的每个德国步兵连的3个步兵排中,每个排都有一个3人制50毫米Granatwerfer 36迫击炮班。

上图:Granatwerfer 36的炮弹 下图:可由89式掷弹筒发射的日本91式手榴弹

在射程范围内这种武器的精度相当不错,可是结构复杂且配件过于娇贵。

它所配的光学瞄准镜的说明书有这样的记述:

'本瞄准镜是精密器材,不可随意拆卸以影响精度。若遇到损坏,请送专门工厂修理,使用后后须保持清洁,不可受潮,以免光轴仪生霉……'

由于显而易见的缺点,Granatwerfer 36在战争爆发后逐渐淘汰出一线部队,转交给各占领区的守备部队使用。

80毫米Granatwerfer 34营连级迫击炮

从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一直到战争结束为止。

80毫米Granatwerfer 34营连级迫击炮都是德军步兵最为倚重的基本火力支援武器。

战争爆发前,莱茵金属公司已经生产了4624门Granatwerfer 34营连级迫击炮,每门造价810帝国马克。

80毫米Granatwerfer 34的炮弹

战争结束为止Granatwerfer 34的产量为21630门,成为有史以来德国产量最高的火炮之一。

但是,这迫击炮的'雅利安'味儿却不怎么正。

Granatwerfer 34实际上是完全仿造的法国81.4毫米'斯托克-布兰特'迫击炮,仅仅由莱茵金属和蔡斯光学合作做了些瞄具方面的改造。

Granatwerfer 34的口径根本不是80毫米,和原版一模一样的81.4毫米。

德国人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为了掩盖Granatwerfer 34的真实技术来源,硬是把口径叫做80毫米,想要撇清关系。

除此之外,为了弥补在各个装甲师\装甲掷弹兵师之中自行火炮数量不足的问题。

德国人把Granatwerfer 34迫击炮安装在Sd.Kfz.250/251半履带车上,制造出了80毫米Sd.Kfz.251/2自行迫击炮。

——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求关注点赞转发,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