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讲义》第四讲 对仗(上)
主讲人: 林志雄
.
.
对仗,也就是对偶。在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
一、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
(一)、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同类中的字词就算是词性相同,邻类中的字词就算词性相近,都可用作对仗。
词大体可分为下列的十三类:
1、名词类: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 · ··
名词类所属的字词很多,所以,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类。
(1)、天文(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6)、器用 (7)、植物(8)、动物 (9)、人伦(10)、人事(11)、形体(12)、文体(13)、饮食(14)、干支。其中,干支类自成一类,一般不与别类相对。
2、专有名词类: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自成一类。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如:“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 ··
3、方位词类:表示方位的一些字词,自成一类。
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
4、数词类:表示数目的一些字词,自成一类
如:“七八个星天外,二三点雨山前。”
·· ··
5、代词类:
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 ·
6、形容词类:
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
7、颜色词类:表示颜色的一些字词,自成一类。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8、动词类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 ·
有时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也被看作同类。
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 ·
9、副词类:从虚词类分出,自成一类。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10、虚词类:主要包括连词、介词。
如:“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 ·
11、连用字类:经常连在一起用的两个字为连用字,为同义和反义的两种。
同义的连用字,如:“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 ··
反义的连用字,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
同义的连用词字和反义的连用字,也可形成对仗。
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
12、连绵字类:连绵字与连用字不同,连用字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而连绵字是一个双音词。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字、动词连绵字。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如:“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
再如:“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 ··
“田园廖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 ··
13、重迭字类: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
(二)、在两句相对时,除了要求词性相同或相近外,还要求相同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
如: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是相同的。“疏”对“暗”,定语对定语,“影”对“香”,主语对主语,“横斜”对“浮动”,谓语对谓语,“水清浅”对“月黄昏”,补语对补语。又都存在着省略和倒装,原应是“在清浅的水面上”和“在黄昏的月色中”。不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的所在位置也相同。
对仗的两条基本要求,以前一条为主。只注意词性相同或相近,而不管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与否,这样的对仗也是不少的。
二、诗词对仗的讲究
1、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并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一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越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
2、宽对
名词不同类而相对,叫做宽对。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词字,等等。
稍微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例如:
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借对
利用一些词的多义性,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实际是借用乙义与另一词成为工对,这叫借对。
借对又有借义和借音之分。
(1)、借义: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借音:如:“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上联一句,下联一句,各自独立的。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上下联合成一句,上联不能独立成句的,叫作流水对。它在形式上是对仗,在意思上前后连贯,次序不宜颠倒,后句的意思是前句的延伸。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
.来自: 临泉书屋 >《xueshi學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