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车横行市场的后遗症,三轮车品质谁来保证?

商情,专注行业23年

"

价格战后遗症,质量问题凸显

"
来自终端市场反馈,价格涨上了,用料是不是也应该讲究一下了。之前价格战的结果:一是市场销量增长,据说某一线品牌的特价车比例占到50%;另一方面,质量投诉增多,链条薄如纸,雨披、大撑、靠背、脚踏皮能省的都省了;灯泡、轮胎用杂牌;控制器、电机、充电器、座桶用多个品牌多种档次。
从三轮车增速放缓开始,价格战就开始真正显现它的杀伤力,“战斗车”、“特价车”和“以旧换新”开始横行市场。进入9月,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三轮车和电动车市场逐渐回暖,下半年的三轮车市场销量一度看涨!但是经销商却表示心累,因为伴随着市场回暖的,是各品牌的价格越来越低,价格战再一次拉开帷幕。看似热闹的三轮车行业,危机正在一步步逼近。
价格战下来,三轮车的平均利润空间下降了千元以上,生产企业数量淘汰过半,经销商数量锐减,以前那种几乎每个县城都有的“电动车一条街”大部分都剩下半条街了。
多年来,原先依靠价格销售的品牌,现如今还停留在价格战上的思维模式,导致三轮车的销量不增反减。只有把产品独特的舒适度、载重性能、安全优势等逐步提升,才能稳坐电动车市场的制高点。
一极是实力型企业的“高端”阵营,通过超乎寻常的品牌推广支出提升自身附加值,拉升产品利润空间,只要操作得当资金链健康,有很大的机会在日后取得丰厚的回报,从而占据国内三轮车市场大部分的份额,这个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另一极则是其他众多的“低价”军团,里面包括了三轮车行业众多的中小型生产企业,这也是厮杀最为严重、竞争最为惨烈的一极,他们没有可以肆意挥霍的资金后盾、没有超过他人的产品研发能力、没有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价格战是这些企业最常用的兵器。

如果企业长期搞低价销售,利润就会减少,研发、营销、管理等领域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没有更多精力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进行技术迭代和产品研发。这样又会进一步加深同质化,只能继续以价格战来拉动销售,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价格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轻易碰不到!其实不用做到样样都好,只要在某一点上下功夫,比如车架、比如减震,在某一项上做到极致,就容易打开销路!说到底三轮车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本期编辑:Susu

热文推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