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游学班-泉州站 将在哪些地方现场教学(一)

主办单位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

古建修复师新职业技能项目培训考试管理中心

园林古建营造工艺师新职业技能项目培训考试管理中心

协办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

时间地点

时间:2020年9月13日—19日(13日全天报到)

报到地点:福建·泉州(具体地点待定)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间各有补间铺作两朵,尽间仅一朵。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7级木塔,初名“无量寿塔”。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 “仁寿塔”。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遭火灾,淳熙年间(1174-1189年)改建为砖塔。绍定元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于嘉熙元年(1237年)完工,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五层八面,每面石门两侧或佛龛左右均有一精美石雕。它们或罗汉、或武士、或金刚、或天王,姿态各异,神情有别。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石雕工艺比东塔简朴,各层门、龛两旁有雕像80尊,形态各异,线条粗犷,服饰单纯(大多为僧衣),其中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须弥座束腰部分石刻都是花草禽兽之类。

在西塔第四层东北壁,有一尊猴行者雕像,西塔上的这个猴行者是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里的猴王,叫哈努曼。而泉州西塔猴王哈努曼的雕像成于南宋,远远早于明代《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所以说中国的孙悟空受印度的猴王哈努曼的影响而成,吸收了印度神话的传说,且最早出现在泉州。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1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

镇国塔须弥座八面四十幅图像,绝大多数是佛传故事,均有题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