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汉朝男子被匈奴俘虏后,就要强迫和匈奴女子通婚

我国古代对外战争,大都是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力异常强大,而匈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既然是战争,那就有伤亡,也有别俘虏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如果被俘虏,那下场应该很惨的,遭受非人的虐待,说不定啥时候小命就丢了。

可是汉人被匈奴俘虏,匈奴贵族不但不会虐待、杀害这些汉人俘虏,还会强迫这些汉人和匈奴女子结婚,也就是将匈奴女人“送给”这些被俘虏的汉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这要从匈奴民族的起源说起

匈奴,大约公元前3世纪时,逐渐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依据《史记》记载,匈奴的祖先是夏朝贵族。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被商灭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走,来到北方。夏后履癸的这支后裔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逐渐形成新的民族匈奴。因此,匈奴王族其实是中原地区夏朝后裔。这从匈奴单于历年秋季祭祀龙神的习俗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祭祀图腾为黑龙。

因此,匈奴王族的祖先是夏朝后裔,自然对中原地区的汉族并不排斥,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匈奴的女人们并不反感汉人,也乐于嫁给汉人,即使还是俘虏,也不嫌弃,两人结婚,自然就是一家人了。

其二,匈奴属于游牧民族,男人死亡率高,所以造成了女多男少的问题。

中原地带,主要是农耕社会,男人们只需要种地,就可以生活了。而匈奴属于游牧民族,平时需要放牧,打猎,才能够生存。因此,匈奴男子长期在外打猎,和野兽作斗争,伤亡率比汉族男子大多了。游牧民族本来人口就少,而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汉族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加大了伤亡。种种原因,造成了匈奴女多男少的问题。如果匈奴擒获汉族男子,很可能将其当作宝贝,解决自身部落的大龄女子婚姻。有人说,这些被俘虏的汉族男子,真的能一心一意留在匈奴部落吗?

人心是会变的,试想,如果汉王朝听说被俘虏的士兵,在匈奴部落,有吃有喝,还有女人,孩子,自然就会认为这个人已经背叛了汉朝,彻底投靠了匈奴。这时,朝廷对待这些“叛变”之人的家眷,轻则流放,重则灭三族(如李陵)。而这些被俘虏的男子们,在听说自己的家人们被无端被杀后,就会断了回归中原的念想,死心塌地地呆在匈奴部落。

这些汉族男子在匈奴,即使再过多少年,他们都是外来人,不算匈奴当地人,可是他们的子女们就算半个匈奴人了,起码有一半的匈奴血统。如果再过几代,那么这些汉族男子的后代估计连汉语都不会说了,生活习惯彻底匈奴化,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

其三,匈奴为了将汉族俘虏收为己用,这才使出“美人计”。

“英雄难过美人关”,吴王夫差栽在西施的手上,商纣王栽在妲己的手上,演义中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栽在貂蝉的手上。匈奴对于被擒获的汉族男子,也使出了屡试不爽的美人计。他们不惜“送给”汉族俘虏们本民族的女人们,想要感化这些汉族男子,收服他们,反过来对付汉王朝。匈奴每收降一个汉族男子,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如匈奴可以了解汉王朝的国力、军事部署、对外政策,还可以向这些汉族男子学习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

令匈奴失望的是,汉族男子太有气节了,不是荣华富贵、美色所能左右的。如苏武出使匈奴,困在匈奴十几年,娶了一个匈奴妻子,并有了儿子,名字叫苏通国,可是苏武还是心系大汉,放弃自己的匈奴妻子,回到汉朝,成为英雄人物。

还有一个例子,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时途径河西走廊地区,不幸被匈奴骑兵擒获。匈奴王族高度重视,想要收降张骞,于是“送给”他一个匈奴妻子。可是张骞在匈奴地区生活长达十余年后,仍然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自己的匈奴妻子,成功到达大月氏,后返回中原。(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结语:

匈奴在俘虏汉族男子后,不但没有轻视他们,还将自己族内女子嫁给他们,与其通婚。匈奴王族来源于夏朝后裔,对中原文化向往,还想通过通婚,收服汉族男子,增加自己部落人口。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这些熟悉汉王朝的男子,打探军情,做到知己知彼。可惜的是,大多数汉族男子都不是“给个”老婆就可以收买的,李陵另有苦衷,是个例外,本文暂不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