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应小南海:故此地最吉祥
欲往灵泉寺,必先小南海。这是因为灵泉寺远在宝山山涧,远离尘嚣,自助包车前往必先乘乡村中巴到达善应镇才能再做计较。而乡村中巴的终点站,沿洹河步行过十几米,崖边即是善应小南海石窟。
小南海石窟临洹水而居,面前便是烟波浩渺的小南海水库。石窟先仅存三窟,其中中窟不仅是小南海诸窟,更是灵泉寺诸窟中最为精美的一窟,百看不厌。综合资料,将三窟概况简述下:
西窟,坐东朝西,平面呈方形,调研报告显示此窟进深1.76米,面阔1.36米,高1.76米。窟内正中雕释迦牟尼佛一尊,结跏跌坐于长方形台座,左右为胁侍菩萨二像,两侧壁各镌刻菩萨三立像。门作拱券状,门楣上雕有滚龙两条,中间有一莲花。门两旁各雕刻有一守门人,守门人之上各有一倒立的裸体虎头人神强梁,组成火焰拱门。 “强梁者不得其死”。意指强劲有力、勇武,也指勇武有力的人、健儿。 西窟外门左侧大面积的摩崖壁面上, 用减地法浅浮雕排列整齐的供养人像一组共刻人像八十尊。布局严谨, 刻工精湛细腻。
中窟,坐北向南, 窟前原有木构建筑, 现已损毁殆尽。然窟保存较好, 雕刻尤为精美, 为小南海三窟中的杰作。据河南省考古所的调查测绘数据显示, 中窟进深1.34米,面阔1.19米,高1.78米。平面呈方形,面积约1.6平方米。 窟门额饰形象生动的二青龙,间有火焰宝珠,下为两只金翅鸟。门洞两旁对称地刻有天王浮雕,威武雄壮。窟门额上镌“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云:
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窟,髣像真容。至六年,“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方欲刊记金言,光流末季。但运感将移。暨乾明元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依准观洁,遂镂石板经传之。
从上述石刻题记和经文可知此石窟是灵山寺的方法师, 在北齐天保元年为著名高僧稠禅师开凿的。其后依次刻华严经偈赞和大涅槃经圣行品。 《华严偈赞》云:
“卢舍那佛慧无寻,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室,最故此地最吉祥”
据此推测正壁主尊当为卢舍那佛,本尊左侧浮雕僧稠供养像和榜题,左右坛基上各造一佛二菩萨圆雕立像,均立于覆莲座上,佛与菩萨之间浮雕刻有弟子像。两壁主尊风蚀严重,似着褒衣博带佛衣,胸前带结不清。东壁本尊上方线刻坐佛及众沙门,题“弥勒为众说法”,两壁主尊上方线刻树木、高山、莲台等,榜题“九品往生” 。此窟摩崖题刻石板经,乃标准的北齐书体,苍劲浑重,委婉秀丽,书法价值极高。
东窟位于中窟以东50米处的洹水北岸崖上,窟残损严重。报告显示其进深和面阔均为1.29米,高1.6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积为1.66平方米。正面中间雕琢释迦佛1尊,左右刻二胁侍菩萨,两侧壁各雕3尊菩萨。 窟外西侧壁面上, 镌刻一组由佛、弟子、建筑物及菩提树等组成的石刻浮雕图案。
遍览小南海诸窟,虽小且残毁严重,却仍透出精妙无比的华丽。这显示出此窟绝不是一般人,一般寺院所拥有的。尤其是中窟多处僧稠禅师的题铭,更将一代高僧行迹展现在世人面前。与筹禅师有关的佛教遗存小南海是非常重要的一处,此外磁县发现 “故齐稠禅大师隐迹” 的题记,余尚未前去探访,只闻网上只言片语。然而相距不远的新乡卫辉香泉寺,还存有稠禅师石塔,已是大师后人所建的纪念物,为唐代石塔,甚为精美。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载:“北齐禅师首称僧稠……稠于嵩岳、怀州、邺城各地弘道,练众千百。魏孝武帝为立禅室,齐文宣帝躬身郊迎,礼貌优渥……稠之影响当甚大。”任继愈、杜继文《佛教史》称:“僧稠在北魏,特别是北齐,势力薰天。” 足见稠禅师的影响力之大。
余先后三次来小南海,观烟波浩渺之湖,登堂入室,在中窟内冥想,觅得拓本于寓所,顿感此地果真无上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