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及战国七雄

  • 春秋末年混战

话说春秋五霸主死后,各国又开始了混战,接着,吴国和越国两国分别在江浙等地崛起。

春秋末年地图

当时晋楚战争打得火热,晋国于是就拉拢了吴国,楚国见状,也拉拢了越国。吴王就找了两人来帮忙。那两人分别叫伍子胥和孙武。

先说伍子胥,他原是楚国人,父亲兄长被楚平王冤杀,他侥幸逃到了吴国。吴国的国王极赏识他,于是提拔了他。而孙武从齐国跑到了吴国,要为吴王效力。吴王阖闾有了这两人,马上走上了人生巅峰。

公元前506年,晋吴联军攻破楚国都城,伍子胥把已经死了的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打了三百下,这件事叫做“伍子胥鞭尸楚平王”。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

楚国在春秋末年这段时期再也没有北上讨伐过他国家了。

而吴王阖闾亲征越军的时候,被暗箭击伤致死,吴后王夫差即位。夫差苦勤练兵长达三年后,南下进攻越国。越王勾践投降,越国灭亡。

勾践在夫差那儿很乖,夫差于是放了越王。勾践让越国忠臣散布谣言,使吴后王杀掉了伍子胥。吴后王变得荒废无能,越军几次征伐爱打仗的吴军,结果吴军被彻底击败,吴后王被抓到了越国,被杀了。越吴之战结束,这场战争以吴国战败、都城被越军攻陷灭亡告终。

而其他地方打来打去也只剩下楚、秦、晋、周、燕、宋、齐、鲁八个诸侯国了。晋国在连年的战争中国力逐渐衰弱,后来被大臣韩、赵、魏钻了空子,把智姓(晋)家族灭掉了,建立了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最大的意义就是,它标志着春秋的结束,战国的开始。

  • 战国七雄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战国的成员:

CASE1:韩国

国力特别差,没钱,只要有大佬强国一出兵就肯定会死,因为只有那么点地盘。

CASE2:赵国

跟韩国差不多的国力。

CASE3:魏国

开始时与韩赵情况差不多,但是魏国后来出现了一个很厉害的人,叫李俚。

CASE4:宋国(齐灭)

这货不但弱,还去招惹强国。结果齐国大怒,直接把宋国给灭掉了,可是宋国一被灭,齐国就出了一件大事……

CASE5:鲁国(楚灭)

这个国家,从前(公元前551年)出了一个大人物,虽然被封为大官,但鲁君却很少听他的,结果那个大人物死后不久,楚国就发兵北上灭掉了鲁国。

那个大人物的名字,叫孔子。

CASE6:周国

这就不用说了吧,东周王国。

CASE7:燕国

七国里最差的国家,比三晋还差,都城在蓟(北京城一带左右)。在战国时期一直与赵国争夺城池,败少胜多。

CASE8:秦国

虽然秦穆公称了霸,但是由于继承人太菜,秦国又开始衰败,直到……

CASE9:楚国

南方出现的巨大强国,早在平王东迁的时候就出现了。曾经楚晋之战晋吴大胜的事使楚军由强转弱,但是它也出现了一个大人物……

CASE10:齐国

宋国被灭掉之前,姜氏齐(春,战初)国也逐渐衰败,手下弟子田氏家族灭掉姜氏家族,理应把国号改掉(把姜氏灭掉后齐皇室不再姓姜,所以国号就得改),可是田齐开国国君没有改国号,所以齐国没有灭亡。

以上十个国家中的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秦国,史称“战国七雄”,我们继续说下去吧。

战国七雄

魏国眼中的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事件过后,魏国出了个忠君,叫魏斯。他重用了忠臣李俚,没错,就是刚才讲的那个李俚!他是法家人,主张变法。他创作出《法经》这本书,推行了种种严肃的政策,魏军实力的确提升了不少。再加上魏斯又是忠君,所以魏国号称“中原第一军事强国”。

李俚变法

公元前410年左右,魏军大举进攻中山国,彻底灭了该国,然后魏军又占领秦国五座城池。公元前396年,魏文侯魏斯去世,儿魏击即位。这个人没啥好说的,倒是有个重要的人物,叫公孙鞅。他本是一个卫国贵族,后来去了魏国当了一个小官。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赢渠梁为了让各国把秦国视为正统,招募法家人变法。在此之前,齐韩等国已经开始变法了。

欲知各国变法后对战国局势有什么影响,请听“小学生乐说历史”下回分解,欢迎转发,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