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娘家

娘          家(散文)

·马腾驰

我第一次看到《铜川矿工报》,是198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

那年秋天,雨水特别多,淅淅沥沥的秋雨一直下个不停。刚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矿的我们,住在父亲教书的矿第一中学。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认识的人,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百无聊赖的我,走进了矿一中阅览室,想去那里看看报纸,翻翻杂志。

阅览室的桌子上,我意外地看到一张四开小报:《铜川矿工报》。我一惊,铜川矿务局还有自己的报纸?把那张报纸,从一版到四版,旮旯缝缝,我都细细地读了。看完报纸,我抄下了报社地址,我也要给自己局里的报纸投稿。那时,爱好文学的我,已在《法制周报》《电影故事》与《青年时代》发表了几篇小文章。

在《铜川矿工报》上,我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一个新闻稿,说的是矿劳动服务公司经理马同才救助车祸受伤者的事。从那以后,除过新闻,我给报纸也投杂文、散文与小说的稿子。

很快,我一篇篇的新闻稿子与文学作品就在《矿工报》上发了出来。当时,我在矿劳动服务公司办公室工作,发新闻稿,也是我搞文秘,搞宣传工作的一个职责。除过新闻,《矿工报》发我最多的是杂文稿子,有时,一天的报纸,一版和三版都登有我的杂文。

每发了文章,我都要把底稿和发表了的文章比对一下,看文章哪里被删改了?编辑为什么要这样删改?这样删改的好处在哪里?通过比对,对初学写作的我帮助很大。我一边努力写作着,一边学习着鲁迅等大家的经典杂文。边写边学,我的杂文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升。在《矿工报》连续发表杂文,大大地鼓舞了我的士气,我暂时放下其它文学体裁的写作,专注于杂文的写作,《中国煤炭报》与《陕西日报》等报刊,也发表了我不少的杂文。

因为能写一点小文章,1986年初,《铜川矿工报》社社长李祥云来到焦坪矿,和矿上领导商量,要将我调入报社。很快,我就到了报社。

平时投稿,编辑老师编发后见报了,只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本人并不熟悉。到了报社,一下子全见到了他们,并和他们以后要在一起工作了,很是激动。社长李祥云、副社长周维铭,一版编辑王继明老师、二版编辑陈平老师、三版编辑刘俊华老师、四版编辑是《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老师、报社美编是马仲麟老师,还有办公室的曹祥棣老师。他们每个人,我都尊敬了他们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报社,我熟悉了报纸的编辑流程。看到了从社长、编辑到印刷厂工人们的辛苦付出。知道了看似简单的一张报纸,从编稿、审稿、划版、拣字工人拣字、打清样、三校,一直到最后的印刷与发行,道道工序,一样也马虎不得。

我和三版编辑刘俊华老师,住在矿务局招待所的同一个房间里。在我到报社之前,我很多的杂文,都是他在三报编发出来的。常常夜里两点多了,他还爬在桌前改着稿子。他和报社其他编辑老师们专业、专注、认真负责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报社工作近两年,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期间,我也写出了不少的作品。

李祥云社长出版有《太阳城之恋》等诗集,是著名的诗人,他和路遥老师是多年要好的朋友。那时,路遥老师常来报社,通过李社长,我得以和路遥老师相识相交,并多次聆听他的教诲。路遥老师为我的题词“勤奋——题马腾驰同志”,给了我不敢停歇,不断奋斗下去的动力!“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我从更深层次上明白了路遥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在《矿工报》社,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结识了许多文学创作的前辈与大家,使我受益多多,受益终生。

1987年底,我离开《矿工报》到了铜川铝厂。临走时报社开了欢送会,会上,给我送了两个精装的大笔记本。马仲麟老师代表报社,在日记本上用毛笔给我写了鼓励的话语,还加盖了报社的公章。舍不得用这两个笔记本,直到现在,我把它们还完好地保存在我的书柜里。

离开报社时间不长,我第一次从北关铝厂回报社,在楼道里碰见周维铭副社长。他1亲切地说,哟,小马回娘家来啦!快给办公室走,自己给自己倒水!后来每次回去,肯定不是约定的,报社不管是哪位老师和我打招呼,他们都会说,小马回娘家来了!这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情意满满的话,让我很是感动!

回娘家来了,多么生动,多么亲切的字眼,五个字里有太多的真情,有太多的美好意味!是呀,我从报社走出去了,报社就是我的“娘家”,那其中有了“血缘关系”的纽带坚固牢实,不会因为了时势变迁而淡化削弱!

出嫁的女儿,有了难处,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娘家。离开《矿工报》社的我,有了难处,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也是报社。到了铜川铝厂,要筹办《铜川铝厂报》,稿件采编对我来说不是问题,这报纸划版,我却从未接触过。那时还没有电脑,稿子编好后要计算字数,在划版纸上,要用尺子手工编排划版,这一下难住了我!怎么办?回娘家——回《矿工报》!

美编马仲麟老师,手把手教我怎么样划版样,如何处理报纸头条、报眼与每一版报心的位置。他告诉我,稿件如何归类,怎么样划版样印出来的报纸才漂亮。临走,他给我拿了一沓版样纸,叮咛我,拿去学着划,有啥问题你随时回来问我。我一边学习琢磨着《矿工报》的版式,一边也看,也借鉴着其它大报的版式。《铜川铝厂报》一诞生,就赢得一片叫好声。厂领导、厂里职工欣喜地说,咱厂也有报纸啦!厂报,还真办得好看呢!

和“娘家”《矿工报》,我一直保持着紧密地联系。1993年春节过后,我离开铜川铝厂,到咸阳一家企业工作,每次回铜川,我都要到《矿工报》去转转,去看望各位老师。在报社,社长李祥云,还有其他老师,都会关切地询问我在咸阳的工作与生活情况。能感觉出来,他们的关切如同家人一般真心实诚,没有丝毫的敷衍与客套,让我心生许多的温暖。

普通人的日子充满着变数,充满着艰辛与不易。

到咸阳的第二年,我就外出搞销售去了,在云南、山东与湖南奔波了五年,其后返回咸阳,还在为生计奔忙着。

我父亲退休于矿务局职工中专,他曾多年任《矿工报》特约评论员。2006年父亲因病去世,父亲去世时只有67岁,让我椎心泣血般地悲痛,多年来,痛苦悲伤的我,难以提起笔来写写自己心目中的父亲。2017年10月25日,我强压心中的悲痛,写出了长篇散文《我的老父亲》。报社的王忙锁先生看到文章后,全篇发在了《矿工报》上。局里的一位老领导看到报纸后,专门去报社,询问我父亲去世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情况,让我很是感动。干部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的铜川矿务局,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啊!

对《铜川矿工报》,我是真爱的,是心存感激,是一往情深的。2017年底,我创作的散文《背馍》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背馍》在网上造成的影响被称为网上的“背馍事件”。怀揣梦想,背馍上学,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被称为了“背馍精神”。

去年年底,收录有《背馍》一文,我的散文集《背馍记》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热切的关注,书的销售势头强劲。前几天,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为我做了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对话<背馍记>》,在节目中,我说,《铜川矿工报》是我文学创作起根发苗的地方,是我的“娘家”,那里有我心存感激的师长与先生。任何时候,我都会记着《铜川矿工报》对我的好!

是“娘家”,就有割舍不开的亲情,就有许许多多的不舍与牵挂,就会有不一定挂在嘴边,却常存内心的感恩之情!

节目中,我说的是我的真心话!

是的,不管何时,我都忘不了你——我的“娘家”我的《铜川矿工报》!

2020年8月3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图书馆收藏。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即将出版。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

(0)

相关推荐

  • 281期/朱文杰作品《我的商家大哥》

    小轩清浅: 笔墨相识,深交四十余载:文采呼应,情深近半世纪(文友言). 感谢文杰老师一篇动人心弦的人物散文,从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商子雍老师,更是分享到了他们之间淳淳的君子之交,让人在当下这 ...

  • 绥宁县一张50年前的珍贵照片 历史的印记,你家有吗?

    时事  热点  新闻   爆料 投稿 广告 爱心 邵阳同城 | 免费招聘求职 一张50年前的"全家福" □黄田 最近翻看家里的相册,一张发黄的50年前的"全家福" ...

  • 两代人的煤矿情

    矿工,工作非常辛苦,虽然现代化矿井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煤矿仍是一个高危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渭北黑腰带上的煤城铜川,经过好几代煤矿人的艰苦打拼与超常奉献,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朽贡献. 上世 ...

  • 读赵东理先生《岁月留痕》1.2心得

    大文豪莫言先生有"一把紫砂壶,二两明前茶,独坐桂树下,思绪到天涯"的佳句. 诚然,闲暇时分,品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或坐于树荫下,或坐于阳台,欣赏文字的魅力,揣摩作家的精巧构思,其 ...

  • 【散文】亦师亦友战友报

                              亦师亦友战友报                              文:郝湛秋       说战友报是老师,是因为我曾是战友报的特约通讯员,并 ...

  • 程双红:白泥日落(长篇小说连载之四)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深圳市晚报共十六个版面,每日刊出 ...

  • 逆行者之歌

    全国疫情动态 数据更新至2020.02.10 20:21 40261 确诊病例 23589 疑似 3444 治愈 909 死亡 钟老再度出奇兵 礼赞医神钟南山院士       作者:刘长利 一杯老酒一 ...

  • 创办《察右中旗报》始末:(五)后记

    本文作者:刘玉昌 创办<察右中旗报>始末:(一)缘起 创办<察右中旗报>始末:(二)创办 创办<察右中旗报>始末:(三)过渡 创办<察右中旗报>始末:( ...

  • 旧作:豪华办公楼记

    本文写于2005年,因故未能发表.时隔8年后,有幸刊于2013年11月26日<杂文报>头版,编辑改标题为<新版<岳阳楼记>>.越一年,2014年12月5日,杂文报社 ...

  • 聞鍾記郵 | 《集邮报》2017版明信片报

    聞鍾記郵(2319)<集邮报>2017版明信片报         最近这两年,<集邮报>社总会在正月初一到来的时候,为读者联谊会的会员们送上惊喜和新春的问候,那就是<集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