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没事经常借钱是好事!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其中有大智慧

你向别人借过钱吗?

有人说,借钱第一没面子,第二要欠人情。

其实真要去借,结果也往往不会乐观的,很有可能吃闭门羹,甚至导致原本相亲相爱的关系破裂。

有时候人情真的很脆弱,钱就是一个最好的试金石。

现在很多人最排斥的“融资”渠道就是找亲朋好友借钱,因为大家都认为:谈钱伤感情!好好的朋友和亲戚,只要一提钱,就崩了!

可是如果你翻看曾国藩家书,你就知道,曾国藩其实是经常借钱的。

曾国藩自认为借钱没什么不好,需要借钱的时候,就要懂得张嘴求人,不要怕难为情。

曾国藩虽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但由于他坚守"居官以不要钱为本"的原则,所以仅凭基本工资很难维持一家老小在京城的开销,

曾国藩会经常借钱,但是他从不向京城“放贷人”那里借钱,大多是借老乡的、同僚的。

后世曾把曾国藩的家书整理成册,里面提及关于曾国藩借钱以及在京生活的窘迫的地方就有好几处。

  •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大约冬初即须借帐,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摘自《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与祖父书》

  • 故遂迁移绳匠胡同,房租每月大钱十千,收拾又须十余千······渠言尚须借银出京,不知信否?摘自《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

  • 男今年过年,除用去会馆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银五十两。摘自《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

  • 孙在京已借银二百两,此地通挪甚易,故不甚窘迫,恐不能顾家耳。摘自《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

曾国藩还从借钱中总结出经验:

一、向他人借钱可以知道谁更信任你

俗话“钱是人心的试金石”,它不仅可以试出亲情,还可以试出友情。

浪淘沙始见金,筛选朋友也需要擦亮眼睛,那些能借钱给你的人,更值得你特别信任;而且当你受人恩惠后,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别人有难时,也要及时帮助他人。

二、向他人借钱可以累积自身信用

为什么向他人借钱反而可以积累自身信用呢?曾国藩的解释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虽然这个世上有很多人喜欢借钱不还,但是我如果能借钱及时还,岂不是可以增加他人信任,积累自身信用。

这就好比刷信用卡,你每个月消费完后,按时还款,则会让自己的信誉额度不断上涨。

所以说,向他人借钱并不羞耻,有借有还,反而能累积自身信用。

三、向他人借钱可以密切来往,积累感情

借了钱就欠人情,人情往来,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密。但是并不认同那些一年到头不和联系、一打电话就找你借钱的亲戚朋友,因为感情需要培养和维护,有感情基础的朋友借钱才能够积累感情。

曾国藩从一个“愚人”做到“半个圣人”,说明他这个人的思想是有大智慧的,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曾国藩能有如此高的智慧,这其中的功劳,离不开冯梦龙写的一本“奇书”——《智囊全集》

曾国藩说:“每当夜深入静时,方翻此书,细细品味。”

他将自己一生的智慧,归功于冯梦龙的的《智囊全集》。

这本书被称为千古谋略第一书,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智术计谋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

包括全部正史和笔记、野史,不仅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谋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机智。

书中的故事虽然多,却不是长篇大论,内容精悍,多则几百字,短的按文言文字数算还不到100字,短短几分钟,便可轻松阅读数则古人智慧典例。

因此建议大家看一看白话文版的《智囊全集》,将原版故事完完整整收录进去,不但如此,每当给你讲完一个故事时,冯梦龙还会对这个故事进行评论,而这些评论也体现出了冯梦龙个人的政治观点或人生态度。

家长在看的同时,孩子也可以跟着一起看,从小接受国学文化的熏陶。

冯梦龙自己也说:“天下无余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