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其人如啖蔗(一)

上一章谈到,诗歌中从物象(事象)到意象再到典故,是一种“减法之下的天人合一”。减法的结果,使得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花一木都有了感情,都有了风情。而对“诸事物”做减法的,正是“人”,可见“人”之于诗歌的“象”的重要性。《孟子·万章下》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是故,“人”本身的因素,大于“典故”的使用(当然,其人也许会成为后世之典)。所谓“刘项原来不读书”,这不读书的两位,留下的《垓下歌》被赞为“惊神泣鬼,呜咽缠绵”;《大风歌》被赞为“千秋气概之祖”,究其原因,非关文采而只因作者其人。

试想一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如果不是因作者6、7岁时所作,我们会把这首诗推崇得如此之高吗?

“风萧萧兮易水寒”也无甚典故文采,只因荆轲真的再不复还,才流颂千古!

如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从秦桧的口中吟出,有何名句可言?

鉴于“人”于“象”的重要,本章从“无人无象”、“因人现象”、“因象现人”、“人象相分”四个角度谈一下古典诗歌中“人”与“象”的相关问题。

一、“心想其人如啖蔗”之无人无象

本文所言“无人无象”,是指:如果我们对“古典诗歌作品的相关人物尤其是作者”这个“人”缺乏一定的了解,就会导致错误领会诗歌的“意象”,而错误的“意象”也即“无象”。如: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以意逆志”的高手金圣叹对杜甫的这首诗曾有如下评述“'余亦’,是承上语。而止以乡里成句者,不欲以前辈自居也。看他一片奖诱后学心地,我尝恨韩昌黎妄自尊大,视先生何啻天壤!…眠何必同被?行何必携手?此殆言己无日不夜不教候作诗……先生不惜苦口,再三教戒,见前辈交道如此之厚也”(《唱经堂第四才子书〈杜诗解〉》)。粗识李杜年表,就可知李白年长于杜甫十余岁,金圣叹据以杜甫为李白前辈而生发诸多言论,纵妙,俱成空谈。

(又及:就“怜君如弟兄”句而言,金圣叹恐“识字”亦未过关也

。盖呼“弟兄”,尊对方为长;呼“兄弟”,以对方为幼。)

二、“心想其人如啖蔗”之因人现象

“因人现象”,是指:因着作者的一些特定的个性化信息,其诗歌的常规意象之上会显现出特定的更深层次的“意象”。如前所述,正因为有了荆轲在秦王殿上的慷慨赴死,平白通俗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才显现了浓厚的激昂悲凉之象;倘若“人生自古谁无死”出自秦桧之口,又怎么被无数仁人志士世世传诵呢?很多古典诗歌的感人之“象”确实是源于并定格于某个具体的“人”的一些具体行为的。

譬如李元昊时的重臣张元,其人其诗,记于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第四十五条:

“凡诗带桀骜之气,其人必非良士。张元咏《雪》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咏《鹰》云:'有心待捉月中兔,更向白云高处飞。’韩范为经略,嫌其投诗自媒,弃而不用,张乃投元昊,为中国患。”

史载,当宋、夏好水川之战宋军全军覆灭时,张元为西夏主要谋臣,竟兴奋不已,题诗在两军交界的一寺庙墙壁曰:“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调侃当时宋军的主帅夏竦和韩琦。这首即兴诗兼前之《雪》、《鹰》诗,思其人其象,“因人现象”诚不诬也!

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两首诗。

其一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其二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以桃花一处开。

前者诗题《菊花》(亦引作《不第后赋菊》),后者《题菊花》,俱为咏菊之诗,俱入选《全唐诗》,作者更是俱为一人——黄巢,要品评高下,按说两难。盖因前者单刀直入,气象雄壮;而后者似乎婉转一些,起句状秋景承句状菊花很

是传神,转句方出惊人之语,合句霸气彰显,风格很是不一,难以判分。但是,如果从“人”的角度来把握这两首诗,似乎就易于分出伯仲了。(待续)

(0)

相关推荐

  • 李白: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鱼骨松开出灿烂的黄, 让人感觉温暖异常. @开哥随手拍自团山之巅」 1/ 据统计,现存李白诗作中提到名字的李白友人共有400多人,其中有我们熟知的杜 ...

  • 如何评价杜甫的诗句?有何特点?

    由于杜甫诗的富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意境阔大,情感深沉,将抒情诗推向新的高峰,许多抒情诗的共同的特色,不只是写一己的哀愁,而是和政治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在艺术的造诣上,由于他的进步的思想,多难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二)

    作者黄巢,一个落第秀才,如果我们知道他的一些所为,比如说<新唐书>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备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再如 "楷击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三)

    (一)酒之太白 太白诗作,带着一股浓浓的酒味.聚众当然他喝:"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赠从孙义兴宰铭>).但是我们常说"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四)

    (二)茶之东坡 倘若坡公欲印制名片如同今人之格式,那下列成就皆缺一不可: 1文 唐宋八大家 2诗 欧苏 3词 豪放 苏辛 4书法 苏黄米蔡  <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5绘画 苏文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五)

    (三)秋之子美黄山谷有一句写杜甫的名句叫做"醉里眉攒万国愁",抓住了杜甫的"愁"这一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愁,形声兼会意,从秋从心,秋心易愁是也.所谓&qu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六)

    在讨论"菊之靖节"前,我们增加一个思考: (四)人与象结合到极致的问题 酒之李白.茶之苏轼.秋之杜甫,都体现了人通过诗于自然的特有交融.可以说李白.杜甫.苏轼找到了最好的寄寓,也可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七)

    四."心想其人如啖蔗"之人象相分 "人从宋后少名桧",诚然,我们发现诗歌范畴内,一些典型的人与典型的象,往往会呈现得难分难解.本章以上三个部分,强调了太多&qu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八)

    五."心想其人如啖蔗"之关于作者之外的"人"与"象" 本章"心想其人如啖蔗"是讨论诗歌中"人"与&q ...

  • 地理啖蔗录

    作者:袁守定 <地理啖蔗录>是由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风水学大师袁守定编撰.书中广录博辑,旁征博引,用各种例证,从阴阳五行与龙脉的关系.龙脉各穴的形状及其扦葬后的吉凶等方面论述了堪舆风水原理, ...

  • 堪舆经典《地理啖蔗录》,共487页

    2021-06-10 10:00·古籍古典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