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申论分论点,遍搜三百篇《人民时评》,终于找到这三种
说实话,让我从《人民时评》中寻找申论分论点的写法,有点强人所难了,时评文章和申论大作文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作为申论模板,不太合适。
而且,时评中的文章,突出一个“实”字,更注重内容而不注重形式,但我还是要从时评中去寻找相关写法,为什么呢?
因为它实啊,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我们在网上也能看到各种五花八门的分论点套路,比如:在“深”上下功夫、在“常”上用力气、在“实”上做文章,还有什么“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原色、体色、亮色”之类的。
说实话,都是啥玩意,华而不实,看起来头头是道,作为讲话稿是可以用的,但是作为申论大作文,缺乏实用性。
因为申论大作文的内容和分论点,本质上还是来自于材料。这些套路先不说你能不能用上,即便用上了,也是很别扭的,强扭的瓜不甜。
所以今天就从《人民时评》中精选三种分论点“套路”,希望对大家能有所裨益。
另外友情吐槽下,文章肯定不会适合所有人,觉得没用的,关上界面就好了,别因为个别文章不合心意,就来一句“一点用没有”之类的留言,尤其是那些看了一两年的人。你也没为这个平台做过什么贡献,我没求着你看,更不是专门为你写的,麻烦趁早取关,以免污染了您高贵的钛合金眼。这是个学习平台,不是服务平台,更不是你的专属平台,我既然不欠你,就不会负责惯着你。
言归正传,看看今天精选的三个分论点写法。
一、论点示范选自《筑牢保护文物安全的防线》: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打击盗卖文物犯罪,要针对犯罪活动新特点,提升能力水平。
打击盗卖文物犯罪,要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整体合力。
分析: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意义和两个对策层面入手,我们重点看对策,采用的是常见的ABC格式。
A的部分就是文章主题,B是具体对策,C是目的成效,其中B的部分可以从材料中自行总结,C的部分相对比较固定,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几个常用写法,比如能力水平、整体合力、市场秩序、健康发展之类的。
这种写法的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实用性强,可以根据材料就地取材;二是形式美观,形成一种相对比较固定的格式,比常见的AB式分论点多了一个变化。
二、论点示范选自《以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必须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上,每个节点、每个主体都不可或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都应发挥好各自职责。
以市场导向疏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还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厘清两者的职责边界。
分析:
这个分论点比较乱,但是符合时评的特点,就是重在实,当然运用难度比较大,我们仔细分析下就会发现,虽然都是AB式的,前面是切入点,后面是对策,但是切入点是根据论述主题的不同方面,采用对策,如此一来,就比上面那种写法更加灵活多变,而且更有深度。
当然我们在申论里,不能写的这么乱,那就需要动动“手术”,对分论点进行一定优化,不用字数都一一对应,但是要大致上工整,这也是我不喜欢从《人民时评》中提炼分论点的原因,太费脑细胞。
具体改造的方法很多,我们就坚持一个大原则就行了,比如这个分论点,我们改造如下: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必须坚持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链条,必须发挥每个创新主体的职责;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还需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边界;
怎么样,懂了吗?
三、论点示范选自《降低物流成本,助力经济回暖》: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降低物流成本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物流打通“大动脉”,需要进一步优化“软环境”,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物流畅通“微循环”,需要进一步提升“硬实力”,促进物流企业自身提质增效。
分析:
这是今天唯一推荐的一个比喻式写法,同样是采取意义+两个分论点,至于“大动脉”、“微循环”先不说,这个特指交通体系的,重点是“软环境”和“硬实力”,这个使用范围比较广。
软环境通常是一些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组织保障之类的内容,而硬实力指的就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把“硬实力”换成“硬基础”、“硬手段”,比如:
深度把握乡村振兴“硬基础”是前提;深层把握乡村振兴“软环境”是动力。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夯实“硬基础”;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要优化“软环境”。
实际上可以和第一种模板结合起来用。
当然大家都习惯了分论点写三点,我觉得这个要根据材料内容来,申论不一定非要提出论点写一段、分析论点写一段,再加三个分论点。
也可以提出论点,分析写两段,或者是解释写一段、分析写一段,然后写两个对策,这些都不是问题,有些地方大作文的字数要求是1000字以内的,那就更适合五段式写法了。
关键还是要灵活应用。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学习申论其实不需要学太多的套路、模板,只要精通两种,然后反复练习,变成自己的东西,无论任何文章都可以拿来用,就成了,有些人恨不得多学几种,完全是浪费时间。
只要你把一个模板掌握精通,并根据材料、题型的变化,能够做到相应的加以变化,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没问题了,这个过程还是有赖于多练习,通过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