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樂器·鐘·鎛】

鐘:傳統的打擊樂器,形狀扁圓而中空,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多為青銅制,又叫「編鐘」。鐘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鐘樂。

鎛:一種形制接近於鐘的漢族樂器。盛行於東周時代。不像鐘口呈弧狀,為平口。器身橫截面為橢圓形。至今發現自名為「鎛」有三件,即「素命鎛」(春秋中期,齊國),「叔夷鎛」(春秋晚期,齊國),「邾公孫班鎛」(春秋晚期)。其他的「鎛」形制像「鎛」,但是銘文中稱為鐘。(鎛bó,ㄅㄛˊ:樂器名;即大鐘。)

****************************************************************
【西周中期:厘(釐)伯鐘】
首。敢對揚天子丕顯/
休。用作/
朕文考釐/
白(伯)龢□鐘。/
□眔蔡/ 
姬永寶。
*厘(釐)伯鐘:25cm×17cm袁理堂、陳介祺舊藏;今藏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

***************************************************************************** 
【西周中晚期:楚公家鐘(一)】
楚公家自鑄鉌(龢)錫/
鐘,孙孫子子其永宝。

*〈爫家〉以下以「家」字代之。
*楚公家鐘,它是西周中晚期楚國國君熊渠的遺物,有學者認為它是楚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青銅鐘。據悉,目前楚公家鐘共發現了4件,其中3件藏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

*鉌:原字的「木」和「昜」共用「金」部,為「鈢」字;古文字中,「木」「禾」經常通用,即「鉌」字,從禾得聲,在銘文中讀為龢(和),見《玉篇·金部》:「鉌,鈴也。」《廣韻·戈韻》:「鉌,鉌鑾,亦作和。」(「金」部也應該共用於「鑄」字。)

【楚公家〈爫家〉鐘(二)(三)】銘文相同
楚公家自作寶大/
㐭鐘,孫子其永寶。
*㐭(lǐn,ㄌㄧㄣˇ):同「廪」;《説文·茴部》:「㐭,榖所振入。」《玉篇·㐭部》:「㐭,藏米室也。亦作廪。」

【楚公家〈爫家〉鐘(四)】

**********************************************************************************
【西周厲王晚期 虢叔旅鐘】
*整套「虢叔旅鐘」,相傳清朝末年出自陝西長安河壖土中。傳世的虢叔旅鐘共有七器,其中四器各鑄一篇銘文,另三鐘合銘未齊(應合四鐘),完整的一套編鐘應在八器以上,是西周晚期周厲王前後之器。此拓片為其五,原為胡定生、劉喜海、陳介祺舊藏,現藏於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有銘文26字。

【虢叔旅鐘】(其五)
皇考威義(儀)。御/
於天子。卣(由)天子多/
賜旅休。旅/
對天子魯/
休揚。用作朕。
*虢(guó,ㄍㄨㄛˊ):中國周代諸侯國名;有東、西、南、北四虢。

【虢叔旅鐘】(其一)
虢叔旅曰:「丕顯皇考惠叔/
穆穆秉元明德,御於厥辟,得/
純亡湣。旅敢肇師井(型)皇考/
威儀,淄御於天子。迺天子/
多賜旅休。」旅對天/
子魯休揚,用作朕皇/
考惠叔大林龢鐘。/
皇考嚴在上,異在下。/
□□,降旅多福。旅其/
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銘文4行,左鼓有銘文6行,共計91字。
*大意:虢叔旅說「(我)偉大顯赫的亡父惠叔,秉持光明的德行,服侍他的主人,得到不盡好處。旅以亡父威儀為榜樣,服侍天子。天子於是賜旅更多的好處。」旅報答宣揚天子,作了亡父惠叔大套編鐘。光榮亡父在天上,庇佑下界的後代。(編鐘)叮叮咚咚的敲響,天降給旅許多福氣。旅的後代子孫,萬年永遠寶藏,用來祭享祖先。

********************************************************************************

【西周晚期:兮仲鐘】
兮仲作大□(林)鐘。/
其用追孝於皇考/
己(紀)伯。用侃/
喜前文人。/
子孫永/
寶用亯(享)。
*「兮仲」是西周晚期的一個重要人物。現知的兮仲作的銅器有《兮仲鐘》七件,即《集成》00065~00071;《兮仲簋》七件,即《集成》03808~03814。
*「兮是氏名,伯是排行,甲是私名,吉父是字。」因此,兮伯、兮仲都是兮氏之人,屬同一個族氏。兮甲(兮甲盤),即兮伯,兮伯是老大,兮仲是老二,兮伯、兮仲是兄弟輩無疑,只不過他們血親關係的遠近無法判斷。

********************************************************************************

【西周晚期:井人鐘(井人女鐘)】
井人女曰:□叔文祖/ 
皇考。克質(哲)氒德。得純/
用魯。永終於吉。女不/
敢弗帥用文祖皇考。
穆穆秉德/
女害聖□/
□疐處。
*井(一說「丼」):「丼」,古同井(jǐng,ㄐㄧㄥˇ);《説文·井部》「丼,八家一井,象構韓形。」又音(dăn,ㄉㄢˇ):投物井中聲。《集韻·感韻》:「丼,投物井中聲。」
*〈女二〉:「女」字代之。
*疐(dì,ㄉㄧˋ)用同「蒂」;瓜果的蒂部。又(zhì,ㄓˋ)《説文·叀部》:「疐,礙不行也。」
*大意:井人女說:感懷祖先德行穆穆,製造了這個鐘,用來紀念祖先的恩德,子子孫孫永遠寶藏。

**************************************************************************

【虘鐘】
唯正月初吉丁亥/
虘作寶鐘,用追孝於己/
伯,用享大宗,用濼好賓,/
虘眔蔡姬永寶,用邵大宗。
*虘(cuó,ㄘㄨㄛˊ):人名。
*眔(dà,ㄉㄚˋ)
*用邵大宗:邵,通「昭」,彰顥。大宗,《襤韶·大傅》:「有百世 不遙之宗,有五世刖遙之宗」唐孔穎連疏:「百世不遙之宗者,莆大宗也,云有五世則遙之宗者,韶小宗也。」(邵:古地名,在今中國山西省垣曲縣)
*大意:在這個月吉祥的時候,名叫虘的人做了一個寶鐘,用於祭祀孝順己伯,供奉祖宗,用音樂來娛樂賓客,虘眔蔡姬將永遠寶藏,用來祭祀祖宗。

***************************************************************************************

【己侯鐘】
己侯/
〈卜虎〉作/
寶鐘。
*銘文大意:己國國君〈卜虎〉作的寶藏鐘器。
*「己國」,在西周時期(山東東部)是一個重要古國;西周和春秋時期尚無「紀」字,西周和春秋青銅器中的「己」國族,即文獻中的「紀國」;己為「紀」本字,形「S」,給「己」字加偏旁「糹」,是戰國時出現的字,《春秋》《左轉》《史記》中均作「紀」。

*「己國緣由」:
史載:「伯益」(「皋陶」長子),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獎賞並賜「嬴」姓(嬴姓本是「少昊」姓氏),安排「伯益」擔任嬴姓部落的首領。舜帝之後,大禹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本欲禪讓「皋陶」,無奈皋陶早亡,便指定皋陶長子「伯益」為繼承人。但後來由於大禹的兒子「夏啟」欲爭奪天下,從而引發了夏代初期的一系列戰爭和變亂。

「伯益」是益族部族首領,原在魯北壽光依靠海鹽的益都(今古城一帶)起家,被封為諸侯「伯」爵;並以才能取得舜帝和大禹賞識,並賞賜嬴姓之後,部族拓展到魯西南、魯南和蘇北,成為統帥近百個東夷部落的盟主和總首領。

司馬遷在《史記 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之妃西陵氏(螺祖)生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國語》胥臣指出其中十二姓是:「姬、西、祁、己、滕、箴、任、媵、僖、吉、環、衣是也」。紀國,到春秋時期被齊國吞併。

隨後伯益部族在與「夏啟」(大禹兒子)的政權博弈中被殺,退出領導舞臺,後來被放逐到秦嶺以西的關中地區。取而代之的是夏王朝的嫡系部落「斟灌氏(斟戈氏)」,並將禪讓制改為世襲制,開啟家天下的奴隸社會。(斟灌氏应是「己」姓部落。)

*山東省民國《壽光縣誌》有這樣一段記載:「夏斟灌國。應劭注《漢志》云:壽光,古斟灌,禹後。今灌亭是。《續山東考古錄》云:故城在東北四十里,一稱灌亭,一稱東壽光城,今斟灌店。」禹帝分封同姓宗族人為王,成為諸侯部落。部落王以國為姓。斟灌、斟鄩均為夏同姓諸侯,系大禹旁系分支,姒姓,國以人名。斟灌、斟鄩的地名由此而來。

之後夏啟的兒子太康,只知玩樂,不理政事,被有窮氏后羿趕走,立了他的弟弟仲康為帝。仲康的兒子相即位,由后羿代政。寒族的寒浞攛掇了后羿的政權,殺了帝相,篡了夏位。

直至相的兒子少康長成,老臣伯靡才從鬲(今山東德州)興兵,集合二斟(斟灌、斟鄩)的老百姓打敗了寒浞,又向東打敗了寒浞的兒子澆,奪回了夏政權;少康還故都,復興夏道,諸侯來朝,成為夏朝的中興之主(少康中興);少康又傳11代,至夏桀,被成湯所滅,為商朝所取代。

*******************************************************************************

【者〈氵刀〉鐘】
傳世有一鎛、十二鐘共十三件器物,此為其中兩鐘的拓片,銘文已殘缺不全。根據存世的十三件器物可識讀金文九十二字,今將銘文補全,列於下方。
*〈氵刀〉:以「㲽」字替代。

銘文:(董珊釋文)
*董珊: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商周教研室教授、博士;古文字學,青銅器。
唯越十有九年,/
王曰:者㲽,汝亦/
虔秉丕汭德,以/
克續光朕昭,于/
之遜學,桓桓哉,弼/
王宅,往捍庶盟,/
以祇光朕位,今/
余其念□乃有/
齊休告成。用爯/
烈壯,光之於肆,/
汝其用茲綏安/
乃壽,叀逸康樂,/
勿有不義,□之/
于不啻。唯王命/
元沬乃德,子子孫孫/
永保。

「註解」
1)「以克續光朕昭」與「 以祇光朕立(位)」語法相同。
2)愻(遜)學:《說命》惟學遜志。《註》謙抑也。遜其志,如有所不能也。
3)不啻:《說文》「語時不啻也。」玄應引倉頡篇曰「不啻,多也。」不止;不僅僅;不亞於。
4)頮(沬)乃德:古文「沬」。頮,各本篆作「湏」,解作從頁。後作「沬」,微明之光;《易經·豐卦·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頮huì,ㄏㄨㄟˋ:洗臉)。

*〈氵刀〉字「舠」(dāo,ㄉㄠˉ:刀形的小船。)之異文。「舠」行於水,故字從水。者、諸古本通用(者乃「煮」之初文,假借以作別用,失其原義;「諸」乃後起字);「〈氵刀〉」、「咎」音相近,古皋陶也作咎繇,故〈氵刀〉可音轉為咎(此處咎gāo,ㄍㄠ)。「者〈氵刀〉」,毫無疑問,必是諸咎。

*皋陶(前2220-前2113),偃姓(一說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堅。上古時期華夏部落首領,「上古四聖」(堯、舜、禹、皋陶)之一,後世尊為「中國司法始祖」。據傳其封地為皋城(今安徽六安市),最新考古發現,皋陶後代封國為蓼國。唐朝皇帝認為,皋陶為李氏始祖。唐玄宗天寶二年(西元743年),追封「大唐德明皇帝」,簡稱「唐德明帝」生於山東曲阜,可能葬於皋城(今安徽六安市)。

**********************************************************************************

【楚公逆鎛】
自宋代出土以來,因原器和拓本皆不存在,研究者只能依據 阮元翻刻的著錄、字形不甚準確的宋人「楚公逆鎛」拓本,以致學者們雖費力頗巨,而收效甚微。唯有關學者公認作器者為「熊咢(è,ㄜˋ)」,年代相當於周宣王時期。

*鎛是一種形制接近於鐘的漢族樂器。盛行於東周時代。不像鐘口呈弧狀,為平口。器身橫截面為橢圓形。至今發現自名為「鎛」有三件,即「素命鎛」(春秋中期,齊國),「叔夷鎛」(春秋晚期,齊國),「邾公孫班鎛」(春秋晚期)。其他的「鎛」形制像「鎛」,但是銘文中稱為鐘。(鎛bó,ㄅㄛˊ:樂器名;即大鐘。)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臺、雷塘庵主、揅經老人、怡性老人,江蘇揚州儀征人。清朝中期官員、經學家、訓詁學家、金石學家。

*熊咢(?-前791),也称楚熊咢,羋姓,熊氏,熊徇之子,楚國的第十三任君王(前800-前791在位)。

然1993年山西北趙晉侯墓地,新出土的這套「楚公逆鐘」(下述),不僅正確釋讀宋人著錄的銘文有了可靠的參證,得以訂正其「鎛銘」,而且將晉楚相關的歷史由春秋前期提早到了西周晚期。

「楚公逆鎛」銘文:

唯八月甲申,楚公逆自乍(作)/
大雷鐘,氒(厥)名曰龢(和)㐭(林)/
鐘。楚公逆其萬年壽/
用,保其邦,孫子其永寶。
大意:即在八月甲申這一天,楚公逆為自己鑄作聲如雷鳴之大鐘,其名曰龢林鐘。楚公逆萬年長壽,保有其邦,子孫們要永遠保有之。

【楚公逆編鐘】西周晚期(山西考古研究所藏)

1993年山西北趙晉侯墓地出土一套「楚公逆編鐘」,同墓出土八件一套。鐘體長腔封衡。甬的斷面呈方形,有旋和斡,旋飾目雷紋。舞部兩面微下傾,飾寬頻卷雲紋。鉦、篆、枚部位之間,隔以夾有乳刺的雙陰線,枚為平頂兩段式,篆飾長腳蟬紋。隧部飾龍、鳳、虎紋糾結圖案,兩組對稱排列。右鼓以長耳鱗身獸形為基音點標誌。鉦部和左鼓鑄銘文六十八字,記述楚公逆為祭祀其先高祖考,向四方首領徵求祭品,四方首領貢納赤銅九萬鈞,楚公逆用以製作一百套諧和,精美的編鐘。這是西周金文中關於用銅的最高記錄。

西周末周宣王時期,以元老重臣方叔為將,率兵車三千討伐荊楚,作戰勢如破竹,多有擒獲, 戰利品「俘金」中包括楚國宗廟青銅重器,「楚公逆編鐘」可能為此戰的戰利品,由周天子賞賜給勤於王世的晉國。

**************************************************************

【僕兒鐘】(舊:楚余義鐘)/ 春秋晚期

唯正九/
月初吉/
丁亥。曾/
孫僕兒。
虖(呼)。敬/
哉。余。
之孫。余,/
茲佫之/
元子。/
曰:於(烏)/
余,□/
斯於。

*本鐘器拓片,源自《殷周金文集成》#186|
*此鐘器名「僕兒鐘」採用:2009年6月安徽大學中文系 李家浩先生《僕兒鐘銘文新釋》,「僕兒」為器主。
*《殷周金文集成》(拓片)著錄「僕兒鐘」共有四件:編號183、184、185、186。
*義楚:即《左傳》昭公六年「儀楚」。

完整釋文:
唯正九月,初吉丁亥,曾孫僕兒,余,迭斯於之孫。余,茲佫(咎)之元子。曰:於(烏)虖(呼),敬哉。余,義楚之良臣,而〈辶乘〉之字(慈)父,余贎〈辶乘〉兒,得吉金鎛鋁,以鑄龢鐘。以追考(孝)先且(祖),樂我父兄,飲食訶(歌)舞,子孫用之,後民是語(娛)。
鐘銘大意:九月丁亥日,僕兒,余,跡斯的兒子,余茲佫的玄孫,說:多麼偉大啊,余,義楚國的良臣,我的得到了貴重的吉金來鑄造這個鐘,用來孝順祖先,使我的父親兄弟快樂。

**************************************************************************

西周【井叔鐘】(甬鐘)

1984年陝西省長安縣灃西張家坡「井叔墓」出土。甬鐘,現存2件:一件(本件)通高37.5公分,另一件略小;鐘鼓飾鸞鳥紋及雲紋,有「篆」有「枚」,篆間飾水波紋。鐘體鑄銘文7行39字(重文2字),記載井叔鑄鐘,用以祭祀祖先、祈求福壽昌寧。現藏於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

*甬鐘主要分成:「舞部」(最上端的平面),「鉦部」(甬鐘立面中部狹長條狀區域),「篆部」(鉦部兩側),「鼓部」(篆部下方),「枚」(鐘面上的乳丁狀突起),「銑」(鐘下兩角),(西周甬鐘五音缺「商」音,表現出周人對殷商的否定態度。)

「井叔」是歷史上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在周懿王時期的「曶鼎」銘文中記載「既贖女(汝)五〈夫效〉父,用匹馬束絲」,即「一匹馬和一束絲交換五名奴隸」;而這筆交易的仲裁者,就是當時身為王朝重臣的「井叔」。在史書上找不到「井叔」這個名字,在此之前,所有青銅器銘文在提到他的時候都用的是第三人稱。直到1989年至1986年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陝西灃西發掘了分屬三代「井叔」的數座墓葬;並找到了刻有「井叔自作」字樣的青銅器,使這個曾經顯赫的人物和家族走出了歷史的迷霧,但是這與找到他的城牆、宮殿或王陵的期待還是相去甚遠。

銘文:
井叔采作朕文祖穆公 大鐘/
用喜樂文神/
人用□福□/
壽□魯其子/
孫孫永日鼓樂茲鐘其永/
寶用。

**************************************************

(0)

相关推荐

  • 铭文书法:精妙入神的三代彝器文字(下)

    彝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也称"尊彝".铭文就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说明原由.纪念或祭祀的人物.事情等. 今天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部分陈介祺藏三代彝器铭文拓片,分两期介绍给 ...

  • 殷商旧地(十五)

    <散氏盘>"曰:'我既付散氏隰田.畛田,余有爽变,爰千罚千.'"逌(敖)国国君将隰田.畛田划给散(蔡)国.隰田.畛田,疑为<诗经·载芟>中的隰田和畛田,&q ...

  • 周史五十七(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6年】)

    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6年] 鲁武公来朝.[史记.周本纪] 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齐桓公会诸侯盟于幽 ◇公子友如陈葬友 ◇杞伯姬归宁,叔姬出嫁 ◇士蒍谏后伐虢 ◇周惠王赐齐桓公命,且请伐卫 [涉及人物] ◇鲁庄公.杞伯姬.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庆. ...

  • 电视剧《清平乐》名字解诂及其他(三)

    電視劇<清平樂>名字解詁 及其他(三) 程琳,字天球. <說文解字>:"琳,美玉也."又:"球,玉聲也." <書經 · 禹貢> ...

  • 左氏敘鄭莊公叔段本末

    隱元年,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段出奔共故曰共叔]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欲立以為太子]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食器·鼎】:厚趠方鼎

    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厚趠方鼎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fǔ,ㄈㄨˇ)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人.清代金石學家.收藏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 *彝(yí,ㄧ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食器·鼎】:揚方鼎

    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揚方鼎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fǔ,ㄈㄨˇ)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人.清代金石學家.收藏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 *彝(yí,ㄧˊ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水器·盤·壺·洗·匜】

    *「青銅盤」古代君王貴族在各種重要的場合,如祭祀.宴會的行禮或用餐前後,必須先完成「沃盥之禮」(洗手禮儀),通常以青銅匜和盤一起搭配使用:先用匜裝水,傾倒到手上洗淨一番,底下則以盤承接洗過的水. *匜 ...

  • 【名家】: 中国实力派書法家,著名双勾書法藝術大師岑文鑫作品在京受特别青睞

    岑文鑫 :字意逸,号漠江墨斋,法号常顺,广东阳江人,曾进修广州美术学院,中国双勾书法大师.现为红旗飘飘(北京)丰碑颂书画院深圳分院常务理事长,国际名人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学会会员,中国榜书研究会广 ...

  • 石門銘書法線條的篆籀氣息

    <石門銘>作為北魏成熟的摩崖刻石楷書,由於時代風尚和承傳漢隸<石門頌>筆意,以及作者個人書寫風格的追求,其篆籀氣息濃厚,分隸餘韻猶存,加上開張的體勢與率意的書寫狀態,行草意味瀰 ...

  • 《陳大絡 國立華僑大學頌》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006-1(附譯文)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金石文006-1):附譯文對照(是三行先生行書譯文) <陳大絡 / 國立華僑大學頌> 雲霞璀璨,弦歌飛揚, 面向海外,歡聚一堂, 敦爾品裁成棟樑, 勵爾學蔚為國光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上)

    聽聞闊別滬上十七年的大盂鼎回娘家探親(上次回滬為2004年),趕緊去上博瞧瞧. ▲雙鼎合璧 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被譽為宇內三寶.今三寶分居北京.上海與台北,在此之前分別在三城見過三寶真容.特別是大克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中)

    與大盂鼎.大克鼎相比,后廳裡的十九個小鼎簡直就是浴缸與電飯煲的區別.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鼎的銘文和紋樣,一樣不缺,而且形式更加豐富. 圓形.長方形.三角腿.四條腿.有蓋的.無蓋的......看到後來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下)

    上博一樓的青銅館,數不清來過多少次.儘管如此,每次參觀都會有新的感受與發現.除卻耳熟能詳的大克鼎與大盂鼎,剩下的大量青銅器中不乏一些精美異常的國之重器. ▲"透光"鏡 西漢(公元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