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主体不在场”的问题

…对几个公共舆论平台衰落的观察

“写作主体不在场”是法国后现代哲学家福柯提出来的。他对其列举了“写作主体不在场”4个方面的情形:1“被动式写作”;2“作者对作品署名问题”;3“全集不全的问题”;4媚俗或博眼球的写作。对这个问题,福柯论证的相当复杂,在这篇小文中不可能全面展开,只就第4点结合公共舆论平台的现实很简要的描述。

我从2009年开始,先是在网易博客和网易微博写作,至2016年,其中在博客写了大约600多万字。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先是微博关闭了,接着网易博客转换成“网易微信”搬家,其人气大不如以前,现在也不知怎样了。

网易衰落后,我在新浪微博,写了2年。当时有个哲学圈子,有30多个网友吧,当时互动也比较频繁,发了9000多帖子,并且都是长贴,也有粉丝7万多。但是,越来越感觉这个微博如同当时的网易一样,也开始了它的衰落,当时互动的博友只剩下3人,并且能够对话的博友急剧减少,人气大不如以前。此时,我感觉到如同网易衰落前的那一幕……这个微博也许是最后的“一博”了。

近年来,公共舆论平台竞争是很激烈的。就连当时在公共发言空间叱咤一时的腾讯微博也败下阵来,收摊了。我曾反复思索过:为什么当时那些强大的团队,那些吸引客户的种种举措,都没有挽救他们衰落甚至塌陷的命运呢?这可能是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团。原因固然很多,也难以理出清晰的理由。但如以上福柯提出的那种主要为了“媚俗”或者为了博眼球,蹭粉丝,赚钱收益是不无关系的

正确的写作,应该是“言为心声”,把自己心中最真诚的话说出来,分享给读者,这应该是作者写作最起码的底线,也是一种写作中的道德操守。只有如此,才能展开真诚对话。所谓的写作质量当虽然有多个方面,但首先是“诚心”写作才是应有之义,否则,那种为了曲意迎合读者,揣摩读者口味,或者为了以博眼球,赚取经济收益的写作……通常被称为“媚俗写作”,其寿命是不会长久的。以上我提到过的网易,腾讯,新浪等与这些因素不无关系。

以上,就是“写作主体不在场”的情形之一,为了曲意迎合读者,实际上的真正作者“匿名”了,作者的真实意图,鲜明的特点标志被抹掉了。这类作者当然有自己真实的思想,真实写作特点风格。但是为了写作以外的目的,被读者大众绑架了,操纵了。不是“我”要写作,而是由读者大众的意志在操纵着“我”写作;也是按照大众的“话语塑型”在写作。这类写作,也如福柯那句名言“作者死了”!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隐身的过程。这是可怕的。对此,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一兵先生说得好:

“在今天的中国,多少出现了作品沦为市场票房玩物和论文堕落为评职称的功利指标现象,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如果纵观我国现有的公共舆论平台,有不少相继推出不少对作者“奖励”,酬金的措施,如果从劳动…报酬逻辑是必要的,也有利于促进写作质量的提升。但是如果依靠这类措施作为刺激或者诱饵,那就必然偏离写作正确方向,甚至“一切向钱看”了。写作最大的弊病是虚假,它可能因刺激获得一时的繁荣,但是这种繁荣也是一种回光返照,一种死亡前的最后化妆。古今往来,成功的文坛都是平静的,理智的,沉稳的,不事声张的,这就是一种厚重,一种不是陡峭的高度。但如果是热闹的,喧嚣的,大红大绿的庸俗表演,可能兴盛一时,但却是不可能持久的。这就是从网易,腾讯等发言平台得来的深刻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