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的“世纪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说起唐诗,那就不得不说到李白和杜甫了,一个诗仙,一个诗圣。而说起这两位,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很多人以为他们的是“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杜甫一生为李白作诗多达十几首,他喝酒要赞李白、睡不着要忆李白、天冷了要念李白,差不多各种情景都会想到李白,然后作诗一首。但是李白的回应却寥寥数几,许多网友为杜甫抱不平,两人的友谊真的公平吗?今天,小K就来带大家读一读两人互赠的诗词,说一说两人之间的友谊究竟是怎样的!

说起友谊,就不得不提到两人是如何相遇的了。公元744年,天宝号的第三个年头正是唐朝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李白44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从长安取道洛阳回山东。当时33岁的杜甫考进士不第四处碰壁,在洛阳准备西入长安。两人便带着相同的失意心态相遇在了洛阳,学者闻一多盛情讴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也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媲美,是太阳与月亮的相碰。”

初次相遇:神都洛阳

第一次世纪会面时间并不长,杜甫在临行前写下一首《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在我旅居洛阳这两年时间里,凡所遇到的事情中,我特别憎恶那些机诈巧伪之人。

面对着富贵人家日食美味珍馐,而自己连粗饭也不能饱食。

难道说就没有那可以延年益寿的青精饭,让我吃了使我的容颜更加美好吗?

这里很缺乏炼金丹的药物,深山老林的药材,好像用扫帚扫过得一干二净。

李侯啊,你是金马门的贤德之士,如今离开朝廷,自由了,可以去山林中寻幽探胜。

我也有到梁宋游览的意愿,正好与您同行,希望能采到仙境中的瑶草。

相约游玩:梁宋之约

在这首五言绝句中,可以看出杜甫和李白虽然地位不同、年龄不同,但还是十分志同道合聊得来的来的,他们还约定到梁宋一起游玩。在交通只能靠“腿”的年代,想要付一个旅行的约定可十分不容易,不过李白竟然准时赴约了,所以李白并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人设,而且对杜甫肯定是欣赏这个后生的。

这次游玩,杜甫还带上了好友高适,三人在梁宋一带玩得特别开心,杜甫直到晚年还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昔游》便是纪念这段时光而作:“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最后一别:鲁郡

李杜两人第三次会面是在第二年的秋天,李白听说杜甫在鲁郡游历,便从任城出发与他会面,可以说两人的关系还是十分好的,李白的态度也十分积极。这次会面,两人登高饮酒、怀古赋诗、互相唱和。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曾写道:“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在此诗中,杜甫抒发了对李白的欣赏和二人志同道合的兴致,“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待他如兄长,晚上睡觉盖一床被子,这关系肯定铁啊!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后来,杜甫也写下千古流传的绝句《赠李白》以示回应: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是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地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谁也没想到,二人在山东竟是最后一别,此生再不复相见。此后,杜甫便进入了日日思念李白的日子,并留下了许多诗词。其实从上面两人会面的情况看,李白与杜甫绝不是不平等的“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更像是英雄惜英雄,但为何在这段时期李白鲜少赋诗回应杜甫呢?

一方面或许是李白的性格使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他对友人的态度。李白在安史之乱后,从皇上身边的红人一朝沦为阶下囚,虽然杜甫多次作诗关怀他的情况。但或许是因为流放无暇顾及,又或许是不想让昔日故人因为自己的流放被影响,总之,写或不写,都不能说李白是个恃才傲物的形象。

另一方面,李白在临终前将自己的诗稿全部托付给李阳冰,后来李阳冰在撰写《草堂集序》时曾道:“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如果诗稿真的“十丧其九”,那关于杜甫的诗是不是有可能没被留下也未可知。

想了解更多关于李杜二人的故事,就来读一读郭沫若的万年封笔传奇之作《李白与杜甫》吧!作者以其卓越的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诗人感受,生动还原出一代“诗仙”、“诗圣”的真实生活。

内容简介:

李白究竟是哪里人?为什么李白能一生游山玩水却不为生计愁?为什么李白会成为道士?为什么说杜甫是禅宗的信徒?为什么说杜甫嗜酒不亚于李白?作者还饱蘸情感,叙述了李杜二人的从政历程,并对当时的政治风云、权谋之争作了细致剖析,显示出一代文史大家深邃的政治洞察力。最后的“李白杜甫年表”则呈现了一代天朝从盛世荣光到凋零衰败的万千气象。书中诸多观点极富创见,随手援引资料更是妙趣横生。作者语言极富诗意,行文充满活力,写法独具典范价值,不愧为名家大手笔。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