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案:丈夫被杀,妻子次日上吊自杀,这一切皆因爱美之心!
清朝康熙年代,山东淄川县有一个西崖庄,庄上有个叫贾三刀的人,有一天出门被人杀死在路上。贾三刀被杀的第二天,他老婆也上吊自杀了。贾某的弟弟听到消息就赶到县衙门报了案。
本地知县姓包,因为一直廉洁爱民,办案公道,被当地人称为“小青天”。包县令接案后,就亲自到作案现场去检查验视,努力寻找破案线索。结果发现被害人腰中还系着一个布包袱,包袱里还裹有五钱银子。包知县心里想:“从死者的银子没被盗走这一点看,凶犯的作案动机不是为了抢劫钱财,因此得从其他动机找线索来追踪凶手。”验完了现场,又按常规把与本案有关的四个村子的保正和死者的邻居拘来,一一询问了一遍,但对案情的了解还一点儿都没有进展,理不出一点头绪。包知县没有责打任何一个证人,都把他们放回家去,以免耽误了农活。只是命令两村的乡约、地保随时留意仔细察访,每隔十天报告一次情况而已。
过了半年以后,破案的劲头就越来越松懈了。贾三刀的弟弟眼看破案的希望八成要成为泡影,不由得对包知县产生了埋怨情绪,说这个县太爷太软弱无能,屡次跑到县府公堂去吵闹。包知县被吵得不耐烦,生气地说:“既然你不能指出凶手的姓名,难道想让我对无辜的平民百姓动用刑罚吗?”放下脸来把他训斥了一顿,喝令赶了出去。贾某的弟弟含着满腹冤屈无法申雪,赌气把哥哥,嫂嫂的遗体埋葬了。
一天,因为有几个人长期不交田税,被抓到县衙门里来,包知县亲自催促他们赶快完税。其中有一个叫周成的人,害怕再受责打,便主动走上前去报告,说自己所欠的田税现在已经筹备够了,边说边从腰上解下一个布包袱,从里面掏出银子交给知县验收。
包知县检查完银子的数量、成色,突然间问道:“你家住什么村?”
周成回答了自己住在哪个村。包知县紧逼问道:“你家离西崖几里路?”
周成回答说:“五六里。”
周成话音未落,包知县便进一步逼问道:“去年被杀害的贾三刀,是你的什么亲戚?”
周成赶忙说:“我不认识他。”
包知县勃然大怒,喝道:“你亲手杀了他,还敢说不认识吗?”
周成竭力为自己辩白,包知县根本不理那一套,发令严厉用刑,迫使他交代杀人事实,果然使周成交代了杀人真相。
原来案情是这样的,贾三刀的妻子王氏准备到亲戚家去串门,想好好打扮打扮,戴几样首饰,可是自己家里没有,她吵着让丈夫到邻居家去借,丈夫说什么也不肯去,妻子只好自己亲自去借来了首饰,由于首饰很贵重,她十分替人家注意珍惜保管,在回来的路上,特意把首饰摘下来裹在包袱里,然后装在袖筒里边。回到家以后,伸手到袖筒里一摸,连包袱带首饰都不见了,这事还不敢告诉丈夫,自己又没有能力偿还人家,着急上火懊恼得要死。
这天,丢失的包袱恰巧被周成捡到了,认识这是贾妻丢失的,乘着贾三刀到别村去办事的机会,便半夜跳墙进了贾家,准备用所拾到的东西要挟贾妻,迫使她与自己私通。当时正是又热又闷的夏天,王氏独自睡在院子里的床上,周成偷偷地走上前去欲行不轨。王氏发觉,便大声喊叫。周成急忙捂住她的嘴,同时把拣来的首饰拿给王氏看,这才止住了王氏的喊叫。周成自称是来给王氏送首饰,但要挟王氏答应同自己秘密私通,不许声张,这才把首饰交还给王氏,但周成把那个布包袱留了下来。
周成奸计得逞,临别时王氏嘱咐他:“以后千万不能再来了,我丈夫脾气特别凶暴,一旦被他捉住恐怕你我都活不成。”
周成恼怒地说:“我给你的价钱足够到青楼住几宿用的,难道这么一次就能报偿吗?”
王氏劝慰他说:“我不是不愿意跟你交往,实在是不得已。我丈夫他经常闹病,不如安心等他死了以后再报答你吧。”周成这才离去了。
周成回到家后,心里一直念念不忘王氏。而王氏的那句话——不如安心等他死了以后再报答你吧,在周成脑海里不停地转悠,周成心想只要贾三刀一死,就可以和王氏长相厮守。于是,那天他听说贾三刀出门,周成为了夺取王氏,便在路上杀死了贾某。
作案当天晚上周成又去见王氏,对她说道:“如今你丈夫已经被人杀死了,请你实践诺言吧!”王氏一听,放声大哭起来。周成怕被人发现,立即逃走了。天明后,邻居发现王氏已经上吊死了。
费知县把案情审得一清二楚,判处周成死罪。
人们都佩服费知县这个案子破得高明,料事如神,却不了解他为什么能发现凶手。包知县自己揭开了这个谜底,他说:“其实辨认凶手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所办的案子,这就是全部经验啊!当初在验尸的时候,我注意到被害人的银包袱上绣着一幅繁体字万字图案,后来发现周成的银包袱和被害人的完全—样,我推测,只有同一个人才能绣出这样一般无二的图案来。因此怀疑周成同贾某有较近的关系,等到对他一审问,他又说不认识贾某,答话欲盖弥彰,表情突然变得惊慌无措,因此我才断出他一定是真凶。”
古代很多普通官员在断案时,不是把案件漫不经心地堆在一边不闻不问,就是胡乱抓来一大群涉嫌者和当事人加以摧残折磨。公堂上打板子的声音乱纷纷地响个不住,于是就做出一副愁眉不展的假相说:“我这是在为百姓的事在操劳啊!”可是当响过三声云板,退堂之后,便歌舞音乐一齐欣赏,欢乐不休,审案中那些弄不清的疑难问题早就忘到脑后去了,专等再一次升堂审案时滥施非刑逼供,祸及无辜呀。唉!这种作风怎么能体察到民情呢!
包知县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对审理未结的积案必须时刻记在心上,负责到底,不彻底破案决不罢休。如果说这是技巧问题,不如说主要是责任感问题。当然,包知县在破案过程中运用了推理技巧:通过万字银包袱,发现了一个同往昔积案有关的人,便注意诘问,问话中发现疑点,确定是嫌疑犯,综合口供、表情、犯罪心理,犯罪动机诸方面加以推理,初步判定了凶手,最后还是刑讯逼供,迫使凶手认罪的。这种刑讯逼供的办案手段,是古代官府经常使用的。在我们今天的司法程序中,是不允许使用的,因为很容易屈打成招,造成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