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奋斗的人,没空在朋友圈24小时直播

下班时间,微软苏州某team本来稍显安静的工作群里,突然出现了这样一则消息,并点了一圈名字:以下同学当前仍处于在线状态,请立即停止你们的阿里行为!

这个“阿里行为”,就是夜晚加班,而被小程序随机抽查在线的人,也被其他同事戏谑地称为“奋斗逼”。原本好好的一个奋斗,后面加了一个字,瞬间就变了味。

尽管事后澄清这只是实习生小组私下玩的小项目,并无抵制员工的意图,但被吐槽的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加班文化,以及被舆论和生存压力异化的奋斗者。

奋斗,怎么就可耻了?

01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事,到了下班时间明明没事可做但就是不走,大晚上十点十一点还在工作群里@这个同事,@那个领导来汇报工作情况,半夜两点还要发一张结束加班后、披星戴月赶回家的照片,朋友圈文案里配上满足的疲惫。

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内心都在默默吐槽,这货装给谁看呢。紧接着老板就在奋斗者的热血朋友圈下面点了赞,还发了大拇指的表情,让你感觉像被咸蛋黄噎了一嗓子。

如果是因为行业压力大、项目时间紧种种客观因素来加班,倒也认了,但那些就拖着人在座位上耗时间的“加班文化”,真的配成为“奋斗”吗?

呸。

一个刚刚毕业不久,没什么工作经验也没什么话语权的实习生,在一家台资背景企业的市场部上班,上了几天他发现了一个蛮奇怪的现象,有时候过了下班时间挺久,部分同事明显手头没有活,但一定要拖上两三个小时再走。

有一次他做完事情想准时下班,在电梯口被主管截住,以聊聊为由“抓”回了办公室,那天晚上主管跟他从职业规划聊到人生理想,总之就是鼓励他为公司积极奉献,向周围同事学习。

学习啥呢,比谁下班晚?虚假的奋斗者令人感到生理不适,而形式主义的加班文化更让人疲惫不堪,当你完成了工作,却还要为他人贡献自己的业余时间,恶不恶心?

奋斗X,最开始骂的就是这些只做给老板看的人,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它也被用来讽刺那些真正投入工作,燃烧全部热量并且对自身要求较高的劳动模范。

02

《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到现在,有点变味了。随着剧本和人设逐步浮出水面,从选手到观众都看出来了,哪有什么三十而骊的梦,一切只是名利场的权衡罢了。各种抱团抱大腿,无非是比比谁的腿更粗,更能让市场尖叫。

但有一个人,她就不这么想,她觉得只要够拼就能“逆天改命”,她就是要努力,而且还要带着周围的人一起突破极限,她就是蓝盈莹。

蓝盈莹首次出场秀拿下第一名,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她“拼命三娘”的身姿,但是当这种如火热情向外传递,甚至烧着了别人的眉毛,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她有绑着沙袋练舞的习惯,就要求整个团队和她一起腿上绑沙袋练舞;她有器乐基础想在表演中融入乐器元素,就要求同队的吴昕在几天内学会贝斯并能登台表演;她跳舞不怕累,练完舞还要求加时,自己扣得细一些再去扣队友。

完全不会乐器的吴昕,在采访中崩溃大哭,觉得自己“拖累了队友”,也让很多观众鸣不平。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有这样一个雷厉风行,说风就是雨的同事或同学,将一个超高标准强加给你,你会不会很崩溃?

这就说到了人和人的根本区别,是价值观的不同。

对于蓝盈莹们,工作就是一个不断开发潜力提升自我的过程,享受沉浸其中的磨砺感,而且越战越勇;但是对于吴昕们来说,向往的就是安分守己、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内容,而陡增的压力和考核指标,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巨大消耗,并最终成为“狼性文化”的牺牲品。

用同样一种标准来要求不同的人,本身就有着无法全面覆盖的盲区,当个体奋斗嵌入到更为复杂的集体语境时,奋斗就成了一个负面情绪的开关。

03

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办公室,流传出一张这样的照片,整齐的工位上放着不关机的电脑,而工位旁堆着一排排睡袋和单人帐篷,公司的墙上贴着标语“不畏加班,不念下班”,员工以此为家,一秒到岗。

其实,奋斗X这个难听的称号之下,有着必须直面的残酷现实。为什么互联网上的年轻人都鄙视这种奋斗,这恐怕与佛系思潮与现实的碰撞有关。

就在最近两三年,丧文化和佛系文化席卷了整个网络,放眼望去哪里都是已然躺平、拈花微笑的佛系青年。

但日渐紧迫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在疫情的催化之下,萌生出层出不穷的“奋斗X”,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工作都快没了,谁还不想抓着最后的稻草奋力向上爬一爬呢?

知足常乐、好吃懒做已经再难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标签,曾经想老老实实当条咸鱼的自嘲,也变成了想努力却使不上劲的尴尬。

与其说他们在嘲笑那些死命奋斗的人,不如说这种嘲笑,是源于无力改变自己所处现实的恐惧感。没有谁比谁更优雅,也没有谁比谁更高级,又何必互相嘲讽呢。

一位50多岁的农村母亲,儿子患上了尿毒症需要换肾,为了攒医药费,她起早贪黑,日晒雨淋地送外卖,和丈夫一起努力赚够了30万,给儿子成功换肾。

无论在何时,奋斗都是改变处境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而所有扎根于真实生活的奋斗,都是应当值得尊敬的。

///

生活需要奋斗,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由奋斗衍生而出的良性竞争,真实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奋斗本身,不该成为一件被嗤之以鼻的事。

有人奋斗,就有人想当咸鱼,而人与人之间有着难以弥合的认知鸿沟和价值差异,所以也无需像键盘侠一样舌灿莲花、口吐芬芳,没有人活着是容易的。

多点体谅少点戾气,对这个世界没准就能多一点希望。愿你解开自己面前的那道难题。

(0)

相关推荐

  • “一手拎着酒,一手提着命”的职场,我一秒都不想再待了

    猎聘7小时前 关注 大家厌恶酒桌文化,并不只是讨厌喝酒, 而是厌恶强人所难地被要求"顺从"和"表达诚意". 微博上,#酒桌文化有多讨厌#的话题下,引发了5.7万 ...

  • 金科黄红云——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很重要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好朋友同时创业,几年后其中一个人的公司已经小有名气,而另外一家则还是举步维艰.于是后面这家公司的老板就问他的朋友说:"我们是同时创业,我们的条件和机会差不多,为什么 ...

  • 蓝盈莹,好现实一女的!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写在前面: 这篇不是我写的,来自匿名朋友的投稿,非常感谢这位朋友.小编对娱乐圈一无所知,本文也不代表小编 ...

  • 自己写的说唱词,三个人调侃自己180线,这一组有点心酸

    本文由明星粉丝团作者芦笙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最新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姐姐们的表现再度令人刮目相看,大家都真的很努力,所以才会一次比一次进步的更多,收获的更多.宁静表示自己从来 ...

  • 越来越多的人不爱发朋友圈了,原因有三,很扎心

    文章作者:琢磨君 朋友圈,是一个曾经让无数男男女女魂牵梦绕的地方.他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发布一条朋友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朋友圈,看看有多少人给自己点赞.评论:然后在屏幕面前傻笑.欣慰.思索或者 ...

  • 6.6亿人消失在朋友圈,真实原因戳痛无数成年人

    "你怎么把我屏蔽了?" "我没有屏蔽你,是我没有朋友圈." 最近,这个段子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浪潮,说出了无数人的现状. 不久前,微信之父张小龙在演讲时公布了一组数 ...

  • 关于晚安的朋友圈说说,有心的人在发朋友圈关心的人在看吗

    朋友们,又要说晚安了,又有一部分有心人在发晚安的说说,为的不是说晚安,而是要让某些人看到,如果你想,把这些适合发朋友圈的晚安说说拿走吧. 1.[ 给我每天的早安午安晚安 让我知道每天早晨中午夜晚你都在 ...

  • 夜读丨6.6亿人消失在朋友圈,背后原因戳痛无数人

    "你怎么把我屏蔽了?"   "我没有屏蔽你,是我没有朋友圈."   最近,这个段子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浪潮,说出了无数人的现状.   不久前,张小龙在演讲时公布了一 ...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关闭了朋友圈?

    不知何时起,微信朋友圈变成了晒自拍,秀恩爱,装逼的地方,吃饭逛街看电影都要拍照发朋友圈,伴着各种美图软件的盛行,自拍,矫情文字,家长里短,逢年过节有很多各种求赞,求红包的. 还有就是兴起了越来越多的微 ...

  • 6.6亿人消失在朋友圈,微信的朋友圈为什么没有人发了?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火热的朋友圈没有人发了.打开朋友的朋友圈有的就是一年前发的一条动态,有的干脆是一条白线.有一组数据表明,中国平均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有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有7.8亿人打开 ...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消失在朋友圈

    "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沉默和嘶吼,其实是一回事.不强求他人的共情,才是更高的智慧.看透之后,拍拍身上的灰尘,告诉自己,至少,有超过一亿的人一路同行--

  • 喜欢你的人,在朋友圈访客记录里

    念旧的人好像过得都不是特别好. 周末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跟我说,有时候挺羡慕你的,真的很想活成你的样子. 这样的话其实有很多人和我说过,但我每次都笑笑,不想去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但身边的 ...

  • 为什么身边很多人,选择朋友圈三天可见?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一次演讲里透露: 使用微信三天可见功能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个亿! 这个数字让人震惊, 这个功能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功能, 原来有很多人在默默的隐藏自己. 也有不少人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