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进一句出

一句进蛮好,一句出往往前功尽弃。说出来的话最好是先从脑子里过一过,老是脱口而出,不计后果,那个后果会记在他自己账上。

到一家面馆吃面,只见进来一个老太,说:老板,我要爆鱼面,面少一点好了。老板立刻回答:我店里每一碗面分量是不能少的,一碗就是实实足足的一碗。

我寻思:老板的话虽然不符合《反食品浪费法》,倒也弹硬,做生意蛮讲诚信,同时也避开缺斤少两之嫌。没料想老板接下来跟了一句:老太,吃不光不要紧,我倒勒泔脚桶把猪猡吃!老太脸上的笑纹立刻消散了。

唉,一句进蛮好,何必来个一句出?后面的那句话老板不能放在肚皮里讲吗?好事好办不太容易,好话好说难道不简单?我们说出来的话最好是先从脑子里过一过,老是脱口而出,不计后果,那个后果会记在他自己账上。试问,那个老太还会来吃面吗?她愿意和猪猡“同框”吗?

再讲一家店,是卖北方大油饼的。年轻的柳姓女店主卖油饼从来不用秤,一刀下去,三两就是三两,半斤就是半斤,特别准。一个帅哥说:美女你真行,怪不得人称“柳一刀”。柳店主说:谢谢你,速度快一点可以方便顾客嘛。帅哥跷起大拇指,现场点赞。

按理说这件事就应该过去了,帅哥可以拿了油饼走人了。可是“柳一刀”忽然补了一句:谁会把油饼拿回去过秤啊?我完全是蒙的,看见你这样的帅哥我就多切点,看见老头老太我就少切点!

哦,“柳一刀”小姐为何不补充说卖油饼卖久了,分量当然有个数目?偏偏要讲“是蒙的”?可见这个一句进一句出的店主是老实囡,或者说是个不老实囡(我的这句话似乎也有点一句进一句出了)。一句进蛮好,一句出往往前功尽弃。难道柳店主唯有这样才显出她的率直和天真?

还是讲一家店,大饭店。杨先生60大寿,在饭店里5000元摆了一桌宴请亲朋好友,饭饱酒足之时,情意已经异常浓郁了。此时,服务员走过来问:先生,还需要为您服务什么吗?您尽管吩咐。杨先生笑着摇摇手。

服务员又问:吃剩的菜要不要打包?杨先生觉得今天包房里几乎光盘行动,来一盘光一盘,没什么可打包了,就说:要么几根肉骨头打包吧,我带回去给小狗吃。服务员立刻喊了一声:给狗打包!

哦哟哟,这句话说错嘛也不算错,意思是给杨先生的狗打包,可是这里怎么能省略“杨先生的”四个字?说成“给狗打包”?满面红光的杨先生顿时气急败坏,指着服务员说不出话。

一句话转折可以叫人哈哈笑,一句话转折也可以叫人双脚跳,所以,在拐弯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点。上海人讲的一句进一句出,是不是有脚高脚低的意思呢?是不是牵涉到语言艺术?

有个似乎对语言艺术有研究的小伙子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视频,教朋友如何在关键节点说话:只要掌握四点,第一,当你说“但是”的时候,往往把前面的“功劳”一笔抹杀了,不要讲“但是”,用“同时”两个字比较好;第二,当你说“你应该”的时候,不妨换三个字“我需要”;第三,当你想对老板说“我不会”时,不妨换一种说法,叫作“我可以学”;第四,你以前可能对人说过“你理解吗”、“你懂吗”,今后要讲“我说清楚了吗”……

我用小伙子的教诲试验了一下:我店里每一碗面分量是不能少的,一碗就是实实足足一碗。老太,吃不光不要紧,同时我倒勒泔脚桶把猪猡吃……好像也不对,好像这一句也是出了的。


关于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