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故事 |《小郎中学医记》(2)麻黄拾珍

麻黄

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瘟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山谷。——《神农本草经》

1.龚子夫经验大汗、痹证用大剂麻黄取效 

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之说,几乎尽人皆知,“有汗不可用麻黄”,亦成为戒条。而大汗用重剂麻黄取效者亦有之。

龚子夫老中医曾录江西名老中医姚荷生一医案,感触颇多。姚氏于抗战期间曾遇一四十余岁病人,男性,常近酒色,炎暑外出经商,中途步行,双足灼热难忍,于清溪中欣然洗濯,顷刻间脚痿不能任地,遂抬回家中,延姚诊治。见其榻前堆置毛巾甚多,频频拭汗,尤以下肢为甚,但双足不冷,亦不恶风,口微渴,脉尺沉、稍欠流利。

姚老根据季节、病史判断其属于《内经》所谓“湿热不攘”“着则生痿躄”者无疑。但据大汗、脉尺沉以及病人的生活史,当兼有肾虚。以苓桂术甘汤合二妙散化气行湿兼清热而不碍正虚之法,自以为考虑周全,私心窃慰。

谁知病人连服6剂,仅汗出稍减,足痿毫无起色。病人焦急难耐,欲请“草药郎中”诊治,但此医常以猛药治疗顽疾,又未敢轻易领教,故而拜托姚老主持判定。姚老自忖无能速效,半出虚心,半出好奇,不得不于另室窥之。 
 未几,草医果来,一见未及问病,即指病人脚曰:“你这是冒暑赶路,骤投冷水得的。”姚叹其诊断之神,闻其不但确有把握治愈,并刻期3天下床行走,更觉得有观其处方之必要。见其药用满纸,几达二十余味,反复玩味,似不出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法。另草药外敷未见写处方。病人见处方后,对麻黄用至2两深有顾虑。

草医有所察觉而申言:“照本意要用4两,你们害怕,今用2两绝不可少。”为此,病人坚称姚老如不做主,绝不进服。姚老根据现场见闻,再三考虑,该草医既然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用药又无原则性错误,况大汗用麻黄《千金方》早有先例,但恐万一大汗亡阳,嘱其预备参末,以防不测。

病人闻之,认为有备无患,立即进药,与此同时也敷了草药。服药后大汗顿减,下床行走,一如预言。姚老叹服之余,只有暂时归功于无法探询之外敷草药。

谁知不久,气候更加炎热,居室主人之姨妹,素业冒暑营生,突遇暴雨,两脚痿废,其子背负登门求诊于姚老。亦见其汗出淋漓。仑促之间,乃授前例而用之麻杏苡甘汤合三妙散(麻黄连根节用量仅24克)一剂,翌晨病人即能步行复诊,取效之速,超出前例。

细思本例与前例比较,起病为短,但并未使用外敷草药,可见原以为归功于外敷草药,其实未必尽然。现在虽时隔四十余年,姚老对此仍念念不忘。

汗出有虚实之分、闭脱之异,凡表虚自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一切脱证的自汗,麻黄当在禁例。

上述两个病例,凡遇暴热暴冷使人体经络、腠理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过甚,内闭已极以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势出之较猛,通过大剂麻黄使经络腠理之闭阻得以疏通,从而汗出自止。

或许有人问,闭证多无汗,何以反汗出?龚老认为闭证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属骤因剧烈刺激者多为重闭证。物极必反,内闭过其,正邪相搏,故反汗出。因此,辨证必须明病机,才能达到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目的。 

指月按:大凡暴冷暴热会导致身体百脉闭塞,疼痛加重,所以这时速用麻黄,既走足太阳膀胱经,又善入肺,肺主治节,膀胱主表。这样打开皮毛肌表,与天地相通应,痹痛自安。

故病人服药后,无汗者汗会出,汗多者尿量也会增大。用这种发表通里之法,治疗腰痛,堪称一绝。

所以民间有草医郎中治疗急性腰扭伤或腰脚痹痛,行走不利,但用西药安乃近加中成药安胎丸,或者用感康加六味地黄丸,更或者用退热散加肾着汤,皆能应手取效。

这里虽然没有用麻黄,但用发汗之理来解除身体痹痛的思路却是一致的。因为风寒湿为百病之因,痰饮、瘀血乃病理转归,故《药性论》曰,麻黄善治顽痹,以其能开腠理。 

《儒门事亲》载,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故临床常以麻黄为君与桂枝、秦艽、威灵仙、薏苡仁等药为伍,用于风湿痹证、类风湿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常获汗出痛减之效。此乃取麻黄疏通透达,使肌表经络之风寒湿随汗而解矣。

  2.雷仕卓经验 
曾亲见一处方,方中麻黄生用量达50克,询其曰该方为祖上所传,专治风寒湿痹,麻黄一药用量曾达100克之多,闻者咋舌,然其方确乎神效。

魏某,男,52岁。主诉下肢痿软,无力行走,多拄杖勉而行之,时感疼痛,尤以阴雨天为甚,病程缠绵达2年之久。该医者遂拟一方:麻黄50克,桂枝50克,血竭5克,白芷10克,制川乌、草乌各10克,川牛膝10克,熟地黄10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威灵仙10克。每日1剂,研末吞服,早、晚各一次,服药10余剂后,病人即愈。现随访近一年,行走如常,疼痛全无,且工作多个月了。

麻黄生用发汗力强,医家一向慎之,然本方中麻黄不具发表的作用,而具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

《外科证治全生集》有“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无发表之功”之论,《金匮要略》中也载“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其诸多方中也常入麻黄,对于风寒湿痹所致疼痛,可明显提高止痛作用。就此方而论,麻黄性温能通,辛能散寒,故具温通经络、祛风散寒之功,对风湿痹阻所致疼痛,行之有效。

总之,方中不拘古法,大胆新奇,用麻黄50克,合用熟地黄10克,使麻黄失去发表之功,独奏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效。诸药合用,直达病所,共建奇效。

指月按:麻黄得熟地黄,一个顺其性,一个养其真,这样麻黄阳动,有熟地阴柔以助之,熟地滋润有麻黄通达以敷布之。可谓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阴得阳生,则泉源不绝。二者祛风邪能养阴液,通经络而不耗正气,可谓相得益彰。故曰,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 


    3.于己百经验 
 治疗小儿遗尿,考虑患儿常有睡后不易叫醒而尿床的实际情况,同时受到麻黄汤兴阳不睡副作用、别称“还魂汤”的启发。所以治疗小儿遗尿时,在辨证处方的前提下,常常加入麻黄汤之主药麻黄10克,桂枝10克,以充心阳,健元神,往往能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

指月按:麻黄治遗尿,取其通阳化气,只要阳气宣通,神志轻灵,自然其尿不遗,因为遗尿一方面是膀胱气化不利,另一方面是神不御气。

用麻黄配桂枝,一方面可以助膀胱气化,使开合有度,其尿不遗;另一方面可以宣开心肺气机,使神能导气。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心神控制膀胱的能力,在有尿意时能够醒过来。

4.李文旭经验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其余由此旁通,至于治疗尿失禁,方书少见。

笔者的应用传自先父,先父传自其师,其师如此记述:“至若年老下元亏脱,小溲欲禁难止,参、芪乃为君臣,桃、红偶或佐之,盖气其必虚,血未必瘀也……添用麻黄,乃下人所授,非为开肺而设;更用龙齿,因他医得效,复以临证验之。其方可取,其理难窥,理固有理,未之知耳。临证屡见奇效,增损终成定方。”他的定方称制泉汤,有歌诀记述,其组成:

        人参益智同焦术,龙齿台乌与炙芪; 

         用升麻升且引,麻黄钱半有玄机。 

指月按:尿失禁和遗尿是膀胱受损不同程度的表现。老年人阳气下陷,尿往往不容易控制住,所以要用人参、黄芪、白术、升麻升举阳气之品治其本,有补中益气的思路。因为《内经》说,中气不足,大小便就会控制不住。

同时用乌药、益智缩泉丸的思路治其标,以缩其尿。最后龙齿能安神,麻黄通阳气化,皆可以加强神主导五脏的功能。因为神能导气,气能摄津液。这样神强气足,所以尿液开合有度,而不至于失控。

5.《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指月按:麻黄空心走表,何以能破癥坚积聚?原来麻黄一方面能宣肺通气,另一方面还能活血化瘀,这点鲜为人知。

所以《外科证治全生集》里用阳和汤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等各种积聚凝血之病,方中就用到麻黄来通透积聚。同时指出麻黄配合熟地黄能畅通络脉,而不会发表大汗。这样五脏元真通畅,积聚自散。 

  6.王琦经验 

王氏早年见叶橘泉先生治风湿痹痛推崇五积散,云其散寒止痛效果极佳,乃缘于方中有麻黄。

后王氏执教《伤寒论》讲麻黄汤,“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中之八个症状中痛症竟占其半。《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治外感寒湿,一身烦疼,对麻黄止痛认识更深。以后凡遇风寒痹痛、寒凝子痛等症尝予麻黄10克止痛,效果立显,但其时认识只在散寒温经止痛一层。

对麻黄入血分治顽痹是后来逐步认识的。唐《药性论》言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千金方》亦载其“治顽痹,四肢不仁”,金元《日华子诸家本草》云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则从理论上做了解释,至此认识又深一层。 


麻黄破血滞、化痰凝为认识之第三层,此乃王氏随江韵樵老中医诊治外科病证时所学。

江老先生对阴疽、流注、鹤膝风尝用阳和汤,多获效机,言其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对麻黄之用所言极明:“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痰凝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麻黄在外科上的运用功不可没。

《外科正宗》七星剑汤治疗疔毒走黄,面肿如斗,神识昏愦(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脓毒败血症),确能逆流挽舟,江老对此亦治验颇多。此后对前贤用麻黄治外科病证愈加留意,如《刘涓子鬼遗方》常配麻黄治金疮折伤之证,《医学心悟》《疡科心得集》用麻黄膏治疗疥癣、风癞。《验方集》用麻黄治风疹肤痒等。

麻黄在妇科运用,历代医家亦多所论,如《神农本草经》谓本品“破癥坚结聚”,《本草纲目》言其治“产后血滞”等,皆从本品主血分立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因其用麻黄,历代注家多把本方解作“解表退黄”之剂,而《伤寒论》原文是“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显然与原意相悖,其产生曲解的原因是将麻黄视为解表专药而忽略了入血分的功能。

20世纪70年代,王氏随岳美中老先生临证,见其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慢性肾炎,思路独特,将其医案附后:姬某,男,45岁。患慢性肾炎,苔黄腻,脉大而数。8年前因湿疹后所得,现仍时出时没,尿检蛋白(+++),红细胞25~30/HP,管型(+),诊为湿毒内陷,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祛湿毒(麻黄6克,连翘12克,赤小豆24克,杏仁9克,甘草6克,生姜9克,桑白皮9克,大枣4枚),服4剂未有汗,麻黄加至9克,得微汗,服至10剂,湿疹得减,乃渐至消失,尿蛋白(++),红细胞1~15/HP。综上所述,麻黄除所熟知宣肺平喘之作用外,其蠲痹止痛、入血破滞之功亦当加以应用。

指月按:《内经》曰,诸窍易闭。又曰,阳气虚则九窍不利。这些孔窍闭郁,就会疼痛。所以可以用麻黄开窍以止痛,但前提是正气不能过虚。过虚则徒开无益。


民间有个斩毒剑汤方,药物仅麻黄、紫花地丁、一枝蒿三味,治疗疮毒疙瘩,屡有效验。既可外用,亦能内服,能迅速开表败毒,使疮毒从里到外瓦解开。这是开表解毒法的代表。

 7.甄绍先经验 

甄氏治疗湿温、臌胀等病,属湿浊久羁不去者,常加麻黄,屡收桴鼓之功。

如治一湿温病,男,38岁。经用西药十余日,病无转机,乃求诊于甄氏。证属湿重于热,初以藿朴夏苓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服药1周,热退身凉,病情缓解,但胸闷、脘痞、心悸不除,纳呆,大便干结,体倦肢怠,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润,脉濡缓。原方加麻黄6克,水煎服。用药2剂,诸症若失,嘱再进2剂,病告愈。

指月按:善治者治皮毛。麻黄既能上开皮毛,又可以下通水道。湿邪之去路,不外乎从“窗户”和“下水道”两方面走。所以治疗湿病,稍用麻黄通宣理肺,使水湿能下输膀胱,这样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其愈更速。

 8.肖国士经验麻黄递增治寒翳 

1968年春,肖氏遇一李姓老人,因患目翳前来门诊求治。自诉:20年前,在四川患过此病,经某医投大剂麻黄内服而速愈,深信麻黄治翳之功。看过几家医院,请求开麻黄都被拒绝,再次请求开麻黄内服。言词恳切,不可不信。经查看眼部,翳色深沉,白睛暗赤紫胀,且伴有畏冷、头痛、身痛、脉沉等症状,确为宜用麻黄发散之寒翳。

当即选四味大发散加当归尾、赤芍以活血;蝉蜕、木贼以退翳。投以常量,麻黄用9克。连服3剂,无不良反应。仍投前方麻黄增量到15克,又服3剂,仍无不良反应,自觉疼痛减轻,查看翳障较前缩小,白睛暗赤大减。仍投前方,麻黄增量到24克,连服2剂,病人自觉胸中有些不舒,头稍昏,但畏冷、头痛、身痛等症状已消失,翳障继续缩小,白睛暗赤基本消退。再减为常量,连服5剂。除黑睛留有薄翳外,其他症状全部消失。

指月按:人之年老,阳气不足,故《内经》曰,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泣涕俱出矣。所以老年人容易眼花耳鸣,鼻不闻香臭,嗅觉、味觉减退,上面七窍不灵,下面前后二阴二窍容易有痰浊、瘀血挡道,故出现前列腺增生或肠道息肉。

眼睛就像汽车前面的玻璃,如果被寒湿气雾遮挡,就容易看不清前路,必须阳气充足,气雾得化,玻璃才会清晰。所以这四味大发散里用麻黄,不单开毛窍,更开人体九窍,麻黄不仅能开毛孔,也能开鼻窍、耳窍、眼窍。

所以风寒湿蒙蔽、阳气不足的眼疾往往少不了麻黄。唯有散其风寒湿,再配合当归、赤芍,使血脉流畅,蝉蜕、木贼草中空善通,这样眼睛才恢复得快。

四味大发散,原载《眼科奇书》,由麻黄、细辛、藁本、蔓荆子组成,可治眼目风寒目翳,更可广泛运用于治疗周身风寒湿闭表诸疾,非独治眼也。

 9.邓全四经验麻黄有通便之功 

 邓氏在临床中体会到麻黄有通便之功,配伍他药可治疗便秘。

如治董某,男,80岁。10年来大便秘结,每次服用西药果导才能缓解。近期服用多种中西药,效不显,食欲减退,脉大无力,舌红苔薄白水滑。药用:麻黄25克,白术20克,杏仁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3剂大便通畅。每次便秘,投用此方即效。

白术、杏仁、甘草,三味药虽能治便秘,但在临床中不用麻黄、只用这三味药,疗效不显著,有个别病人还出现胸闷感。特别是老年体虚,肺失宣降,气化不足,津液不能润大肠,泻下之药不可用。使用此方每能获效。邓氏长期用于临床,未见一例汗出不止,确为实践经验。

指月按:麻黄通便,病人应该是肺气闭郁的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闭郁则肠气不通,开其肺郁,肠腑自通。

有个病人经常在空调房里工作,容易反复感冒,还有长期习惯性便秘,每每便秘厉害时,便买几包感冒药吃,便秘就好了。含有麻黄的感冒冲剂居然成了他的通便良药。说明表气闭郁的人开表便是通里。同时麻黄不仅把肺表的汗水发出去,它更能由里向外把浊阴发出去,而通便也是一种发浊阴外出的方式。

  10.吴兆祥经验产后慎用麻黄小议 

 产妇麻黄不可轻用诚然也!产后气血亏耗,百节空虚,真元未复,不可见有寒热,不细详辨即投发散之剂——麻黄之属,致元气受损,汗出而寒热不退,变证四起,以致不救。 


50年前,拙荆时年27岁。产后1周微感风邪,发热恶寒,身痛倦怠。时值吾兄弟二人均不在家,听其阿叔(训蒙出身,略知方药)给服麻黄、桂枝等2剂,药后汗出淋漓而寒热不退,体倦头晕而动辄汗出,心烦不寐,渴不多饮。

吾侪归来后,目击此状,不胜惊骇,询问以往,始知麻黄表散之过也,遂与桂、归、芪、芍等益气养血之剂,病势暂缓。继用养血温阳、益气培元月余未见好转,后又连连进药。但总因元气损伤太过,素体不甚强健,此愈彼起,病变百出,由虚而痨,而痨而衰,调理4年,终未能挽回为憾。故以诗句而概括之: 
 产后寒热体属虚,养血滋阴不可无。 
虽感风寒五积散,煎加苏叶并香附。 
速去麻黄并半夏,煎服一剂病成苏。

指月按:虽然《本草纲目》讲麻黄能治产后血滞,但如果正气内亏,切不可轻用发表,必须扶助正气,这样正气充足,自然能把邪气赶出体外。正气不足,正如人没有力量,饿得走不动了,连武器都拿不动了,怎么能够上场御敌。即使有再先进的武器,你也使用不了。

所以必须先养精蓄锐,勿犯虚虚之戒。先哲曰:“产后元气未复,尚须调养百日而愈。”故古人有产后禁汗、下、利小便之说。如《傅青主女科》中言:“至若中虚、外感、见三阳表证之多,似可汗也。在产后而用麻黄,则重竭其阳……”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乐无穷,灵机满纸,法喜充满,不会因为山高海深的典籍而望洋兴叹,知难而退,反而像淘宝、采金矿一样,越学越有味,越学越精进不退! 

(0)

相关推荐

  • 小青龙汤新用:汗证

    小青龙汤新用:汗证 导读:这用方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需要对方有深刻理解,也需要对疾病有准确的辨证.本文的两则医案,都是通过祛除肺之寒饮,治疗与肺的"藏象"有关的疾病,非独脏器之肺. ...

  •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7)

    2017年01月06日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365天(80) 作者:林佳明 老年大学学员,感冒二十天,经输液,吃药效果不好,依重感冒,咳嗽,有痰,色白,鼻塞,流鼻,咳嗽时稍喘,全身麻冷,脉浮而细. 太少 ...

  • 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全!

    编者按:在2019年09月07日本公众号完结的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才发现曾培杰.陈创涛<小郎中学医记>系列里还有一本<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为了保 ...

  • 【小郎中学医记】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5:钱乙的六味地黄丸

    想要成绩好,就要常跟善读书的人在一起.我到程桂林宿舍去,发现桂林正津津有味地品读着<古代的名医>,看这些神医是怎样看病的. 我看桂林看得正入神,说,桂林,你看的什么书啊,这么认真? 桂林说 ...

  • 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2)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 引子 实习是一段让所有医学生都振奋.都跃跃欲试的经历. 这就像一个练武者,苦练三年,摩拳擦掌,想要在实战中好好表现一番. 我们学医四年,最后一年实习,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 ...

  • 小郎中学医记之字解中医1:心

    小郎中学医记之字解中医1:心

  • 《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106 川乌篇

    本能系统医学论 6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比老虎咬还痛的风湿痹症<金匮要略>曰,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 ...

  • 《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73 牡丹皮篇

    本能系统医学论 6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上期学习:<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72 玄参篇从故事里学中医,欢迎大家学习.分享 女人斑与洗杯子有个妇人,四十岁不到,脸上就长很多斑,每次跟老公吵架后,脸 ...

  • 《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67 赤芍篇

    本能系统医学论 6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上期学习:<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66 四季青篇故事里的中医更易懂,欢迎大家学习.分享 瘀热在里用赤芍--开门逐贼有个急性肝炎的病人,身上出现黄疸,面黄身 ...

  • 《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65 败酱草篇

    本能系统医学论 6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上期学习:<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64 鸦胆子篇故事里的中医更易懂,欢迎大家学习.分享 败酱草治腹痛痢疾一人拉肚子,赤白相间,臭秽稀烂如腐败豆酱.老先生叫 ...

  • 《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61 马齿苋篇

    上期学习:<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60 青果篇 药食兼备的痢疾良药马齿苋有个中学生常感到腹中隐痛不适,反反复复,大便泻下粘液有三个月了,人都瘦了不少.他平时在学校饭堂就喜欢吃香辣肥腻之物.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