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师语丝857:难得糊涂是真经

难得糊涂是真经

  “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写照。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

  乾隆一生在位六十年,收藏的珍宝古玩无数,凡是名画必盖自己的印章。乾隆去世后,他的珍玩被嘉庆帝封存在建福宫一带的殿堂库房里。

  溥仪16岁那年,出于好奇曾打开一间库房,只见满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打开一个看,里面全是手卷字画和精巧的古玩玉器。被打开的库房只是数间之一,而其余,有的库尽是金器,有的库尽是瓷器,有的库尽是名画……

  看着祖上留下的珍宝,溥仪想到了个问题:我究竟有多少财宝?于是他想清点一下,结果建福宫的清点刚开始,火灾就突然降临,已清点的和未清点的,一夜之间被烧了个精光!

  纵火者至今是个谜,但纵火的原因却很明了:宫里那些偷盗珍宝的人害怕被清点出问题来,干脆纵火灭迹。这一把火毁掉了多少东西,也是一个谜。

  溥仪说,一个金店以50万元的价格买到了这片灰烬的处理权,结果,光是熔化的金块、金片,就拣出了1.7万多两。余下的灰烬也倘若没扔,装了许多麻袋,分给了内务府的人。有一个人又从灰烬里提炼出金子,施舍给北京雍和宫和柏林寺,庙里用这些金子制成了两座黄金坛城。

  溥仪想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到底拥有多少珍宝,可没有想到看守珍宝的人坚守自盗,干脆一把火烧了,让被偷的珍宝无据可查,溥仪损失可谓大了,乾隆当年也没有想到自己穷其一生搜集的珍宝,会让不孝之孙连守也守不住,到了最后溥仪不得不卖珍宝度日的地步。

  有时,需要放着明白,装糊涂,这才是人性。有人说,结婚前,要睁大眼睛;结婚后,半闭眼睛就行了,这是难得糊涂的道理。

  难得糊涂,实际上就是要一个人心里明明白白,但在表现上装糊涂就行了。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是古代的一句俗谚。“姑”指婆婆;“公”指公公。意思是说,对于小夫妻之间的矛盾,做公公、婆婆的最好装聋作哑,不要介入,免得添乱。

  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小夫妻吵架,郭暧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看不上天子不愿意当罢了。”公主非常生气跑回了娘家。

  郭子仪知道后吓得够呛,把儿子绑了送到宫中等候处理。

  好在唐代宗非常明智,他一方面训诫女儿让她知道郭家的确有这样的实力,一方面用“不痴不聋,不作家翁”的话安慰郭子仪,让他不必把小夫妻吵架的话当真。

  这里的“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是唐代宗对“不痴不聋,不作姑公”的活用。因为话是对郭子仪一个人说的,所以针对性较强。另外“姑公”是相对儿媳而言的,而“家翁”则是指家里男性长辈。

  这样“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就有了作为家里的长辈,对小辈之间的事最后不要介入的意思。“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说是“儿女子”,实际上侧重指“儿子”,是安慰郭子仪不必拿儿子的话当真的意思,因为是郭暧说了大不敬的话才引起了大的风波。

  今天“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这句话,对长辈在大家庭中处好和小辈尤其是小夫妻之间的关系,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有时,不要显得太精明,不妨难得糊涂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