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治痛经如何正确应用针刺法?
一般治疗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太冲、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足三里。先针主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气海、关元。
辨证治疗主穴取三阴交、太冲,并可根据辨证分型取配穴。
(1)寒湿凝滞者,经前或行经时小腹冷痛,重则连及腰背,得热痛减;伴经行量少,色暗有血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配穴取中极、地机、归来等。
(2)肝郁气滞者,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经中有瘀块,块下后疼痛减轻;月经量少,淋漓不畅,色黯,胸胁及两乳作胀.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沉弦。另取曲泉、气海等穴。
(3)肝肾亏损,月经后小腹隐痛,按之痛减;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可配关元、肝俞、肾俞、照海、足三里等。
(4)肝郁湿热者,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甚则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有小血块,乳、肋疼痛,小便短赤,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常配中极、次髂穴。
单穴治疗单穴治疗痛经的操作方法如下:
(1)承山穴(小腿后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患者俯卧,以6寸毫针刺双侧承山穴,徐徐捻进针,留针15~30分钟。
(2)至阴穴(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斜刺双侧至阴穴,针尖向上,刺人0.1~0.2寸,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间歇10分钟运针1次,留针30分钟。也可加艾条悬灸。
(3)承浆穴(位于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中)。以1寸毫针刺人0.3~0.5寸,用泻法,留针30分钟。
(4)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凹陷处)。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双手握患者一下肢的踝部,让大拇指叠压于该穴位,每分钟80~120次的频率重力点穴,时间10分钟,一般2~3分钟即可减轻或消除疼痛,必要时也可在另侧该穴施术。痛止后也可根据病情给药或做其他处理。
(5)人中穴(位于人中沟中间)。以1寸毫针斜刺该穴,针尖刺向鼻根部,让患者吸气,行吸气补法,中等刺激,留针10分钟,一般在经前3天连续治疗3次,每天1次。
(6)阿是穴,即腹痛部位。取仰卧位,下肢屈曲,术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用平行移动法灸烤腹痛部位,灸30~60分钟,灸至腹痛减轻或消失为止。日灸1次,行经腹痛者,可在月经来潮前2~3天开始施灸,每次灸15~30分钟,可控制发作时症状。患者亦可自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