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师语丝852:走进你的世界(第42章) 四十二、杏林杏坛:杏林前辈有仁心,杏坛名师传智慧。

  四十二、杏林杏坛

  程幸福在大家的拥戴下,当了村长,他想拿出一个规划来。

  按他的设想,要根据每家的特长,分门别类地发展,不能一窝蜂地都做一样,那样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到时候谁也发展不好。

  村里有几家竹编做的好的,那就让他们做竹编,并且打造出品牌。

  村里有一位老人王礼泰老人,是祖传几代的中医,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他医术高明,而且收费公道低廉,有患者治好了病,为了感谢他,在他家的周围也栽了好多杏树,也像古代大家为了感谢名医的做法一样。

  程幸福设想让王礼泰家开一个秦山村疗养院,治疗与养生于一体,凭他的名声,再加上秦山村的好风景,一定能打响。

  李美丽说,太好了,王医生是杏坛有名的医生,肯定行的。

  程幸福说,你说错了, “杏坛”和“杏林”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前者指教育,后者指医道。

  “杏林”,这里也有一段典故。据晋人葛洪《神仙传·董奉》里说,有一个人叫董奉,平时他不种田,专门给人看病。但是,他从来不收病人的钱,却有一个要求:病重的好了以后种五棵杏树,病轻的好了以后种一棵杏树。几年后,这些杏树都结果了。于是,董奉又对人们说,如果谁要买杏的话,不要钱,只要用谷子换。这样,董奉又有了许多的谷子。他用这些谷子接济穷人和过路者旅资不够的人。后来,人们就用“杏林”来形容董奉为民谋利益的事。再以后,人们又将“杏林”引申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但都是指那些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杏坛”的典故则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他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礼乐冠华夷”中的“杏坛”指的就是此义。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以“杏坛”名之,后杏坛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李美丽说,原来是这样啊,没有想道,你这段时间,越学越有学问呢,杏林杏坛,我经常把它们混淆在一起。

  程幸福的一系列规划,在付诸之前,要一一登门拜访。

  他先到王医生家,说明来意。王医生说,很好啊,我的这规模就太小了,早想扩大规模了,医术高明者,防病养生为先,而不是病出之后,去显示本领去治病。健康重在防患于未然,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平和,病痛自然远离。幸福啊,你为民做事,我支持你。

  程幸福又到高先生那里,说了他的设想,也想请高先生出头开几期修身养性的论坛,提高一下村子的品位,因为他知道,高先生在国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如果他出面,肯定是来者云集。

  高先生答应了,他说,他本想清净无为,但为了村子的发展,愿意出来做点事,也想将多年的国学心得智慧,传授于人。

  这样,杏林名医,杏坛名师,出马,效果肯定要好,村子发展就有希望和档次。

  正是:杏林前辈有仁心,杏坛名师传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