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记忆 | 王静:老爸的收音机
老爸的收音机
文/王静
不久前在娘家,意外地看到老爸珍存的一台国产凯歌牌收音机。象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忍不住一番细细端详之后,我轻轻地拧下开关,一首熟悉的《我的祖国》乐曲居然飘了出来,真是喜出望外。40多年了,悠悠岁月竟未能磨蚀它的声音!一缕感动的情愫瞬间升腾,我仓促打开记忆之窗——
那时候我还很小,无法记存老爸把这台收音机抱回家时的情景,但我想,一家大小必定都十分兴奋、好奇。听老爸说,收音机是1968年他花了35元从一个复退军人手里买来的,九成新,当时他月工资是50元。在那个买什么都靠票证的年代,老爸得到这台名牌收音机时肯定是如获至宝。
那年月,我居住的小城是比较落后闭塞的,电话、电视在寻常百姓脑子里还没形成概念,人们获取外面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县广播站拉线安放在公共场所的广播。每天到了规定的广播时间,开头必定是大人小孩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东方红》或《大海航行靠舵手》,广播内容也单一。收音机有好多个频道可供选择,能根据喜爱调频收听。记得当时老爸在门口右边的墙上钉了一粒大铁钉,每天,只要老爸在家,他会把收音机挂在门口。所以,我家的这台收音机,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成了我居住的小巷的“广播”,成了小巷人家获取新闻的唯一工具,也成了左邻右舍那些潮剧迷的“福音”。
文革后期,老爸因“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次进了所谓的“学习班”,这台收音机也随老爸蒙冤被“软禁”了一段时间。
读高中时,我迷上了广播剧。在许多个单调郁闷的夜晚,临睡前,我会情不自禁地拧开收音机那个固定的频道(记得是汕头台经济频道),然后放在枕边,聆听剧情,与剧中人物同悲喜。有时,会期待某个熟悉的声音出现,寄望其沿着自己编织的路径演绎生活。静谧的聆听如暗夜里闪闪发亮的星星,淡雅而隽永,以至于沉藏的景片能在多年以后的这一刻再现。
几十年过去了,这台收音机依然流连在老爸的身边,陪伴老爸度过许多个闲适的日日夜夜,也给我带来丝丝亲切。
选自《独一无二的花裙子》第一辑
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静,原名王静卿,网名静静,揭阳人。群众文化专业副研究馆员,《榕江》执行主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揭阳市作协常务理事,榕城区剧协会长。散文、诗歌、小品、歌词等均有作品,曾获过省市级奖项几十项。出版有散文集《独一无二的花裙子》、诗合集《十一人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