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真正有修养的人,是在说话前就会考虑的人
【处世哲理】
真正有修养的人,是在说话前就会考虑的人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易经》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一个人的言语体现着其自身的修养和智慧,言既出口,便应做到,不然便是对自身的消耗和损伤。
言语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心,慎言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时不仅仅是恶语,不适当的言论和不合时宜的话都宛如一把尖刀,会狠狠的刺穿别人的胸膛。
《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刘备不顾诸葛亮反对大举伐吴,结果节节败退。
正巧张苞和关兴两名小将立了些许战功,刘备月下饮酒,褒奖二人:有两位子侄在,伐吴指日可待。昔日征战的将领都已老迈,皆不可用了。
就是这样一句话,使得老将黄忠伤心不已,为证明自己,他冲锋陷阵深陷敌军,死于乱箭之下。
刘备虽然悔恨,却也无可奈何。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一旦出口,就再无挽回的余地。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说话之前,一定要再三思量,不要让自己的无心戳痛了别人的心。
真正有修养的人,是在说话前就会考虑的人;是深知语言的力量而谨慎说话的人。
慎言,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鬼谷子有云:“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圣人以大道行事说话,一句话就可转危为安,而庸人言多必失,一句话就可使自己陷入困境,给自己招来祸端。
《魏书》中记载:
晋孝武帝司马曜有一次饮酒之后与张贵妃嬉笑,说她年龄大了,要废掉她另立新人。
张贵妃当时并未发作,却怀恨在心,在司马曜睡着之后,指使婢女捂死了他。
即使贵为皇帝,也会因为不当的言论就丢掉了性命。
语言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不好的言语在刺伤他人的同时也会伤了自己。
愚者的心在嘴里而智者的嘴在心里,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谨言慎行的人。
孔子曾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有智慧的贤者会通过慎言以律己。
与其用嘴巴滔滔不绝,不如让行动成为最有力的证明。慎言,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易经》有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一言若善,千里之外相应,一言不善,千里之外相违。言论既出,千里之外可以闻之。
故君子处事,更应敏于行而慎于言,不出谄媚之语,不发狂悖之论;言泽于膏沐之善语;慎痛于矛戟之恶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