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思维佳书推介:《改变思维》
在人类当代文明发展的前沿,量子力学贡献了几近百分之九十五。“世界上一切问题都是思维问题”。量子力学的影响不仅是量子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量子科学哲学思维。人类身体已进入多态叠加的量子时代,但大脑却停留在经典牛顿时代。激活优秀文明基因,构建新的世界文明,需从改变思维开始。
人类文明已经走过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并迈向信息社会。量子技术、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之中。许多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基于牛顿力学的经典思维而建立起来的。基于确定、可控、可预测基本假设的经典思维,在不确定、不可控、非决定的量子时代遇到了巨大挑战。人们一直在使用“旧的思想底座,却浑然不觉”。固有的思维已成为阻碍文明进程的巨大障碍,唯有“改变思维”,方能开启新的文明之光。
改变思维是一场十分艰巨的任务。据统计:人群中思维的认知比例,大致如下:缺乏对量子思维的认知,约占 95%;缺乏对形式逻辑的认知,占比90%;不知平面几何讲什么,占比85%;缺乏形象思维,占比 65%;缺乏科学精神,占比 90%;缺乏人文精神,占比 50%;误认为牛顿经典力学是普遍真理占 75%;只读一种观点的书,占比70%;丧失反思反省能力,占比 40%;害怕新体验、不学新东西, 占比30%。在日常思考中,最为典型和普遍,也不易觉察,也最为致命的,就是缺乏对量子思维的了解,迷信或者深陷经典思维之中,不能自拔。这种人认为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思维就是真理,从而坠入宿命论/决定论。患上如此病症的人,往往不自知,并认为别人痴人说梦,思想怪异。
《改变思维》一书的作者钱旭红院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将西方量子科学哲学与东方智慧有机融合,立足中华文明史与世界科技史,站在量子科哲思维的前沿,憧憬人类未来,写出的一部具有重大启迪意义的哲学随笔。全书以改变思维为主线,从天地、文明、科学、经史、认知、智慧、地缘、养成、氛围九大维度,探讨了思维的巨大力量,并提出了重构思维的路径。
阅读本书,您将获得如下启示:
1.关于人:人具有量子态,是自如行走在经典和量子交界处的天地之才;是宇宙、地球的一部分,宇宙全息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体现。人的精神是量子态的,具有量子思维。个体的价值不在于力量,而在于智慧和原创。人具有“工具与目的二象性”,犹如量子的“波粒二象性”。任何个人不仅应得到物质方面的享受,更应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距离是价值观,稳定的人际朋友关系,通常由三观一致的人组成,而不取决于血缘与利益。智慧型的人能平等地看待生死、看待我与非我以及一切人与事物,在觉悟中将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延伸链前移的一环,人是生物的也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孤立于社会组织以外的人难以长寿。道在人心,无论是政府、民众、个人,都需要依“道”而行。
2.关于生命:生命是具有自组织、自复制、自适应的不断演化的事物。生命具有存在的维度和多样性:个体、群体、“神明”。每个个体都是群体生命的承担者以及群体生命的贡献者。群体生命不仅指生物性的个体生命的集合,更可指代体现在精神、思维、气质、风气等方面的文化与文明层面的生命。群体生命的活力取决于个体的同频共振,振幅巨大,能量巨大。既可以有巨大的创造力,也可以产生极大的破坏力。群体生命上升,超越个体生命的集合,而呈现接近纯粹精神的形象,即为人类创造的“神明”。自组织是重要的生命特征,通过自组织,生命从个体走向群体,从身体提升到身体与精神并重。自组织的能力及能量,令人不可思议。
3.关于文明:文明与文化有关,但不同于文化。文化是固有的、恒定的,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排拒;文明始终在变化、前进与运动,天然有着对外辐射的倾向。文化常与传统关联,体现为过去对当前的影响;文明与未来关联,体现为未来大致的趋势和方向,其发展具有跃迁性。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影响全球的欧、美、日等文明成果都是在工业文明时期发展出来的,互联网文明比工业文明具有更大的扩张性、普世性、文明性、人道性。中华民族如能顺势而为,抓住文明跃迁的机遇,激活业已形成的文明基因,坚持兼容并包的量子思维,将能在信息文明时代奋勇争先、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4.关于思维:重要的不是思想,而是思维和改变思维。改变世界,要从改变思维开始。改变思维,不是由左脑思维转向右脑思维亦或反之,而是由狭隘思维转向全景思维、垄断单一思维转向差异多样思维、极欲思维转向自然思维。牛顿思维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认为世界的特性是分界、部分、机械、惯性、划一、精确、定域、割裂、被动、计划;量子思维是信息革命时代的宠儿,基于关联理念看待社会,认为世界的特性是无界、整体、灵活、多向、差异、可能、离域、联系、互动、莫测。经典思维和量子思维可以双向渗透与互补。孔子拜老子,犹如经典遇量子。“波粒二象性”的量子思维,对新知识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改变思维,不是用一种思维代替另一种思维,而是要实现一维向多维、低维向高维的转化。常见思维模型有几何思维、常数思维、基元周期思维、平等思维、永续思维、道简至隐思维、有无利用思维、延迟满足思维、迭代复利思维、底线止损思维、多模思维、少言善为思维、第一性原理思维、类比更优推理思维、系统整体思维、临界思维、共振与度思维、成长思维、工程思维等。思维自由,就是在尊重自我的基础上,拥有感性的形象思维、理性的逻辑思维以及悟性的格局思维。
5.关于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不能从任何其他原则中推导出的原则,是自在、自有、自然的第一原则。第一性原理是万事万物的基因,在学术狭义上,是指一切基于量子原理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学计算,不使用经验参数,只用电子质量、光速、质子或中子质量等少数常数表示。对整个宇宙、世界而言,量子论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第一性原理。创造创新分为“我跟随”“我最优”“我原创”三个层次。比较思维能提供“我跟随”“我最优”,但无法达到“我原创”,只有“第一性原理”思维才能助力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我原创”。
6.关于老子:老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正确认识宇宙起源的古人之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从“无”到“有”的哲学思考,远远早于现代的量子论,包括相对论、弦论等。老子的“无为”,是 “顺势而为”,不妄为,“无为而无不为”。一切人事物,都遵循从“无”到“有”的演化规律。一旦“有”,便向“无”复原,终归于“无”,再从“无”又到“有”。拥有最大程度的“有”,须有最少程度的“无”,这是亘古不变的道。道德经是宇宙、世界、社会、生态、人生的根本规则,涉及的科技知识包括:经典力学、相对论、质能等价转换、量子力学、超弦论、振动、物质和能量、生态理念等。道德经是跨越时空、种族、文明、学科的天书,是悟知永恒、弗争而成、终极强盛、宁静幸福的宝典。貌似出世,其实入世。道法自然,是宇宙的“思维”、天地的“思维”。
7.关于量子:量子是史上最伟大的科学,从微观到宏观,量子无处不在。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假设—“量子”:即黑体辐射的能量不是连续值,必须一份一份,每份都是某个基本能量的整数倍,这个基本能量单元叫能量量子。量子是世界最底层的密码与自然的奥秘,具有非连续、波粒二象性、测不准、态叠加、纠缠、跳跃等特征。量子物理很奇特、常常违反直觉、难以让人接受,是人们认识真实世界的第一性原理,是当今众多技术的基础。量子粒子非常小,故能阻隔量子的东西很少,再加上还具有波性,所以能穿过难以渗透的阻隔,做到“量子隧穿”,像波一样扩散而去。在人类当代文明发展的前沿,量子力学贡献了几近百分之九十五。量子力学不仅仅是微观世界的法则,在宏观世界也同样出现量子效应。如激光、超导,量子通讯卫星等。量子思维方式被引入到群体行为的体系中,并产生了量子经济学、量子金融以及索罗斯量子基金会这个名称等。
8.关于物质:物质是由运动着的粒子所组成,量子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量子世界里,物质的行为方式不同于宏观世界,一个粒子,可以瞬间消失或者凭空出现,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不同的位置。粒子波之间每时每刻都随机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宇宙是个延绵不断的能量场,将生命、星球、气体、植物等一切均关联在一起。物质基本粒子不是实体的点,而是包含着更微小的弦结构。每个基本粒子(波粒二象性)内部,都有根细弦在振动,弦的振动产生波动性粒子。不同的振动方式决定不同粒子的性质,有的成为电子、有的成为上夸克等等。振动越剧烈,粒子能量就越大,质量也较大。粒子还具有波动性,也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9.关于意识:量子理论认为意识是微管内量子引力效应的结果,由纠缠态电子坍缩而生,主体的意识促成了物质世界从不确定的状态到确定的状态,主观意识也可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意识与物质世界不可分割,客观世界能改变意识,意识也应能改变客观世界。微观世界中,意识改变客观世界是通过波函数坍缩,使不确定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在宏观世界,意识改变客观世界是通过所有人的同频共振,予以实现。决定一个人意识能量层级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其使命愿景,能量层级几乎决定了人生的一切。
10.关于知识:知识是思维、精神、能力的载体,传授知识的目的就是要传授思维、精神和能力;拥有知识并不保证人们能用科学的眼光理解自然和社会。面对未来挑战,探索未知领域,超越知识局限,需要人们在科学精神指导下,去发现新的未来知识。发现新知识,是试图拥有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新精神和新能力。知识只有相互连接,形成知识体系网络,才能成为“真知“。不成体系的知识特别是惰性知识,将干扰正常认知。最有意义的是思维方式,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甚至探索未掌握的知识,改善自我的智慧、能力及生活。关注多尺度、跨尺度、介尺度的思维,有可能为人类贡献新的更有价值的认知实践体系、新的知识学科专业体系。
11.关于教育:教育的目的旨在唤醒人们的潜能,点亮其灵魂,助其找到使命。教育不仅要教会人们如何安身立命,也要教会人们思考、认知他人、社会以及自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自治能力是社会良序、人格独立的基础,唯有教育的强大才有国家的强大。教育要以自由思维、独立精神,肩负并完成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教育具有量子“跃迁”性,不应沉湎于循规蹈矩、循序渐进的传统教育,要相信并服务于学生,个性化而非标准化的教育计划。国家未来由今日教育、特别是思维教育所决定。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思维、创新思维、量子思维的思维教育要超越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以及以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育,用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升华代替知识点的传授。
12.关于资本与权力:“资本来到世上,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浸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滋生腐败,绝对的资本滋生绝对的腐败。”权力不单是一个职位或位置,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权力会剥夺人正常的认知能力。资本、权力会自组织、自复制与繁殖、自适应,会生长,也会死亡,更会“相爱联姻”。资本与权力的联姻,是暴利与腐败的结合。资本拥有者具有强大影响力,他们要么以垄断形式谋取市场最大利益,要么与行政权力结合而巧取豪夺。资本和权力一旦获取了垄断地位,将变得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权力艾滋病对腐败、危机失去敏感、免疫和抵抗能力,对民众好恶失去感知。热衷追逐权力的社会,缺乏对真相、真理和真知的追寻精神。“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人类目睹无数朝代的明争暗夺得到的伟大发现。
本书共九篇,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篇:天地篇—使命与担当。天地虽伟,道化人身。人是宇宙的第一资源,人类需要自我革命;引导革命的灯塔是使命,使命非为“己”,使命是为“道”、为“仁”。人因使命而神圣,因使命而强大。发现使命,是生命中最大的幸运。永恒的存在是思维,世事通透,善行无迹。善择天时、善取地利。天时在智能时代,地利在中华文明;人和在爱智慧、爱真理的内心。
第二篇:文明篇—科学文化。重要的不是思想,而是思维;改变自我,先改变思维;返璞归真,有容乃大,改变态度是第一步;文明的第一动力是科学技术,激活丢失和沉默的优秀思维与文化基因,才能文明昌盛,个人幸福。
第三篇:科学篇—量子思维。科学一直颠覆性地改变自己;经典是量子的特例,量子是自然的奥秘;经典有你没你一个样,量子世界因你而不同;人有量子思维、量子态,是自如行走在经典和量子交界处的天地之才。
第四篇:经史篇—老子学说。中华文化信奉儒道释。无为无不为,无为无不治;阴阳常易,道法自然;天耀中华,上帝土生土长在华夏;因果思维、同步思维、大道思维,塑造天下;三生万物,超限思维从三起步。
第五篇:认知篇—知识体系。知识是思维载体,思维才是力量,知识残缺导致思维残缺;平面几何是学科先驱模板,逻辑是知识发育的引擎;西方知识偏分解合成还原,中华知识偏整体全息关联;跨越中西,打破学科围墙,融会贯通,呼唤超限的知识体系。
第六篇:智慧篇—独立自由。烦恼源自思维梗阻和禁锢,思维发展需要多维度;幸福和智慧,在于思维自由和精神独立;思维三要素:逻辑、形象、格局;精神三首要:质疑、关爱、使命。善待观点、超越观点,打造自己的思维工具箱;超限思维,爱智慧,近真理。
第七篇:地缘篇—东西方思维差异。东方重关联和谐,西方重分立自由;东方常威权独断,西方常辩论多样;东方偏辩证逻辑,西方重形式逻辑;东方重集体,西方重个体;如能中西合璧、拓扑演绎,就能获得超越复古和创新的自由。
第八篇:养成篇—思维教育。因思维差异,虽人格平等,但人品分层;关爱孩子就是关爱未来;内观身心境,做自己健康和成长的主人;改变思维和自我,让精神长相由心而生;以思维施教,用不言之教、因人施教来转变家庭和社会,培育独立自由、理性平和的一代新人。
第九篇 氛围篇—奇点拐点。生态链、社会链,环环相扣,善待才有善报,需关注发展的奇点拐点前后的临界突变;有限权力有限腐败,无限权力无限伤害;原创靠个体,有力靠集体,治理靠逻辑;人民是目的,国家是手段;告别思维垄断,让个人、自然、生态和社会实现自由、全面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