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源研究会”考察南宋名臣崔与之故里
初冬时节,应广州增城学友邀请,“桐源研究会”一行考察了南宋名臣崔与之故里。
崔太师祠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累赠太师、南海郡公,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人。
崔与之 像
崔与之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医生家庭,少有大志。32岁时得书友资助,走出增城,到京师临安苦读三年后,高中一甲进士,成为岭南第一个由太学生考上进士的学子,从此步入仕途。
绍熙四年(1193),崔与之授浔州司法参军,后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
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1239)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
崔与之 塑像
崔与之从政数十年,官至显贵而不养妓,不增置田产,不受各方馈赠,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从而成为宋朝的一代名臣。他守淮五载,卫护四蜀,淡泊名利,激流勇退,七辞参知政事,十三疏辞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张九龄合称“二献”。
崔与之被称为“岭南儒宗”,其所治儒学的“菊坡学派”被认为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著有《菊坡集》(《崔清献公集》)行于世。他颇有词章造诣,开岭南宋词之始,有“粤词之始”之称。
镌刻在崔太师祠内的崔与之词作《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太师祠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坑贝崔屋村,建于清朝末年,是一座很普通的祠堂。
通宽12.2米,深30米,建筑面积366平方米,中间为主体建筑,两旁为偏间,头门宽4.2米,深9.5米,悬山顶,阴阳合瓦顶,龙船形正脊,门额刻:“崔太师祠”。
前墙为青砖砌筑,山墙是青砖裙,上为泥砖。二进厅堂宽4.2米,深6.1米,后堂深9米,建筑形式与头门略同。
清献园
与崔太师祠相毗邻的清献园,为崔与之纪念馆。园区按南宋风格以单层建筑建设,总占地面积2989平方米,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分清献门、清风庭、立献厅、菊坡园四个功能区,分别展示该园建设的来由及世人对崔与之的评价,崔与之的生平、成就、品格及影响等。
【另:崔清献公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下丰村西侧,是佛冈县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建于明代中叶,清末毁于火,民国六年(1917)重建,祠深三进,两边有青云巷间隔,面积225平方米。祠堂砖木结构,门匾额题曰“清献崔公祠”,是明代学者陈献章(陈白沙)手笔,第二进悬有“岭南间气”牌匾。】
崔太师祠地形图
宋丞相崔与之,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治国能臣。鲜为人知的是,其风水造诣颇深。所涉风水理论及其实际作为,正是“桐源研究会”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文丨桐源文化
图丨桐源文化
欢迎点赞、转载和转发,谢谢!
点击下方感受更多风水案例
桐源居士著作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