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财务应用】怎么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设置固定资产月折旧、当年折旧和累计折旧的函数公式

前面讲述了平均年限法和年限总和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函数公式,本次讲述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来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的函数公式及其过程。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简介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最后两年改用年限平均法,将倒数第2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这两年平均分摊。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折旧公式: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

3.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4.月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月折旧率

5.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2

因此,双倍余额递减法正如其名,每年折旧额是递减的,每期折旧金额是不相等的(所以不是直线法);且会计处理要求是先按年度进行折旧,然后再除以12来计算月折旧。因此,月折旧不能简单地将折旧期限由年乘以12变换为月,同时当年折旧和累计折旧的函数公式都不能简单地利用“间隔月份”去乘以“月折旧”。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方法函数简介

年限总和法方法函数­的是——DDB函数,其使用方法:

DDB(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限 ,折旧期间,余额递减率)

函数特别说明:

1.余额递减率如果不输入(省略)就自动默认为2,当然也可以输入3或4等数字(只是不符合中国会计和税务规则而已)。

2.函数不能解决中国会计规则要求的最后两年折旧计算问题。中国会计规则要求是“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2”,这个使用DDB函数不能直接计算,强行使用DDB函数计算的话与中国会计规则要求计算的结果是不相等的。

3.按照中国会计规则,函数公式中的“使用期限”只能使用以“年”为单位的期限,不能转换为“月”;“折旧所属期间”也只能是以“年”为单位的期间。

尤其是在计算月折旧金额时,不能简单地把函数公式中的“使用期限”和“折旧所属期间”都换算为“月”,因为其计算的结果与中国会计规则要求的按年折旧再除以12的金额是不相等的,不信的话可以试试看!

三、月折旧函数公式的设置过程详解

有了平均年限法和年限总和法设置函数公式的经验,但是DDB函数计算折旧却更加复杂,我们此处也关注的问题有:

1.折旧条件。即什么时候该折旧,什么不该折旧。

2.函数公式内部各参数如何取得。函数公式中的“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期限”都是常量,而“折旧所属期间”则是一个变量。“折旧所属期间”直接决定了折旧金额的大小。

3.最后两年折旧不能直接使用DDB函数,按照中国会计规则需要计算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

(一)折旧条件

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一样的方法,将其条件罗列如下:图E4-1

因此,将图E4-1转换为IF函数公式:

=IF(EOMONTH($E$2,0)-C4<=0,0,IF(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M")=0,0,IF(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M")<=(F4-2)*12,1,IF(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Y")<=F4*12,2,0))))       (公式A)

(二)折旧所属期间问题的解决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每一年金额不一样,是递减的,所以折旧月份对应的折旧“年”是很重要的,第1个月至第12个月对应的是第1年,以此类推。

有前面设置的“公式A”把不需要折旧的期间全部排出后,剩下的就是需要折旧的期间,因此我们采用一些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期间的折旧的函数公式表述:

1.前面各年的折旧公式

DDB(D4,D4*E4,F4,ROUNDUP(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M")/12,0))  (公式B)

2.最后两年的函数公式

最后两年的函数公式看似简单,但是公式中的“累计折旧”却是没有现成的,需要我们来计算。但是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时,有个名词叫折余价值,前面各年折旧就是用期初折余价值乘以年折旧率所得,实际上“折旧价值”等于“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而最后两年折旧恰恰就需要“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所以没有累计折旧,我们也可以考虑“折余价值”。

此处又需要开动脑筋使用一点中学的数学知识:

假定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是n年,固定资产原值是d,预计残值率v,下面看我的推演双倍余额递减法“累计折旧”和“折余价值”的计算过程。

双倍余额递减法前面各年的年折旧率=2/n

第1年:

折旧金额=d*2/n,

累计折旧=d*2/n,

第1年期末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第1年折旧金额=d-d*2/n=d*(1-2/n)=d*(1-2/n)^1;

第2年:

期初折余价值=第1年期末折余价值=d*(1-2/n)^1,

折旧金额=d*(1-2/n)^1*2/n,

第2年期末折余价值=第1年期末折余价值-第2年折旧=d*(1-2/n)^1- d*(1-2/n)^1*2/n

=d*(1-2/n)^1*(1-2/n)=d*(1-2/n)^2,

第2年累计折旧=原值-第2年期末折余价值=d-d*(1-2/n)^2=d*(1-(1-2/n)^2);

以此类推,可以得出:

第n-2年:

第n-2年期末折余价值=d*(1-2/n)^(n-2),

第n-2年累计折旧= =d*(1-(1-2/n)^(n-2))

有了第n-2年期末折余价值,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减去净残值,然后再除以2得到当年折旧金额、除以24就得到最后2年的月折旧金额。

将上述推演过程,用图表展示如下:图E4-3

呵呵,图E4-3基本上没有使用Excel函数公式,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从中找出规律,前面各年使用DDB还是要简单一些。

因此,最后两年:

年折旧=d*((1-2/n)^(n-2)-v)/2  (公式C),

月折旧=d*((1-2/n)^(n-2)-v)/24。

(三)月折旧公式的合成

现在只需要将公式B和公式C代入“公式A”中将其结果“1”和“2”替换后除以12,这样就得到需要的月折旧函数公式:

=IF(EOMONTH($E$2,0)-C4<=0,0,IF(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M")=0,0,IF(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M")<=(F4-2)*12,DDB(D4,D4*E4,F4,ROUNDUP(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M")/12,0)),IF(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M")<=F4*12,D4*((1-2/F4)^(F4-2)-E4)/2,0))))/12   (月折旧函数公式)

四、当年折旧函数公式设置

(一)当年折旧的条件限制

与采用年限总和法进行折旧时一样,双倍余额递减法每一年的折旧金额都不一样,所以不能简单用月折旧金额乘以折旧月份数。同时,很多时候折旧年度会跨越2个自然年度,比如2017年6月入账的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那么折旧年度第1年中有6个月在2017年,有6个月在2018年。当然,也有刚好在一个完整自然年度的,入账时间在12月份就是。

所以,要求当年折旧额就必须解决:

1.当年跨越了属于固定资产折旧的那两个年度;

2.固定资产折旧年度在当年各自有几个月;

3.最后两年又是直线法。

因此将上述限制条件用图表列示:如图E4-4

如果暂时用E4-1的“序号”代替“当年折旧”的结果或公式,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如下函数公式:

=IF(DATE(YEAR($E$2),12,31)-C4<=30,0,IF(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M")<12,2,IF(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M")<=(F4-2)*12,3,IF(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M")<(F4-1)*12,4,IF(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M")<=F4*12,5,IF(DATEDIF(EOMONTH(C4,-1)+1,EOMONTH(E2,0),"Y")=F4,6,7))))))  (公式D)

(二)各个分段期间的折旧公式

DDB函数中的参数“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期限”都是常量,而“折旧所属期间”则是个变量。“折旧所属期间”须是数值或计算结果是数值,并且要满足大于0且小于等于“使用期限”,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设置函数公式时只能分段计算,把不满足条件的排除。另外,中国会计规则要求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的折旧又是直线法,不能直接使用DDB函数计算。

1.间隔月份<12(序号2)

意味着就是第1个折旧年度,但是可能折旧月份不足12个月,公式可以表示为:

=DDB(D4,D4*E4,F4,1)* (12-MONTH(C4)/12  (公式E)

2.间隔月份<(F4-2)(F4是指使用年限,下同)(序号3)

意味着当年跨越了属于固定资产折旧的那两个年度,年折旧必须分段计算然后相加。

用DATEDIF函数求两个时间间隔的年份数时,是按整年计算的,不足的1年的不计算,计算结果也是整数,比如1年零2个月计算的结果只是1。因此,此处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计算折旧年限的前半段部分。

前半部分月份的计算:这时需要进行一下观察,比如2017年1月入账的,2017年折旧11个月,2018年度中属于第一个折旧年度就还剩1个月,以此类推,就会得出前半段部分月份数恰恰等于入账的月份数。这样是不是就很简单了,直接取入账时间的月份数就OK了。

前半部分年折旧公式:

=DDB(D4,D4*E4,F4,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MONTH(C4)/12(公式F)

同样道理,可以得出后半部分年折旧公式:

=DDB(D4,D4*E4,F4,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1)*(12-MONTH(C4))/12(公式G)

将公式F和公式G相加,就得出该年度的折旧公式:

=DDB(D4,D4*E4,F4,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MONTH(C4)/12+DDB(D4,D4*E4,F4,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1)*(12-MONTH(C4))/12   (公式H)

3.间隔月份<(F4-1)*12(序号4)(序号4)

此时意味着,固定资产折旧已经进入最后两年的折旧。也就是说该年度前面部分可以使用DDB函数折旧,后面部分是直线法,不能再继续使用DDB函数,因此要计算该年度的折旧不能直接套用公式H。但是情况还是需要分段计算,可以在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主要是修改后半段公式,将其修改为最后两年的折旧公式。我们在前面设置计算“月折旧”公式已经解决了,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最后两年的折旧公式“D4*((1-2/F4)^(F4-2)-E4)/2”直接代入公式H替换后半段的折旧公式:

=DDB(D4,D4*E4,F4,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MONTH(C4)/12+D5*((1-2/F5)^(F5-2)-E5)/2*(12-MONTH(C4))/12   (公式I)

4.间隔月份<F4*12(序号4)(序号5)

此时固定资产折旧已经完全进入最后两年的直线法折旧了,且是一个完整年度的直线法折旧,因此该段折旧:

= D5*((1-2/F5)^(F5-2)-E5)/2  (公式J)

5.间隔年度=F4

=MONTH(C4)*D5*((1-2/F5)^(F5-2)-E5)/24  (公式K)

(三)当年折旧公式的合成

将“条件”和各个分段期间的折旧公式合并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当年折旧公式:

=IF(DATE(YEAR($E$2),12,31)-C4<=30,0,IF(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M")<12,DDB(D4,D4*E4,F4,1)*(12-MONTH(C4))/12,IF(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M")<=(F4-2)*12,(DDB(D4,D4*E4,F4,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MONTH(C4)+DDB(D4,D4*E4,F4,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1)*(12-MONTH(C4)))/12,IF(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M")<(F4-1)*12,(DDB(D4,D4*E4,F4,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MONTH(C4)+D5*((1-2/F5)^(F5-2)-E5)/2*(12-MONTH(C4)))/12,IF(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M")<F4*12,D5*((1-2/F5)^(F5-2)-E5)/2,IF(DATEDIF(EOMONTH(C4,-1)+1,DATE(YEAR($E$2),12,31),"Y")=F4,MONTH(C4)*D5*((1-2/F5)^(F5-2)-E5)/24,0))))))  (公式J)

五、累计折旧函数公式的设置过程

(一)累计折旧率的探索

在本文前面已经探索过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如何求累计折旧的问题,详见本文图E4-3所示。

(二)累计折旧可能存在的时间段考虑

我们需要计算的累计折旧不一定刚好是整年计算,所以需要考虑的分段计算。分段计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Excel函数对相关参数的限制性。因此,我们考虑把累计折旧的时间段分为如下:图E4-5

(三)累计折旧函数公式

与前面设置月折旧、当年函数公式的步骤一样,先分别设置,然后再合成,最终得出累计折旧的函数公式:

=IF(C4>$E$2,0,IF(DATEDIF(C4,EOMONTH($E$2,0),"M")<(F4-2)*12,G4*MOD((DATEDIF(C4,EOMONTH($E$2,0),"M")),12)+D4*(1-(1-2/F4)^DATEDIF(C4,EOMONTH($E$2,0),"Y")),IF(DATEDIF(C4,EOMONTH($E$2,0),"M")<F4*12,(D4*((1-2/F4)^(F4-2)-E4)/24)*(DATEDIF(C4,EOMONTH($E$2,0),"M")-(F4-2)*12)+D4*(1-(1-2/F4)^(F4-2)),D4*(1-E4))))

以上就是我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设置固定资产折旧函数公式的过程,希望能抛砖引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