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之死

虽然枪毙了杨宇霆,但对于他的家人张学良给予了一定照顾,尤其是知道有人趁杨宇霆死难私吞他的家产后,张学良派人物归原主还给杨宇霆的家眷。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会杀杨宇霆,为何大家都说杨宇霆不死就不会造成东三省的沦陷?这一切还得从杨宇霆的能力说起。

留学日本,优秀的外交官

杨宇霆出生在奉天一户普通家庭中,为了生活来到了东北。杨宇霆出生时家中经济情况已经好转了许多,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负担起读书的费用。

不过杨宇霆的父亲是通过体力劳动发家,根本不想花钱让孩子读书。还是在周围人三番五次的劝说下,杨宇霆才得以进入学堂。

杨宇霆长大后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不过顾及到奉天是个吉祥的地方,于是允许奉天举行最后一次科考。杨宇霆就抓住了这次科考的尾巴,成为了最后一批秀才。

随后杨宇霆凭借过目不忘的本领背下了一本书,获得去日本留学的机会。在日本学习期间,杨宇霆掌握了许多日本的风俗文化和治理特点,对日本人也有了更深的研究。

也正是这段时间,杨宇霆与孙中山等人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对于国家大事有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回国后的杨宇霆更是直接参军入伍,迅速升到了军械厂厂长。

在跟随张作霖后,杨宇霆经常就东北问题与日本人谈判。凭借着对日本文化、政治的了解,日本人在杨宇霆手上没少吃亏。

杨宇霆对待日本人的态度就是“恩将仇报”。不停地示弱对日本加以诱惑,令日本人心甘情愿掏出大量资金,同时与日本人虚与委蛇,必要时可以反咬一口。总之就是占最大的便宜吃最小的亏,坚决不与日本沆瀣一气。对此胡适甚至有“此人不死东北不失”的评语。

杨宇霆对日本的态度使得日本人对其破口大骂,连国内媒体都知道中国东北有这么一位难缠的外交人员。为了破坏杨宇霆的影响,日本人造谣、抹黑无所不做。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杨宇霆是一位爱国、有能力的能臣。对待这位牵制住日本的大功臣,张学良为何痛下杀手呢?

居功自傲,意图自立

杨宇霆想要发展自己势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张作霖时期就已经发生过。

当张作霖在街上看到杨宇霆训练的士兵后,就将杨宇霆调到自己队伍里担任参谋长,帮助张作霖训练军队。

张作霖当时的部队中许多士兵都是社会人士,纪律散漫,直到杨宇霆按照国外科学训练方法教学,才使得这支队伍战斗力飙升。

1918年,杨宇霆提议劫持直系价值四千万的军火,并将其装备到自己的队伍中,使得杨宇霆成为奉系军队当红人物,获得张作霖的器重。

没过多久,杨宇霆用奉系军队的名字组建自己的势力,被张作霖发现后将杨宇霆撤职。

这是杨宇霆第一次起了自立为王的心思,不过没多长时间,张作霖再次重用了杨宇霆,并在杨宇霆的帮助下奠定了自己的军事地位。

在获得张作霖全部信任的同时,杨宇霆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盛气凌人。因为骄傲自满被孙传芳打败后,杨宇霆狼狈逃出了江苏,回到张作霖的队伍中继续兴风作浪。

在这支队伍中,郭松龄和杨宇霆是两个矛盾最大的派系代表。矛盾激化的同时郭松龄产生了脱离奉系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最后被杨宇霆借机杀害。

没有了反对的政敌,杨宇霆逐渐掌握了军队实权,曾经想建立自己势力的想法随着张作霖的意外身亡再次出现在脑海中。

惹恼张学良

被杨宇霆处死的郭松龄是张学良的老师,二人政见不合必然会影响到张学良对杨宇霆的态度。而后郭松龄秘密处死郭松龄,张学良就对杨宇霆产生了恨意。

当张作霖身故后,奉系绝对分裂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张学良上位,一派不同意张学良接任张作霖的职务。杨宇霆就是反对张学良的代表。

即便在张作霖大部分老部下的支持下成为奉系军队的领导人,杨宇霆对张学良的态度却十分恶劣,经常仗着自己的辈分对其谩骂,哪怕在外人面前也不给张学良留任何面子。

在杨宇霆看来,年轻的张学良根本不能担此重任,何况还染上了抽大烟的习惯。再加上他居功自傲,经常私自做主决定一些大事,面对张学良事后的询问大都会说一句:“你啥都不懂,我都决定完了,请示你干啥?”

当面对国民党和日本人的拉拢时,张学良当然不会与自己的杀父仇人合作,毅然而然地选择归顺国民党阵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北易帜。不过在面对这件事情上,杨宇霆与张学良发生了不了调节的矛盾。

杨宇霆想的是从蒋介石那里多要一些好处,尽可能提高东北军的地位,吊足蒋介石的胃口。但张学良却心急地想直接归顺,不谈任何条件。

新仇旧恨的累积下,张学良不再继续容忍杨宇霆,找了个借口将杨宇霆骗来后,令手下将其枪毙。

对于枪毙了杨宇霆这件事,张学良开心,蒋介石开心,日本人更开心。也正是因为杨宇霆的死亡,日本占领东三省时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总结:

在大家看来,若是杨宇霆还在军队中,当日本入侵东北时一定会受到强烈反击,而不会是像历史中那样没受到任何抵抗。

不过杨宇霆的死亡不仅有张学良的原因,也有自身原因。若是能将自己傲气收敛一些,或许也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