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16课:六个齒部生僻字,看古人有多么关注牙齿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依然讲的是“齒”部的汉字,分别是:“齵、䶥、齱、(齒+差)、(上佐下齒)、齤”。显然,这又是六个生僻字,甚至其中有两个字,GBK字库都已不再收录,我们只好描述字形,但鉴于课程的连续性,我们还是一字不落地依照《说文解字》的顺序讲过去。
有意思的是,这六个字却只关乎一件事:牙齿不整齐或缺牙,请大家耐住性子,忍住枯燥,看先民们有多关注牙齿美的事情。六个字的详情如下:
1、齵。读音有两个:
(一)óu。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齵,齒不正也。从齒,禺声。”形声字。本义指牙齿参差不齐。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五补充说:“……谓高下不平也。”实际就是牙有长有短,不整齐。明代徐渭《书草玄堂稿后》:“齵齿而笑,蓬首而骚。”说的是妇人嫁人久了之后,就不顾姿态了,日常会露出不齐的牙咧嘴大笑,搔抓蓬乱如麻的头发。
(徐渭像)
后来齵也指事物参差不齐。比如《荀子·君道》:“天下之变,境内之事,有弛易齵差者矣。”王先谦集解称:“齵差,参差不齐。”这里指的是天下的变化,境内的事情,已经有变动纷乱了,这里的“齵差”后来发展成了专用词,就指参差不齐,词里齵的读音不要读错为第二个音yú。
(二)yú。上面《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已渐渐已淡出实用,现在的人们多以此读音为齵的标准读音,这个读音出自《广韵》。读此音时,齵多了一个用法,指牙齿脱落再生。
齵的小篆写法如图:
(齵的小篆写法)
2、䶥。读音有三个:
(一)zhā。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䶥,齬齒也。从齒,虘声。”形声字。本义是牙齿不整齐,不平正。
(不整齐的牙齿)
(二)jǔ。组成专用词“䶥齬”,同“龃龉”。指上下牙齿对不齐。
(三)chǔ。组成专用词“䶥䶥”(就是“楚楚”),指五彩鲜明,不过,写作“楚楚”时,还有整洁之意。
䶥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䶥字的小篆写法)
3、齱。读音有两个:
(一)zōu。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齱,齵也。从齒,取声。”形声字。与齵组成词语“齱齵”,本义都跟牙齿不整齐相关:(1)齿不正;(2)齿聚貌。
(牙齿不整齐)
(二)chuò。读这个音时,同“龊”。《字汇·齿部》:“齱,与龊同。”没错,就是龌龊的“龊”。
齱的小篆写法如图:
(齱的小篆写法)
4、(左齒右差)。GBK字库已不收此字,后来写作“齹(上差下齒)”。读音有两个:
(一)c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齿参差。从齒,差声。”形声字。本义是牙齿参差不齐。《玉篇·齒部》:“齹,齒参差也。”样子不好看,就不再上图了。
(二)cuó。这个读音出自《广韵》,有两个用法:
(1)齿根。(2)同“上佐下齒”(GBK无此字,下面会讲)《左传·昭公十六年》:“子齹赋《野有蔓草》。”陆德明释文:“齹,《说文》作‘(左齒右差)’。”《左传》用于人名,不再注解了。
(左齒右差)的小篆写法如图:
(左齒右差)的小篆写法
5、(上佐下齒)。读cuó。这实际上就是上面字的第二个读音,意义相同。《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上佐下齒),齒差跌貌。从齒,佐声。《春秋传》曰:‘郑有子(上佐下齒)”形声字,本义为牙齿前后错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差者,不值也;跌者,踢也。齿差跌,谓参差踢跌不平正也。《春秋传》郑有子(上佐下齒)。见《左传·昭公十六年》,今《传》作‘齹’,实一字也。”许慎举的这个《春秋传》的例子,也是用于人名,就是上面的“子齹”。
(上佐下齒)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佐下齒)的小篆写法
6、齤。读quá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齤,缺齿也。一曰曲齿,从齒,(上釆下廾)声。读若权。”字形方面,(上釆下廾),(GBK字库已不收),隶变后写作“龹”,于是就有了“齤”字现在的写法。形声字。本义许慎认为是:缺齿。
(缺牙)
本义之外,许慎又认为齤有“曲齿”义,“曲齿”俗称齿䶕,【猜想】应是牙齿稀或牙齿弯曲。段玉裁注称:“曲齒者,今俗云齿䶕也。”关于这一条,余岩《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卷三中引胡吉宣说得更清楚:“齤以从卷声推之,当以曲齒为本义。又许读若权,权亦具曲屈义,若曲脊曰䟒,曲弓曰(弓雚)。”
(齿稀)
实际上,缺牙和牙稀的视觉效果近似,所以许慎所标的这两个意义实际非常相近。
本义之外,齤还指笑而露齿貌。《集韵·仙韵》:“齤,笑而见齿貌。”《淮南子·道应》:“若士者齤然而笑。”齤然而笑,就是笑到露出牙齿。
(露齿而笑)
齤的小篆写法如图:
(齤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