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斯金纳因发明斯金纳箱,被指责...
1938年,斯金纳因发明斯金纳箱,被指责为最邪恶的心理学家,原因是别人拿小白鼠做实验,他却拿自己3岁的女儿当“小白鼠”。
无数的人指责谩骂他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因为他的理论成为人生赢家。
因为他的理论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怎么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怎么防止自己上瘾,怎么让别人上瘾,等等。
斯金纳箱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刚开始他也是拿小白鼠做实验,拿亲女儿做实验那是后来的事,先看下这个实验的内容。
把小白鼠关在笼子里,里面有一个按钮,老鼠按一下按钮,就会有一粒粮食掉下来。
第一阶段:
按一下按钮掉落一颗食物,小白鼠饿了就会按一会,不饿就不会按。
第二阶段:
不再掉落食物,小白鼠经过一段时间的失望,就不再理会按钮,即使能听到里面的粮食哗哗响也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
掉落随机,小白鼠开始频繁的按压,以获取更多的食物。
实验结论:
1.奖励可以改变行为,
2.终止奖励会把精心引导的行为失效,
3.随机奖励会让小白鼠有上瘾的倾向。
看似普通的三个结论,却有着巨大的能量。以网络游戏为例,我们看看这个理论是如何被游戏公司利用的。
奖励固定模式:
比如打一个怪物给50金币,策划发现,玩家很快就会审美疲劳,有心情了就去打一下,没心情了懒得动。这和我们上班一样,一个月上几天班,能赚多少钱都是固定的,刚开始赚到钱的时候很兴奋,几个月下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大家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对上班成瘾。
奖励随机模式:
打一个怪物有可能得到1000金币,也有可能啥都得不到,玩家就会和小白鼠一样成瘾。他们开始夜以继日的打怪,有的人可以不吃不喝玩三天三夜。很多老板为什么很有激情,因为他们的奖励也是随机的,今天是赚是赔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只要不停的努力,总会赚到钱。
虽然老板的勤劳和员工的疲劳,是有很多原因共同导致,但是奖励随机是最重要的。
斯金纳箱的原理,也可以用在教育孩子上面,比如我们经常用物质奖励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如果哪一天奖励没了,这种行为就会消失。
如果有人试图通过不断的奖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是痴心妄想,因为孩子之所以听话,只不过是为了获得奖励而已,这种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它会随着奖励的消失而消失。
既然奖励没用,那么惩罚会不好好点呢?斯金纳箱的另一个实验也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它的效果比奖励还差。比如我们在家长的管教下,被禁止做的事情,一旦上了大学,脱离了父母掌控范围,那么憋了十几年的压抑就会想洪水一样决堤,比如不再读书,整夜整夜玩游戏,疯狂谈恋爱,做各种父母以前禁止做的事。
篇幅有限,这个实验下次再谈。斯金纳做了这个小白鼠实验以后,其理论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为了验证这个理论对人是否有用,他把自己三岁的女儿也关进了斯金纳箱,长达两年之久。
对自己女儿做实验,这让很多人反感,厌恶,因此斯金纳成了最邪恶的心理学家。有人传言,他女儿因为受到虐待,最终自杀了。实验过后,这个女儿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似乎也为此提供了证据。
后来记者采访了斯金纳的另一个女儿,她承认父亲确实对妹妹做过实验,但那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斯金纳箱,而是父亲特制的,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儿童乐园,那是一件伟大的礼物,而不是一个牢笼。
事情的真相,我们很难做出判断,但要说一个父亲虐待自己的亲女儿,实在难以置信,我更相信那是别人的恶意中伤。
不管斯金纳是否对女儿造成了伤害,他的理论都是伟大的,认真的感悟这个实验,即使没用,也可以让自己活的通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