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路200号雍福会(原英驻沪领事馆)

永福路200号,1985年,英国驻沪总领事孟德惠抵沪,总领事馆于2月11日开馆,馆址位于上海永福路244号。重设总领馆之初,英国方面主要致力于促成英方企业与上海企业的项目合作、英资引入、技术提供和文化往来。1996年5月迁南京西路1376号上海商城301室。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条文第二款专文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当年12月1日,英国外交部任命原英属印度马德拉斯陆战队上尉巴富尔为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并暂驻广州。1843年10月8日,《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签订,巴富尔旋即乘坐“威克森”号舰由广州启程北上,绕经舟山,换乘“麦都思”号并于11月8日抵达上海十六铺码头。此后数日,除礼节性拜访外,巴富尔主要与时任苏松道台的宫慕久关于上海开埠和设立领事馆等问题展开谈判。

在谈判之初,宫慕久为执行清廷的“华夷分居”政策以及按照当时上海的风俗惯例,要求英国驻沪领事馆设立于上海县城之外。根据惯例,来沪外省人的会馆场所均设置于县城之外,由于英国人也属外来人员,因此也被要求设置于城外。但巴富尔却坚持要求设立在城内,并表示宁可于庙宇中搭建帐篷办公居住也不愿设置于城外。最终一名姚姓的旅沪粤商表示愿为英国领事馆在城内设立提供场所。1843年11月14日,英国领事馆贴出布告宣布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正式开馆,并于17日正式开埠。

尽管巴富尔在1843年11月14日在上海县城内完成领事馆的开设工作,但其租用的为姚姓旅沪粤商房屋,而姚氏则利用普通民众对于新鲜事物猎奇的心态,出售领事馆参观门票,最终招致巴富尔的反感。1844年2月,巴富尔与上海一名顾姓士绅达成协议,租用大东门以西姚家弄敦春堂作为英国领事馆馆舍。敦春堂为坐北朝南的庭院,共有四幢两层楼房,总计52间房屋。尽管馆舍条件得到改善,也避免了普通民众的影响。但是,巴富尔根据英国外交方面关于在上海开辟居留地的设想,便不再坚持最初必须设立于城内的想法,转而决定自建领事馆。根据当时英国外交的法律规定,驻外领事只能租地而不能购地建造领事馆。1845年,上海英租界划定范围。但之后巴富尔为新址选定的苏州河口以南滨江地区,即今中山东一路33号,当时并不属于租界范围。因此,巴富尔不惜违背当时英国法律的规定,成功购入该地区总计126亩土地。但最终却为伦敦方面获悉,巴富尔被解除上海领事一职,转由阿礼国接任。


阿礼国就任以后,通过疏通英国外交部,并适逢青浦教案发生,将该地区划入英租界范围。最终阿礼国获得伦敦的批准,在巴富尔购入的土地上兴建领事馆。1849年7月21日,外滩新址启用,英国驻沪领事馆于当日正式迁入外滩新馆。1852年,外滩领馆进行了一次翻新改建。1870年12月24日,外滩领馆发生大火,馆存档案、资料和书籍等一并焚毁。1872年6月起,领事馆于原址开始重建,翌年完成。1880年,随着领事事务的逐渐扩大,以及中国门户开放的程度加深,英国驻沪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军胁迫下,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第一次关闭。及至1945年9月10日,领事馆重新开放到1949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宣布与英国断交后再度关闭。


1972年3月,北京政府与伦敦政府将代办级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82年6月,英国驻华使馆向中方提出,希望重设驻沪总领事馆。1984年4月17日,中英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在曼彻斯特设立中国总领事馆和在上海设立英国总领事馆的协议》,并于1985年1月14日起生效。1985年,英国驻沪总领事孟德惠抵沪,总领事馆于2月11日开馆,馆址位于上海永福路244号。

重设总领馆之初,英国方面主要致力于促成英方企业与上海企业的项目合作、英资引入、技术提供和文化往来。适逢上海市政府考虑引入外资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英国驻沪总领事向上海市府转达英国政府意愿,表示可以提供3亿英镑的软贷款,但必须采用英方的技术支持和英制设备。随后,上海方面派出时任副市长的倪天增为代表的考察团访英考察英国地铁建设情况。但最终因两地地铁设计施工要求有较大差异而未能实现。1996年5月,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迁至现址。


2001年时候正是上海房建改造大兴土木的高峰期,已渐衰败的这栋二层小洋楼被一个叫汪兴政的设计师看中,汪酷爱设计,游历甚广,在这个大上海难得幽静的地方,反复设计推敲历经3年,易名为“雍福会”,借助原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形态,辅之其个人收藏摆设,这个叫“雍福会”的私人会所渐渐在沪上声名远播,不少显达多会于此。


雍福会的匾额、对联很有讲究,红木、青瓷、老皮壳、石头和汉白玉,不但分材质,还要看年份、笔法和执笔人的名头。会所占地面积三亩,其中陈列的大小近千件艺术精品及古董,均出自汪先生的个人私藏,一草一木渗透着东西文化交融的气质。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

    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积极推广中国文化文明与世界文化文明对话交流,届时邀请百国外交官.政界.商界.企业界.艺术界的优秀代表参与,共同见证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组委会诚挚邀请您 ...

  • 李家庄到外滩源怎样百年演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期外滩英国领事馆明信片 (图源网络)   李家庄到外滩源怎样百年演变 --"外滩史话"之一:外滩源       上海外滩,是上海历史的缩影,"外滩源&q ...

  • 曲径幽深的永福路,低调、奢华、优雅。。。

    永福路(Yongfu Lu) 在上海市徐汇区北部.北起五原路,南至湖南路.长495米,宽14.0-16.0米,车行道宽9.0-10.0米.民国19年(1930年)筑,以法国传教士名命名古神父路(Rou ...

  • 1029上海行·苏州河畔

    苏州河,黄浦江支流吴淞江上海段俗称,民间一般认可的河段是:起于上海市区北新泾,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有时也泛指吴淞江全段. 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上海,后又用100年 ...

  • 永福路121号1.192亿拍卖成交

    由于最近和房屋拍卖实战者交流多,我们就专门去翻检了一下拍卖信息,阿里有司法拍卖,京东也有同款.回过头看今年5月29日那场"拉锯"竞价激烈的拍卖记录,半年时间刚过,这价格,买到就是赚 ...

  • 永福路52号的西班牙风格住宅

    沪语朗读:渺渺 永福路52号的西班牙风格住宅 来源:上海城建档案 作者:薛理勇 上海话改写:郭莉 讲述:渺渺 上海西南个永福路,是条僻静个小马路,南起湖南路,北到五原路,全长勿足500米,迭个一带也是 ...

  • 永福路151号(现德国驻沪总领事官邸)

    永福路151号住宅静静地横卧在绿茵茵的大草坪上,南向,在晨曦的阳光照射下,层高错落有致.建筑三层,水泥拉毛墙面,平缓的双坡屋顶下有连续小拱券装饰,楼梯间有连续圆拱窗.现为德国驻沪总领事官邸.这一幢亮丽 ...

  • 永福路2-4号花园住宅

    永福路2-4号花园住宅位于五原路的永福路北首,北邻协发公寓,建筑为造型简洁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三层与四层之间采用水平线装饰,屋顶为平屋顶.外墙为水泥砂浆做成的细颗粒凹凸处理,北侧楼梯间呈半圆形平面的筒 ...

  • 永福路57号59号西班牙建筑风格

    永福路57号59号位于五原路与复兴西路之间,西班牙建筑风格,外墙为淡黄色水泥砂浆做成的细颗粒凹凸处理.斜坡坡屋顶采用红色筒瓦铺设,屋檐下有连续拱券装饰带,各式窗台高低错落,加大了透光面积,显示出浓郁的 ...

  • 永福路52号(原布哈德住宅)

    永福路52号,原古神父路,是一条僻静的小马路.一座淡黄色.古朴精致的两层小洋房坐落这里.据说最早它的主人是一位布哈德挪威船长,建于1930年.建国后,小楼如今成了上影厂的文学创作部.典型的西班牙风格花 ...

  • 五原路314号中福会

    中国福利会,简称中福会,会址位于徐汇区五原路314号.原为花园住宅.砖混结构,1932年建.外观具哥特复兴风格特征,室内外细部装饰反映出装饰艺术派特征.是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 ...

  • (15)天目东路200号铁路博物馆

    铁路博物馆位于天目东路200号,于2004年8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包括占地约130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展区和拥有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博物馆主楼.博物馆主楼共4层,目前开放的是面积约1000 ...

  • 天目东路200号铁路博物馆

    铁路博物馆位于天目东路200号,于2004年8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包括占地约130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展区和拥有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博物馆主楼.博物馆主楼共4层,目前开放的是面积约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