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段】李树建牛得草豫剧经典唱段

李树建豫剧《清风亭》想子盼子多少年

牛得草豫剧《三愿意》小喜鹊喳喳叫

豫剧《七品芝麻官》一张张大状都把那阎氏告 牛得草演唱

戏曲演员演唱中如何适时偷气和补气?

戏曲演员唱戏时往往需要大量用气,气要吸得很足,演唱要显得自然,使听众感到舒适。演员如果吸气量过大,憋得面红耳赤,这样不但唱不好戏, 观众看着也难受,所以运用气息是戏曲演员必须练好的一项基本功。大段大段的道白和长腔以及飞板式的唱段唱得好不好,就看演员的气功怎么样。一句长腔往往有二十多拍,不用深沉而均匀的气息支持是唱不下来的。

在吸气时要使人听不出半点声响,吸气动作本可太大,应身不动、肩不抬地吸入。换气的动作是在腹部,而不是在胸部。但在吸气时,胸腔有较大的扩张感觉。

这种无声吸气,可以使人感到自然轻松。歌唱家吴雁泽在谈吸气时说:“吸气时, 腰部周围要有膨胀感,两肋扩张,胸部微微挺起一一有用额头吸气的感觉,额头内侧的太阳穴部位有升起的感觉和胸部敞开的感觉。”此处讲的额头,应是指“额窦”。事实上气息是不能进入“额头”中去的,但“额窦”可随鼻腔的打开,会有气息和声音进入的感觉。

用口吸气时,只要稍微张开即可, 如开得太大会引起舌面和口腔的干燥, 如凉风刺激嗓子会引起咳嗽或发痒。换气的时值,一般应是“气口”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常用的吸气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深吸

鼻以闻花的感觉吸气,这种方法可吸得深,吸得多,动作小没有声响,用于速度较慢的唱腔和唱腔的开始及过门后的起唱。深吸的气息应在小腹(丹田)及周围,吸气时面部、 喉部要放松,这样不仅起到了打开共鸣腔体,同时对喉部、声带也起着更柔和的抚摸作用。

吸气时,也可半张开嘴吸,这样可以很快地吸进气息。吸气时, 不能有声响,否则就说明吸气的通路未打开。

在戏曲演唱中所讲的气深,指的就是深呼吸,既有深的吸气,又有深的呼气。演唱时气息储存量的多与少,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掌握,在深吸之前要不露声色地让出腹腔空间,把气放干净, 这样才能自然舒服地把气吸进去、吸存得多。

2

补气

演唱时,如旋律进行较为流畅,则语气、情绪等一般不宜作较大的停顿、中断,但若因为人物情感或流派风格的需要而需换气时,可在保存原有气息的基础上,适量补充气息。补气时比“深吸”所吸入的量稍小一些。

3

偷气

偷气是指在演唱时, 由于在唱腔中遇字多腔少、速度较快,或因情感及剧种、个人演唱风格的需要,不作深呼吸的鼻吸,而是在“提拎着唱”的状态下,用口作轻快地、浅少地吸气。 “提拎”状态也就是不让被提拎起的气息、共鸣腔体(尤其是胸腔和上腭)塌陷、不让因丹田气息的运用而使紧闭的声带松弛。

偷气,千万不可用鼻吸,如用鼻吸即不是偷气而是“换气”了。“偷气”只要将气吸在喉头处即可。吸气时,尽量不让观众发现你在呼吸,察觉不出气口的所在,而感到唱腔连绵不断。“偷”在此处有瞒隐之意。吸气动作要因势偷换、要敏捷、不露痕迹。所偷之气,气息较浅, 一般多存于上胸部,并不会吸得很深,因此,这种偷气只是气息的临时补充,使用的时间不可能长久,吸气量浅,但由于偷气的运用,能让喉、咽部的肌内舒缓一下,演唱能得到气息的补充,,可使演唱有轻松活泼、玲珑剔透之感。

偷气的时值一般都比较短,多在十六分之一拍以上。此技巧一般多用于切分节奏、附点音符、旋律的停顿和一个字的首尾处。

吸气方法除以上三种外, 还有声乐中所说的“下支点吸气法”和“高位置吸气法”等可供演唱者参考。

下支点吸气法

“支点”是声乐的一个术语,“支点”只是一种感觉、意念。“下支点吸气法”,金铁霖先生认为: “它是在中山装的第四粒扣子处,在吸气时,感觉好像直接在“下支点”处吸气,而没有通过鼻、口、气管似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支点”就是在“丹田”,也即丹田吸气。这种“感觉”可使吸气时无明显身体动作,有着速度快、自然、轻松等好处。

高位置吸气法

这种方法也只是一种感觉与意念。即“在吸气的过程中感觉气息是通过鼻子和口腔上牙、上腭处到横膈膜处的,而在演唱时可按吸气状态的原路线去唱,即可达到又有高位置,又有深的气息的声音”。这种方法,能吸得深,无声音,又容易保持,从而帮助高音的演唱。


来源:京剧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