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
李红锐老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zlhr2008习题课教学设计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9475605796974.html练习是教学中运用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所学物理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某一方面的课题,反复地完成一定量的作业。物理练习教学通常也叫做物理习题课。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巩固与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习题教学不但有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全面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习题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新课标的要求。一、物理习题课的作用及习题的类型1、物理习题课的作用教师通过物理习题课可达到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练习和巩固。通常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物理练习是巩固、加深所学物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运用物理基础知识的技能和技巧,形成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2)物理练习是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3)物理练习是学生掌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4)物理练习是诊断、评价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2、物理习题的类型(1)问答题。是指不需要计算或者只需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或文字回答的一类题型。问答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等。(2)实验题。是指导通过对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等的考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题型。(3)选择、填空和判断题。这类题一般也不需要计算或只需要简单计算。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4)计算题。要求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物理规律,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式,然后代入数据进行求解的一类题型。这类题能考察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5)作图题。是指通过作图解答问题的一类题。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另外,考虑到物理习题的结构方式、练习目的以及答题特征,通常将物理练习还可分为:判断——选择练习、思考问答练习、实验设计练习、推理论证练习以及综合计算练习等。不同的物理练习都各有优势和不足,教学中应将各种练习形式结合起来综合使用,防止仅作单一题型的不良倾向。二、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服务。因此,应该把物理习题教学与现代物理知识、科技发展状况、最新科技成果联系起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体现习题教学的时代性,促进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基于此,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一般有以下几个:(1)通过习题课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选择正确的技能,依据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教学中的习题。这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2)通过习题课的教学,使学习者理解解决一类习题的方法,并在新情景下正确运用该方法。这是学生所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习题课的教学,使学习者理解一类习题的题型特征,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图式。这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的整合。2、物理习题选择的原则为了发挥物理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选择恰当的习题。在选择习题时一般要服从如下原则:(1)典型性。它要求所选择的习题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2)针对性。是指习题的选择要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3)实际性。习题的选择要注意把理想化模型同实际课题密切联系,要将理想化的过程与实际物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4)启发性。它要求习题的选择要注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5)生活性。它要求所选择的习题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物理习题课的基本要求(1)物理习题教学要有明确的计划性、连贯性和目的性。由于物理习题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形式,不能随心所欲随便讲几个题。通常教师要有物理习题课教学计划,一个学期或一学年要讲多少次习题课,何时安排,安排多少,等等,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2)物理习题课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物理习题教学不能停留在巩固和熟悉物理知识的层面上,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典型例题、习题的剖析和求解,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上课要认真备课,精选物理习题,上习题课和别的课一样,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习题课的关键是要精选物理习题,要做到所选题目具有明确性、针对性和典型性。4、物理习题教学的主要程序(1)复习相关知识。教师上习题课时首先应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简单概述的方式进行复习。(2)教师举例示范,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要通过典型例题的剖析和求解,给学生作求解物理习题的示范,或者组织学生就有关知识内容、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通过例题讲解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基本程序。(3)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举例示范结束后要布置一定的习题指导学生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能力有所提高。(4)教师小结是上好习题课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练习进行简要评价,分析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主要原因,归纳学生练习中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要小结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程序等。三、新课改理念下习题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习题课的目的性在习题课教学中,选取习题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此,所选习题要精炼、准确、新颖,同时具有启发性,举一反三,切忌搞“题海战术”。即便是对于同一张试卷中的问题,也应该“分门别类”、“引经据典”,突出相关习题的内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基本程序,教给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决某些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品质,学会排难纠错和综合运用知识。2、分析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更应关注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讲解物理习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作图、模拟或实验等途径来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启发学生分析、理清解题思路,能结合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寻找解答习题的正确方法;另外,判断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不能看答案是否正确,也不能把解答过程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节省时间,教师就单纯地套用公式,直接给学生讲授正确答案,而忽略中间的物理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分析。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解题方法要注重灵活多样性要使学生摆脱题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教师讲解习题的方式就要灵活多样,力图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少的习题,充分发挥每一道习题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一道基本题,可通过加深和扩展,变化题目的情境或条件,成为多道有关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灵活运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开阔思路。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通过多题归一,实现认识一类物理现象的共同规律,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4、习题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帮助者,而不是权威的知识讲授者,要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参与习题教学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注重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一些具有开放性或探究性的问题,采用讨论或探究性学习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独特、新颖的想法或见解,学生通过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其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5、习题分析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教师的语言要尽量改变过去文字刻板、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风格,体现出文句清新活泼、内容生动幽默、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使学生在探求物理奥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轻松建立立体化模型,经历快乐的情绪体验,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力量。6、评价学生要注重激励性与过程性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所经历的每一次评价都是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时机。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增强自信。对于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流露出认可的态度。例如,表扬学生“回答得很好”“思路很清晰”“想法很新颖”等等;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寻找其闪光点,肯定其进步之处,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评价学生,不但要看重结果,还要注意过程性。譬如,有时也有可能学生的回答尽管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的思考方式、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却完全不同,解题方法也可能有简单、复杂、新颖的区别;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出错的原因则更是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注重过程性,客观判断学生的表现,促进学生发展优点,改进不足,不断进步和提高。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习题教学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摆脱应该教育的束缚,杜绝题海,精选精讲,创设一个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应用知识和提高素质、能力的环境。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目 录一、几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反思二、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设计案例分析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低效现象的思考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学校《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对当前几种课堂的认识与反思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型一、“先学” (15分钟左右)二、“后教” (10分钟左右)三、“当堂达标”(20分钟左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达标训练,不断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课后作业反馈前一节课教和学的情况,课前教师忙于备课和批改作业,课上忙于传授知识,很少有时间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来及时调节课堂教学,学生也很难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间的反馈信息。有的教师教学质量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及时了解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没有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信息;有的学生学习效率低,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及时获得学习效率方面的反馈意见。从课堂观察和教师的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有显著效果。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这些练习.学生通过练习来检验自己的自学成果.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堂反馈提高了训练的达成度.学生在课堂中处于紧张状态,但是长时间的紧张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2. “三三六”课型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是该课型的主要代表基本特征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课堂包含 预习、展示、反馈展示分为6个环节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学生以高效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通研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启发性问题(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学生在根据导学案完成自学任务后,完成当堂导学题目,检验自学效果,找疑难,找不足。(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将要展示的内容,讨论自学中遇到的困惑;老师也要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习进程(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B层C层展示, A层点评、拓展,组组展示、多人展示,便于评价。展示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5)、总结反馈、当堂检测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通过当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打分晋级,激发热情,把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对学习小组打造的过程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人人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是小组活动,小组内“兵教兵”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在各组内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这种课型注重学生小组内的交流,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显著效果。从实践来看,由于教师讲授时间很短,而且是基于学生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的讲授,对教师的归纳能力要求较高.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间长,会挤占有效学习时间。3.“活动单导学”课型江苏省如皋市整体推进的课堂教模式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将教学内容开发成“活动单”,一堂课的“活动单”包含几个活动单元,组成一节课的主体知识结构.学生在“活动单”的引导下,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内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开发“活动单”。由于关注了学生对活动体验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有独立思考,也有交流合作,这种课堂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每堂课都开展活动,对物理教学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开发高质量的“活动单”。对当前几种课堂的反思这三种课型都是关注了学生的学,相对于传统课堂,它们有4个显著的特征:(1)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课堂由“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唱主角。(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学生有了交流合作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3)“目标——自学——展示——反馈”的学习链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获得了及时反馈,再辅以课后的个别指导,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就有较大幅度的提高.(4)注重教师间的合作,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新课程实施以来,这几种课型重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受到了较高的关注,一批专家学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作了多方位的解读.同时,这几个地区学校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好,因而也被不少教育行政部门推崇.人类最绚丽的花朵是思维的自由——恩格斯对这些课型进行了学习和实践,体验到课堂教改带来的兴奋,也感受到其中的一些困惑(1)这类课堂高度关注知识达成度,虽然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是,学生的目标驱动很强,大多数合作表现为练习的讨论和解题的讨论,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花费时间较少.课堂中重训练而轻知识的形成过程。(2)课堂上缺少教师带领学生慢慢进入物理情境,体验好奇、猜想假设、实验求证及思辨归纳的过程,学生被各个环节的任务驱赶得匆匆忙忙,思考得往往不够充分,物理学习兴趣尚没有显著提升。(3)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时间被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挤占,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质量与教师提供的信息质量有较大的差距,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全面思维较欠缺,思维质量提高不明显.(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同的学生起点不同,虽然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关注了不同学生的分工,但是,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要求教师课后花费较多的时间个别辅导,教师增加了课前开发学习材料,课后个别辅导、人人过关的负担,实验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压力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明文规定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甚至不得超过10分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竟相压缩讲授时间,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把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几乎彻底放弃了讲授法。王策三教授特别指出关于讲授是最主要方法。对于中小学而言,这是绝对的。因为讲授主要为语言活动,不同于一般动手操作的感性活动。如果不主要依靠它,就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高级心理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如果不主要依靠它,学生就无法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不可能在十来年内学习完几十本教科书。数学家姜伯驹院士认为“有必要重申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重申讲课、课堂讨论、课外作业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数学教育家张奠宙认为“教学不进行演讲、解释,不要试图'传送知识’,只要提出好的问题,这行得通吗?难道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吗?教学还需要效率吗?事实上,'传送’知识是人类繁衍的本能行为。至于如何传送,必须符合'受传送者的’的知识结构,即要启发式,不要填鸭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晏才宏的教学水平有口皆碑。他的电路课,在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以罕见的满分居全校之首。他上课已达到了这种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笔随身,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加上一手俊秀的板书,洪亮的嗓音,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学生在校园BBS的悼文中说:“他的课充满了激情,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简直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字句,到了他嘴里就像活了一样,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经过他的讲解,就变得非常简单明白。”“理论讲述深入浅出,分析解题信手拈来,备课讲义自成体系,真是'魔电啊魔电’。”在所有追思晏才宏老师的文字中,下面的一句感人最深:“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会有人学习电路呢?如果有,他们真的很幸运。”如果不是痛入肺腑,出不来这样充满诗意的凄美文字。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讲授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讲授法是万万不能的”。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每学期我们要上公开课、示范课、比赛课等等,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同行和领导的赞赏,更重要的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而课堂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关键。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生来具有好奇心,但并不天生喜欢思考,除非体验到解决某一问题的愉悦感,才会喜欢思考,因为思考是费力的、缓慢的、不可靠的……。游戏软件公司在开发游戏时,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及时给予游戏者以愉悦感的体验从而强化思考,不断引导游戏者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让学生也能体验到愉悦感呢?传统的课堂大多以“例题”“练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以模仿为主,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模仿的思维习惯。为何中国人喜欢模仿,国内多山寨产品,这也许与我们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有关。新课程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如何关注“教与学的平衡”,怎样找到平衡点,怎样踏准节拍带动学生的思维共鸣,怎样才能“以学定教”设计好物理课堂教学.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一、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原则²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起点确定教学内容²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来调整教学设计² 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来调节教学各环节²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盘活教学的拓展二、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设计案例教学情境的创设“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教学案例:杠杆(体验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案例1、苏科版九年级(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 杠杆 活动11.1“拔图钉”“做一做”教师在演示木板上钉了一只图钉,问学生能不能用手把它拔出来?请用所提供的工具(起子、钳子、羊角锤)把图钉从木板中拔出来。在提出这样实际问题后,有位胆大的男同学到讲台前空手拔钉,由于钉子钉得较浅,竟然被拔了出来。在肯定其勇气和力气之余,其它同学纷纷发言,用工具拔钉子方法如下:方法一:起子 方法二:钳子 方法三:羊角锤方法四:起子+羊角锤 方法五:起子+钳子(一)用起子;(二)用钳子;(三)用羊角锤;(四)起子与羊角锤组合。学生分析:如果图钉被按入木板很深,图钉帽紧贴木板,则羊角锤没有切入点,就用起子稍微翘起,再用羊角锤处理。(五)起子与钳子结合:另一位同学分析:用羊角锤有点大材小用,用起子和钳子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很方便灵活,该方案更有实用性.首先创设了学生体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其次学生在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不受常规思维束缚。他们根据自身不同的生活经历对同一问题即“拨钉子”任务,寻求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多结果的解决办法,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出了六个解决方案,体现了思维上的多样性。也锻炼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理解杠杆转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作用点及阻力方向,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使用杠杆来做什么,实现这样的使用目的应将力作用在何处.以啤酒扳手的使用为例,直接给出图乙,要求学生完成阻力示意图和阻力臂,不少学生错误的将A点看做阻力作用点,误认为阻力方向是向上的.若先去掉扳手,呈现图甲,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如果想从边缘将啤酒瓶盖较容易地打开,应该将力作用在A点还是B点?(2)如果想从边缘将啤酒瓶盖较容易地打开,作用在该点的力应该是什么方向?这两问指向性明确,学生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在此基础上,讨论图乙中的扳手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从瓶盖运动和作用在瓶盖上力的作用效果出发,提出下列问题:(1)扳手将啤酒瓶盖打开的过程中,扳手对瓶盖的B点施加的力应该向什么方向?(2)扳手将啤酒瓶盖打开的过程中,扳手是否受到瓶盖施加的力?该力又向什么方向?怎样讲清“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创设实验情境:在铁架台上支起一杠杆,一端挂钩码,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拉,先是竖直向下拉,然后再斜着拉,分别使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计的示数,发现斜着拉时读数比较大。从中就可以引出这里力臂不是点到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学生对力臂的概念印象深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体验透镜成像,建立感性认识2.设计实验方案,完善感性认识3.归纳实验结论,总结成像规律4.拓展实验方案,寻找成像本质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通常教师在教授或复习这部分知识习惯于采用教具和多媒体的配合使用,利用成像作图讲解的也不在少数.用新颖的小组表演形式来演绎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课间自由组合,高低胖矮要兼顾,如果分配不均匀,教师要介入其中帮助指导.课堂上,小组长选派4位学生上台代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教师可在黑板中央画条竖线作为凸透镜,第5位学生在一倍和两倍焦距间任意选择位置站立,同组成员热烈讨论,选派体型合适的队员上前准确站位,表演环节看似只涉及该组成员,且不知其他小组的表演热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有举起手迫不及待想上来表演的;表演出错时,有极力想纠正错误跃跃欲试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接收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和“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可以交由学生自导自演。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利用新颖的实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一个物理试题(考“分析数据”):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凸透镜的焦距/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正倒142047倒立143026倒立144022倒立146018倒立凸透镜的焦距/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正倒162080倒立163034倒立164027倒立166022倒立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要求: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探究能力: 1.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2.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4. 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和外部磁场方向的关系。把通电螺线管看做一个磁体,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在这两个图上分别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S极。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线管爬行,说“N极就在我的左边。”猴子用右手把一个大螺线管夹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臂所指的方向,N极就在我的前方。”你能想出类似的语言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的关系吗?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过程,但可以不记住结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手持测力计拉着木块前进的缺点△手很难保持匀速△运动的测力计不容易观察读数◆改进的实验方案△用电动玩具方式可以保持木块匀速运动△把测力计固定不动△摩擦材料的选取案例:苏科版八年级(下)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物理浮力概念教学中,教师设计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1)让学生把乒乓球按入水中再松手。然后请学生说现象谈原因。(2)让学生分别在水中拿石块与在空气中拿石块,然后说感觉讲原因。问:浸在水中的乒乓球除受到重力外,还要受到什么作用才会向上浮?在水中要下沉的石块怎么比在空气中感觉轻?简洁的教学设计不需要教师多说就能让学生收获三点:(1)学生感知了浮力的存在;(2)浮力并不是浮起的物体才受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3)浮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这种课堂教师不唠叨,直接解决教学重点,给人干净利索之感。这种简洁的教学过程,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减轻教师负担,老师、学生双双获益.在“浮力产生原因”教学中,老师问“乒乓球浸在水中一定会上浮吗”,学生毫无疑问地回答“乒乓球一定会上浮”.接着将矿泉水瓶去掉底,将瓶口向下,乒乓球先放人瓶口,再倒入水,发现乒乓球是静止在瓶口而没有浮起来.学生凭借生活经验都认为乒乓球是一定能上浮的,但是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情景却是与学生想象的不一样的情景.发生了认知冲突,智慧的火焰被点燃.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迫切要求知道“此时乒乓球不能上浮原因出在哪里、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三、优化实验教学环节提高物理教学效益研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Ø 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凸显见物思理实验不仅要现象明显,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其可见度在研究焦耳定律实验中,关于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苏科版教书中是通过电阻丝对锥形瓶中的煤油加热,然后测量煤油的温度变化来体现的,但按这一方法进行实验,加热时间长,温度变化不明显,实验的可见度低。用电阻丝直接对瓶内空气加热,产生的热量的多少通过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后推动红色液柱来显示,将原来的温度计改制为带有色水柱的玻璃管。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而且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在“声音产生的原因”的实验研究中,用锤子敲击音叉发出了声音,但是难于观察到音叉腰的振动,把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水花四溅,也可用细线拴一个塑料小球轻轻地接触音叉,通过观察小球被弹开,从而说明音叉的振动,不定期可将振动的音叉靠近蜡烛火焰,能观察到火焰的振动。研究力可以使物体形变实验液柱移动、光点移动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应不违背科学性原则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充分挖掘实验资源、整合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资源、加强了实验教学,建构高效课堂。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案例4:《声现象》“响度”、“音调”和“音色”。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是难点。学生们以“听”直接获取信息,但是在“听”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客观的学习环境,他们对于声音的“嘹亮挺拔”、“柔和纤细”、“稳重舒展”、“甜美圆润”、“低沉飘逸”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理性的分析了。如何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如何有效的与《电磁波与现代通讯》进行对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巧用“Multi-Instrument3.0”虚拟示波器进行辅助教学,配合使用投影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感受声音的强弱;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感受声音的高低;探究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超级男生超级女生现场PK;观察不同乐器的波形图;演示“以声消声”;“试管乐器”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振动的尺子音调与振动尺子的长度的关系;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Ø 课件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Ø 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规范操作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测定小石块的密度磁现象引入磁场手心握一小磁铁使磁针转动,小魔术让学生猜测引入新课。多举日常生活中磁现象激发兴趣。例如:包吸、门吸、电铃、饭卡、磁卡、磁盘、磁带、收音机、电视机、冰箱门吸、磁悬浮列车等等。电工把螺丝刀做成磁性刀头,可以像手一样抓住铁钉。讲磁场时可以举例讲电磁炉,过强的磁场可能对体有害,适量的磁场对人有益,磁化杯、磁辽仪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例子。奥斯特实验引入:先回顾磁体间有相互作用,而电与磁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科学家想到电和磁会不会也有作用呢,有的科学家持否定态度,但奥斯特确信有作用,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惊人发现.奥斯特实验前应告知学生短路危险要试触,而有些老师由于效果不明显长时间接触,导致电池损坏,而在讲电路连接时教师反复强调不允许短路的。1.磁铁对磁针的作用力2.力的作用应在一直线上(习惯思维电流对磁体的作用是“纵向”导致实验失败)3.无意移动有惊人发现电流对磁体的作用是“横向”的(是偶然又是必然)4.导线与小磁针垂直放置小磁针不动,能说明通电导线没有磁场吗?能说明导线对小磁针没有力的作用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在奥斯特实验中,既然通电导线对小磁针有作用力,那么磁体对通电导线有没有作用力呢?在奥斯特实验中并没有看到导线受力而运动,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没有作用力,引入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实验。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实验,可以先做铺垫演示磁场对一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现象不明显,然后把一根导线绕成线框(可用导线绕在手上演示),让学生明白我们实验中线框模型中那部分导线受力的并画出电流方向。线框不要套在蹄形磁铁中,这样实验时线框会来回摆动,靠近蹄形磁铁的磁极就行.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2)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 有效激活(3)充分深入的探究活动 构建联系(4)潜移默化的思维提升 及时互馈教学设计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1.教学环节的衔接多媒体、讲解、板书、提问、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活动、看书等环节的衔接.2.教学方式多样化应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讲、练、辩、画、读、看、议、评、……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举例要恰当不能太随意.地理位置的北极在地磁的南极附近,地理位置的北在地磁的南极附近.就好象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一样4.教材的有效衔接初中老师应熟悉小学科学教材和教学情况5.问题——先问后提让所有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6.教学流程和节奏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该写板书再写,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板书的过程也是给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调整课堂教学节奏的过程,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7.教学闪光点在知识内涵课堂设计的创意和闪光点,应追求平实中见智慧,挖掘平常课中的知识内涵。8.错误教学与”以学定教”学生先暴露出问题,然后讲解效果好,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尽量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解决。9.画图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教师要多通过画图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这样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时间多,容易理解。地磁场画图分析更清楚,还可以让学生画图.10.增强传统意识减少现代手段的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如板演)有它的优越性。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仿真实验)有它的局限性。理性回归在现代与传统的合理冲突中实现建构。案例2、苏科版八年级(下)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中,“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现有课本所示的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等。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验证方案:Ø 方案1:压力小桌+砝码(或瓶子)+沙盘;Ø 方案2:压力小桌+砝码(或瓶子)+海绵;Ø 方案3:板平放、侧放、立放于沙盘中;Ø 方案4:板平放、侧放、立放于海绵上;Ø 方案5:瓶装水正立、倒立于沙盘中;Ø 方案6:瓶装水正立、倒立在海绵上;Ø 方案7:砝码正放、侧放于沙盘中;Ø 方案8:瓶子+板+沙盘;Ø 方案9:瓶子+板+海绵。分析:学生设计方案的多样性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学生分析方案1和2、3和4、5和6、8和9实验,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到规律,特归纳如下:方案3、4、7可验证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方案1、2、8、9可以验证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方案1、2、5、6方案以上两个方面都可以验证。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生活中可还有其它替代品替代海绵、沙盘等,学生经过简单讨论,还可用柔软的面,橡皮泥。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课堂上身边还有替代品,学生从手指压铅笔得到启示,用自己的脸部等。学生的思维两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发散,再由面点的收敛,思维在发散、收敛中得到升华。案例3、苏科版八年级(下)《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探索更小的微粒”7.4摩擦起电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纸屑的实验设计中,教师设计两个问题:1.你有哪些不同的设计和发现?动手去做一做。2.在众多的实验方案以及现象中,你如何对它们做归类总结。学习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交流。如: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吸引纸片、塑料尺与皮衣服摩擦、与纸摩擦、用钢笔杆与纸片、头发、摩擦。在现象交流中,有摩擦过的塑料尺会吸引小纸片,也有不吸引的,有的吸引到物体上后又弹开,还有的轻小物体如小猴捞月般的串成一串。类型一:同一物体与不同物体摩擦后吸引同一轻小物体。类型二:不同物体与同一物体摩擦后吸引同一轻小物体。类型三:两物体相互摩擦后分别吸引轻小物体。类型四:两物体相互摩擦后分别吸引轻小物体后弹开。方案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的个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其它的如“探究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等许多课题都会运用这些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案例5、小孔成像课堂教学学生分组合作做小孔成像实验器材:三张白纸、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方案一:在一张白纸上挖个洞,用另一张白纸去做光屏。观察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方案二:在火柴盒的一面钻一个小孔,点燃的蜡烛放在火柴盒前,眼睛从火柴盒上方观察。(实际上火柴盒本身就是一个暗箱,从上方观察很清楚)方案三:把白纸卷成桶状,用另两张白纸分别蒙在两端,一端钻孔,一端作屏。方案一是教师预设的实验方案,但学生并没有做好,因为大多数学生在纸上开的孔太大。方案二、方案三有创意的设计是教师没有想到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灵感和个性创意,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时机。可惜这位老师把学生一件极有创意的作品撕掉,他用已经设计好的器材,如三角形小孔、正方形小孔等重做了实验。在教学预设中应为教学现场的动态生成预留足够的空间如果教师改变原来的预设,根据课堂生成的新问题重新设计,这样课不仅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当然也更见执教者的教学机智。小孔成像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即使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能说明什么?关键是通过学生动手活动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才是最重要的,有生成的课堂才会更精彩。问题在动态课堂中生成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让我们放慢前行的步履,回归教学的本源,走近学生,研究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的幸福成长,也为自己的职业幸福,奉献我们的教育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