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宁 |《英烈传》、《续英烈传》(明清小说续书评介之一)
各位看官好!
今天由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各位小妖为各位看官评介明清时期的小说续书。在这些续书中,有您比较熟悉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等小说名著的续书,也有您可能不那么了解的《三侠五义》、《英烈传》的续书。在熟悉中寻找不同视角,在陌生中探求全新路径,相信大家的评介能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但这并不是全部!您还能在阅读过程中领略小妖们精美的幻灯片设计,获得一种身临课堂的生动体验!
各位看官,准备好迎接一场视觉与脑力的盛宴了吗?那么,请系上安全带,让我们一起出发!
首先登场的,是《英烈传》与《续英烈传》的介绍,抛砖引玉,博君一笑!
小说概况
《英烈传》和《续英烈传》均是明末历史演义小说,作者均不可考。
《英烈传》讲的是朱元璋及众将士灭元建国的故事。《续英烈传》则紧接其历史,写了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之间的周旋,主要有建文削藩,朱棣举事,建文的出逃与多年后回归这几个情节。
以下,我们就抓住两个关键词,来向大家展示这两本书。
关键词一:“英烈”
《英烈传》,文如其名,书中描写,均着重渲染人物的正义气概、英勇打斗、合礼合仁,彰显“英烈”。整整八十回小说,可以说是一幅浓墨重彩的英雄群像。
书中描写人物既有徐达、常遇春、郭英、李文忠、朱亮祖、耿炳文、傅友德等武将,也有刘基、宋濂、王祎等文臣。
主角之光:酣畅团战、英勇个人
朱门大将,是《英烈传》的绝对主角,书中无论是团战较量还是个人特写,均蘸饱了笔墨,写足了英烈之气:
如第二十回至第二十四回,便是一场朱元璋部队与张士诚部队的交锋:徐达先对战,然后被困,常遇春、郭英等来救,最后化险为夷。
从回目名中,便可知这场战争的迂回形势:“栋梁材同佐贤良”;“王参军生擒士德”;“徐元帅被困牛塘”;“郭先锋活捉吴将”。
这四回,可称是朱门诸将一场智勇双全、酣畅淋漓、迂回惊险的大战。诸位看官若有兴趣,不妨找书来读,保证您热血沸腾。
看罢团战,再来看英勇的朱方大将,这里以朱亮祖为例,看亮祖“生擒友谅五太子”一回:
“太子只道亮祖竟去追赶士诚,也纵马赶来。亮祖轻轻放下大刀,带回马头,喝道:“哪里走!”这一声,真个似地塌天倾,山崩雷震,吓得五太子打了一个寒噤,即便抢先一步,劈手的将五太子活捉过来,唤军士用软索团团的捆了。那太子身原矮小,团拢来竟像一个大牛粪堆。”
五太子的猥琐模样和亮祖的骁勇气势一对比,一位智谋双全的将军直冲读者眼球。
配角闪耀:不论敌我,同样好汉
在《英烈传》中,不仅朱门主将们闪耀着英雄光芒,一些我方的配角将士以及敌方的部分守城将领,均饱含英烈气概。
且来看朱门太平守将花云:
友谅吩咐先将朱文逊斩讫,朝着花云说:“你还欲生乎欲死乎?”花云对天叫到:“城陷身亡,古之常事。你这杀军之贼,谁贪你的富贵,还欲多言。今贼缚我,若我主知之,必砍贼为肉脍。”言罢,大喝一声,把身一跳,那道麻绳,尽皆挣断,夺了阶下人手中的刀,便向前来,又杀了五六人。张定边等一起奋力拿住。友谅便令缚在厅墙之上,着众军乱箭射来。花云至死,骂不绝口,是年方得二十九岁。
再来看元朝的守城将领柏帖木儿:
闻大兵到来,知城不可守,便引妻、妾上楼,说:“丈夫死国,妇人死夫,从来大义如此。今此城必陷,我亦旋亡,汝等能从之乎?”妻妾相对而泣,尽皆缢死,…....木儿从楼中放火,自焚而死。
又有伪夏的绵州守将马雄:
马雄说:“此何足虑。他们长驱得志,只是未逢敌手,且清平章同到阵前,看下官击杀来将。”原来这马雄身长不满四尺,力敌万人,…
个个语出豪迈、舍身取义,都是实打实的真汉子。
关键词二:天命
《英烈传》与《续英烈传》中,“天命”均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然而两书中“天命”的地位有所不同。
《英烈传》中,“天命”主要是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推动力,是一剂令受众的心情如坐过山车的猛药,但它的作用也仅仅止于斯。天命确实难以违抗,但在《英烈传》中,英烈之气盖过天命存在,成为全文的最强音。
正如元朝青州守将不花一语道破:
我这里郭英出马,对了不花说:“守将,你可知天命么?”不花回说:“我等为臣的只晓得忠义为心;至于天命去留,付之命数,何必多说。”
相比之下,《续英烈传》则将“天命”提至统摄全文的高度,其中“天命”的存在感更强。
从外在叙事看
以燕王朱棣为例:燕王极度迷信天命。而天命也确实站在他这一边。这样,无论是在人物主观还是事态客观上,都形成了天命对全局的控制。
如河南一战:
话说燕王被瞿能追到堤尽头,奈堤高马乏,跳不上去。瞿能渐渐赶上,燕王事急,大叫道:“什么小将,敢逼我至此!要天地鬼神何用?”叫声未绝,座下的马,忽惊嘶一声,平地里一蹿,早蹿起五尺高,竟跳上堤去。
再如保定一战:
燕王战急了,因又挥剑,仰天长叫:“鬼神助我!”叫声未绝,忽东北风大起,卷得尘埃障天,砂砾满面。吹得南郡眼目昏迷,咫尺看不见人。
后评语有:“三次大风起,三番大成功。始知圣天子,消息与天通。”
虽然在《英烈传》中,朱元璋年少时也常以天命占卜,以图预测自己的未来,身边又有神相刘基,十项全能,既能夜观星象,也能呼风唤雨,但作者真正在描写夺取天下时,更突出众将士自力更生、凭英勇智谋赢得战斗,而《续英烈传》中朱棣的称王道路,无论从朱棣本身主观意念还是从客观打斗叙述来看,天命在其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从叙事实质看
以上,我们从外在叙事中,察觉出“天命”在《续英烈传》中不同寻常的地位,那我们再重点看文章主题,来看看现象表层下,隐藏着怎样的叙事实质——整一部《续英烈传》,就是以天命始,以天命终。
“以天命始”
《英烈传》故事的缘起,便是朱元璋觉得本来的皇位继承人朱允炆过于文弱,朱棣颇有帝王气度,因此想传位燕王朱棣。
在第二回“刘基就人论兴衰,太祖顺天传大位”中,朱元璋问刘基王位继承之事,刘基拿出一册,上面写着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的命运。——此即所谓“天机”,刘基劝朱元璋顺天而行,后事自有定数,太祖照做,传位给朱允炆,但也早早为朱允炆准备了退路。
“以天命终”
在第二十九回“欲灭迹纵火焚宫 遵遗命祝发遁去”中,燕王朱棣兵临城下,程济劝建文帝扮作僧人逃走,焚烧宫殿,留下衮衣以伪装已被烧死。而袈裟、僧帽、僧鞋,走的地道,逃去时乘的小船,均是多年前,朱元璋为建文帝准备好的。
“性命”探微
《续英烈传》中,多有异人。所谓异人,就是异于常人、有特异功能的人,他们往往与天相通,有所感应。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位,叫程济。他在最后帮助朱允炆逃出皇宫,并陪伴朱允炆安全度过之后的漂泊旅途。
在将近末尾时,程济讲的一些话令人深思。
郑洽不禁叹息道:“临天下,当以仁义称至治,今天下谁不称仁慕义,乃不能保其位。此何意也?”
梁良玉流涕答道:“曹瞒篡汉,司马懿篡魏,反俨然承统,此又何意?总之天难问理难穷耳。”
程济道:“得失乃天数,而篡自篡,仁义自仁义,千古原自分明,诸君何不察也?”
——建文帝逃亡中与忠臣深夜话别
程济答道:“胜败,天也。当其时,燕王应胜,景隆应败,皆天意也。弟子小小智术,岂敢逆天?”
——建文帝问起程济前时为何坐看兵败
还有《续英烈传》最终回的结尾:
后人览靖难逊国遗编,不胜感愤,因提诗叹息道:
风辰日午雨黄昏,时事休教一概论。
神武御天英烈著,仁柔逊国隐忠存。
各行各事何尝悖,孤性孤成亦自尊。
反复遗编深怅望,残灯挑尽断人魂。
《续英烈传》的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点明了他的意图:
他要框出一个“天命”的框架,将燕王和建文帝安置其中,提着两人背后的线,演一场结局早已分明的木偶戏。
他要用一次次暴虐的胜利与仁柔的失败,用一次次邪恶眼睁睁的逃脱,用一次次仁德败下阵来的痛心叹息,用“性”与“命”两极的对比,用冲突、矛盾与疑惑来刺红读者的双眼,来迫使读者明白——
“性”是“性”,“命”是“命”,燕王、建文帝、你、我,皆在“性”的世界行走;而那个只有圣王和贤相才能参透的“天命”,铺成你的道路,铸成你的终点。你凭“性”生活,又接受着“命”赋予你的结果,所以“性”、“命”看似在你身上重叠,但你无需将两者勾连,因为他们从来就不在一个平面。
所以,“认命”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词语,它其实在教会人们舍弃本就不可控的东西。着眼于“性”,适性而活,活得自尊,活得自然,方才得这一生生而为人之妙旨。
小结
《续英烈传》的作者着眼于阐释“性命”,自然,“英烈”便只是其中的陪衬,所以《续英烈传》相较于《英烈传》,续其历史,而自有一套精神。若想看热血英雄,《英烈传》欢迎您;而若想通晓性命,那就请不要错过《续英烈传》!
编者按
这是中国文学史明清部分的第四次课程作业,题目是选择一部明清时期的小说续书,概括其特点并对作品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评述。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是小说发展的繁盛期,有许多重要的文学现象值得探讨,比如续书。续书在整个明清小说作品中占到百分之十的比例,有上百部之多,这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史上是比较少见的。而且这些续书多是围绕小说名著而展开,形成了众星捧月式的文学奇观。由此也可以揭示古代中国人的独特审美心理,研究明清文学,不能不关注这一时期的续书。
八组同学选择了八部续书,有人们较为熟悉的,也有比较陌生的,围绕着这些续书,他们对其特点、得失及其与原著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不少见解还是颇为新颖,富有启发性的。具体内容读者诸君读过一遍就可以知道。
只要不是机械背诵教材,而是认真研读作品,肯定会有所得。每到期末,就会有老师在朋友圈里晒学生千奇百怪的答案,在嘲讽这些学生的同时,这些任课教师本人也应该进行反思,如果学生仅仅读教材、记笔记的话,很多作品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记错了,张冠李戴也是很正常的。如果这些同学认真读过这些作品,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中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学除了平时照本宣科、期末考试划重点,是否也要进行一些变革呢?
学期虽已结束,课程仍在延续,后面的作业更精彩,敬请期待。
报告人:方舟宁
小组成员:吉昱凡、赵文易、黄欣、东一鸣、香取由美、方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