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海南兴隆巴厘村》
这是印尼一家电视台的采访节目,须知印尼很少有电视台过来中国采访,连平面媒体都很少,经济不发达,各个传媒机构囊中羞涩,能省则省,加上对中国仍然心存疑虑,在旧轨道生活久了,受到冷战思维的毒害太深,对中国有偏见。
难得有印尼电视台关注中国的旅游项目海南兴隆巴厘村,这也说明民间的文化交流,不失为民间外交的好办法,细雨润无声。
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曾是中国侨务系统的一面旗帜,有来自21个国家的归侨在那里垦荒种植,为国家付出青春岁月,其中生产的橡胶与胡椒,曾为冲破外国的禁运封锁,对国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转变,兴隆的农业逐渐转型,多年前趁改革开放大势,出现一批旅游项目,如海南第一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兴隆亚洲风情园”,因经营不善已停业多年,“风情”不再;曾负盛名的“兴隆温泉”,逐渐无人问津;盛极之时的4家演艺剧场,仅存“康乐园”一家,独木难支;引以为傲的植物王国因同质化恶性竞争,经营维艰;就连独一无二的归侨文化风情,也奄奄一息。
为了振兴万宁及兴隆的旅游业,海南省文明办、省旅游委、万宁市领导、市外事侨务办均下大力气推动与支持兴隆旅游的再起。
2016年4月份,决定将以兴隆热带雨林植物文化为主题的“南国热带雨林”景区,改造为归侨文化主题景区。“兴隆归侨文化”无论从风味美食、风情舞蹈、风土服饰最有代表性的是印尼归侨文化。为此,村长麦有波曾四次奔赴印尼考察调研,并被巴厘岛独特的风情所吸引,回来后才将景区改造命名“巴厘村”
兴隆人在打造巴厘村的过程中,巴厘岛海南联谊会、印尼朱广州领事馆等方面都予以关怀支持,加上本园领导及员工,与印尼专家及工匠合力,兴隆巴厘村终于脱颖而出。
2016年11月19日,印尼教育部委派两名印尼传统舞蹈老师安巴尔及杜迪,到巴厘村给景区舞蹈队员传授印尼传统舞蹈。同时,通过安巴尔(Ambar)老师的推荐,7名印尼舞蹈院校学生,到巴厘村演绎正宗巴厘岛经典传统舞蹈。
票价15元,在中国众多的旅游园中,确实很便宜,但游客会感到“物美价廉”,因为在里面可看到印尼爪哇及巴厘的舞蹈演员的精彩表演,原汁原味的,还可以一起互动;村内巴厘Puri神庙的装饰物,如石雕及其他木制品物具,都是聘请巴厘工匠飘洋过海过来制作的;商店里有很多印尼及东南亚的食品、小礼品出售;餐厅里有印尼风味餐,让人大朵快颐乐不思蜀。
巴厘村村长麦有波表示,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对于印尼归侨文化的打造,更多的是凭着一腔热情,需要得到更多有识人士的指点,以及更多印尼侨胞的帮助支持,共同把巴厘村打造成印尼归侨的精神家园、印尼游客的乐园!
自2017年8月6日开通雅加达直飞海口、三亚航班后,印尼游客蜂拥而入海南岛,尤其海南实行对印尼游客免签证以来,印尼游客有增无减。
2017年8月26日,印尼旅游司司长率印尼旅行社考察团,到巴厘村参观考察,巴厘风格的建筑雕刻、印尼风情舞蹈表演、印尼风味特色小吃,让他们有宾至如归感觉。他们感叹地说,真是想不到,飘洋过海来海南,会在兴隆巴厘村有如此亲切感,当时就决定,凡到海南的印尼旅游团队,每团必到巴厘村。
值得欣喜的是,巴厘村开张之后,游客的人数稳定,而且得到很多省市各级领导人、两岸三地归侨团体及印尼游客的关注,前来巴厘村考察;传媒也是闻风而至,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万宁电视台腾讯视频也来摄制节目,而台湾TVBS卫视,因为跟踪报道2017年环岛自行车赛,慕名前来巴厘村拍摄,将信息带回宝岛台湾。
2017年10月14日,印尼主流媒体《KOMPAS》(罗盘报)记者I Made Asdhiana、华文《国际日报》采访主任刘议华、《千岛日报》记者梁成柱,随同印尼旅行社客户考察团到巴厘村考察,跟踪报道。
印尼《和平日报》主编邹霖财不仅大力宣传推介巴厘村,他还赠送了两本印尼旅游景区介绍画册以供参考,期待巴厘村能打造成为宣扬华侨华人和归侨文化的基地,中印尼文化相融合的乐园。
2017年11月1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院长杨学前(图右)率师生一行40多人,到兴隆巴厘村进行“印尼语培训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与兴隆巴厘村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印尼语培训实践基地”,不仅有助于印尼语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还有效保障了印尼语服务需求;巴厘村也将为印尼语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创业的平台和空间,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及“东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更好地推动印尼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
巴厘村,您去了吗?
(文/春雨绵绵)